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哩个乖乖,他也是安徽人!

民生   2025-02-06 21:58   安徽  

春节期间,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正在热映,其中黄渤饰演的“姜子牙”一角备受观众关注。但少有人知道,姜子牙是咱安徽阜阳老乡,被称为“太公故里”的阜阳临泉县姜寨镇如今还保留着很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

《封神第二部》官方发布图

姜尚又名望,字子牙,尊称太望公,故民间俗称姜太公。他的仁政、德政及兴周灭纣功业流芳百世,管仲称他是“兵家之祖”,孔子称他是“兼利天下者”。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尚年轻时穷困潦倒,直至七八十岁,在渭水滨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才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姬昌“与语大悦”,叹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姜子牙又称“太公望”。姬昌请姜尚坐上自己的车子一同回到西岐,并拜他为军师,谋划推翻商朝。由于“其事多兵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姜太公也因此被后世尊为“谋圣”。在姜尚的帮助下,姬昌于公元前1056年称王,这就是周文王,随后,又相继征讨崇、密须、犬夷三个效忠商纣的小国,并大规模建设丰邑,逐渐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归服周室。

临泉县博物馆“姜尚故里”展厅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信任有加。姜尚在公元前1048年助武王在盟津(今孟津)大会天下八百诸侯。两年后,纣王杀王子比干,囚大臣箕子,民心动摇。姜尚见时机成熟,便促请武王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纣王被迫自焚于鹿台,商朝遂亡。姜尚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随着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榜》的风行而被神化,遂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其军事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著有兵书《六韬》等。

1991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河南驻马店召开的中原文化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河南历史学家魏茂春、张绍颜先生讲述了他们研究的成果《古吕侯国史考》,从文献考证、历史文化遗迹、大型工具书以及媒体认可程度等名方面考证得出的结果,姜子牙祖籍在古吕新蔡的姜塞(今属安徽临泉县)。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也曾经来临泉拍摄介绍这段历史的视频。

点击下方播放视频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的相关报道
临泉县博物馆“姜尚故里”展厅

1958年,当地整挖涎河时,在姜寨集东首二里处的涎河边挖出一巨型石碑,上刻“姜尚故里”四个大字。

据专家分析鉴定,从四字的形体结构来看,大致可确定是汉代碑刻。这就有力地证明,远在汉朝,姜寨就已被确定是姜子牙的故里。
后来临泉人为了纪念姜太公,就在临泉最繁华的地段,大转盘立一尊汉白玉雕像。
临泉县姜寨镇被称为“太公故里”、“姜尚故里”,姜寨镇境内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如姜公冢、太公庙(殿)、姜子牙大殿、太公钓鱼台、太公湖等。如今的临泉县博物馆第三展厅,设有“姜尚故里”展厅,讲述了姜子牙的故事,临泉县城内还设有姜尚大道以及姜子牙文化广场,当地也保留着大量有关姜太公的传说。

例如姜尚曾用葫芦趋吉避凶,葫芦又有“福禄”之谐音,故临泉当地人多有崇尚葫芦文化之风。

“国际杂技看吴桥,院线杂技看武汉,民间杂技看临泉。”临泉也是杂技之乡。临泉杂技诞生于西周,盛行于汉代,在明朝时期就有了影响深远的杂技班组。姜子牙和封神榜各路神仙高手在姜子牙出生地、祖籍地——姜寨及周边的黄岭、韦寨、迎仙、长官等乡镇留下了一支集大成者传承人,杂耍卖艺,后来发展为如今的“临泉杂技”。故,“临泉杂技”传承来源于姜太公。


临泉杂技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经过多年的技艺积累,已经融入到临泉人的血脉之中。

2005年,临泉杂技魔术马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临泉县正式被中国杂技家协会评定为“中国杂技之乡”,成为全省首个获此荣誉称号的县区。

临泉地大物博,特产丰富,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瓦店烤全羊、水晶羊蹄姜寨羊肉汤、迎仙“三粉”特色板鸡、临泉芥菜等数不胜数。说一千道一万,您不妨亲自来临泉看一看。
来源:908新媒体 急先锋工作室 记者:刘梅梅
转发 关注
点亮下方“在看”图标
更多人看到


听说一键三连908小编能更快找到你
点赞
分享
在看



安徽交通广播
安徽广播电视台急先锋工作室 908新媒体 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