京剧科二、三事(作者:杨春生)选自《湖北戏校京剧科纪念文集》

文化   2024-09-15 06:23   湖北  
京剧科二、三事

(作者:杨春生)
选自《湖北戏校京剧科纪念文集》

我走进戏校京剧科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

那是1959316日早上,在小学上课的我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说是湖北省戏曲学校来招生,老师推荐我去试一下。当时戏校来招生的老师是席德敏、王明毅老师,他们让我唱了一段“东方红”,就让我到戏校去参加复试。下午放学以后把带我到了武昌。我当时很高兴,因为我从小到大还没有到过武昌。

戏校在阅马场西厂口,考场设在后三楼排练厅,主考人是黄校长。他问我会什么,我说会唱京剧。黄校长叫来汉剧琴师董老师操琴为我伴奏唱了一段《八义图》原板。黄校长听了后很高兴,又问我还会什么?我回答说,还会翻跟斗,小翻、前扑、出场我都会。当时黄校长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说:“么唦?你还会打出场?你来个看看!”记得当时排练厅有很多同学在自习,马上大家让开了场地,我将我会的跟斗一一展示,黄校长很满意,他把我叫到跟前说:“你明天就来报到。”第二天连户口粮油关系都没来得及办理就和吕志明同学一起匆匆忙忙来到了戏校,当天还领到了一个白搪瓷杯子,上面印着102号。真没想到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进了戏校,从此开始了我的京剧演艺生涯。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

相声:朱世慧、杨春生(1959年)

 
在学校我受到了领导的关爱和培养,不论是文戏、武戏,老师都是无私传授技艺给我。演出剧目也比较多,几乎没跑什么龙套。有次演出《陈三两》老师特意安排平时龙套来的少的同学,扮四个青袍,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那场戏要在台上站一个半小时,记得那天,我特认真,舞台上的聚光灯照得我眼泪直流,我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我还真体会到群众演员的不易。没有群众演员就没有完整的一台戏。

说到跑龙套还有一件趣事。一次演出《望江亭》,有个同学扮衙役,天冷,他将棉衣穿在服装内,还笑称:“我像不像胖衙役?”结果上场前被赵荣章老师揪住硬是不让上台,这个同学哭求老师让他上场,最后赵老师还是坚决不让。这件事教育了我们,无论角色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台上认真,对艺术负责,一丝不苟是我们京剧科的好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三岔口》程树强、杨春生(1961年)

记得在排练厅练打出手,不慎出手枪踢过来把牙打掉了,不能吃东西,那时正是三年灾害时期,粮食供应紧张,范爱光老师就把她小孩吃的奶糕煮给我吃。这种深情的关爱使我备受温暖,我至今都很感激,难忘这些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的老师们。

同样也是因为练功,我的腰椎骨折。黄校长知道后说:“只要能看好你的病,只要不出国,走遍全国也要把你的腰治好。”治病需要麝香这副名贵中药,我们校长亲自到省中医院想办法,搞到此药,请名大夫为我治腰,最终我的腰治好了,延续了我的演员生涯。每每回忆这事,我都不禁饱含热泪感恩黄校长。

《打渔杀家》杨春生、朱世慧(1961年)
 

六年的学艺中,领导经常送我们到北京、上海去学习,使我们从京剧名家那里学到不少技艺,受益匪浅。只要有外地剧团来汉演出就组织我们去观摩学习。有时戏票紧张,一张票要分两人看。前半场文戏让学文戏的同学看,后半场武戏就让学武戏的同学看,这样能让更多的同学都有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热情也更高,效果也更好。那时,我们经常到汉口观摩,有时看完最后一出戏电车收班了,我们一帮同学就从汉口走大桥回学校,沿途有说有笑,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学演京剧要说好普通话,但是武汉及外地的同学总是说不好,不是搞错尖团字,就是带出了乡音,行话叫“嘴里很差”,经常受到北京来的老师们的批评,有时甚至受到挖苦、讽刺。这使得一些同学躲在被窝里练习,或者做一些尖团字的记号,形成了很好的学习风气,使普通话水平大大提高,演出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20122

《三娘教子》朱世慧、杨春生、王小鸾


武汉戏码
武汉戏曲、演出信息、图文音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