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的大叔走了,留下生命的余温

文摘   2024-10-30 17:31   宁夏  

“张老捐献的眼角膜质量良好,已于10月12日移植给一位年龄相仿的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为他的生活带去新的光明和希望。” 

 10月10日,66岁的张应基老人不幸患病去世。随后,老人的女儿李婧华联系到了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帮助父亲完成了遗体和角膜捐献。

 张应基用他的一腔大爱与热忱,为世界留下生命的余温。



01
退而不休,成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

 张应基祖籍湖南麻阳,1958年出生于长沙,后随父母迁居黑龙江,曾支援国家北大荒的开发建设。1988年,因为心系家乡返回长沙工作。

 在女儿李婧华的眼里,张应基是一位富有爱心、吃苦耐劳且热爱生活的人。无论是在农场工作、做厨师还是经商,他都表现得无比坚韧与乐观。

 60岁时,张应基加入湖南省红十字志愿者艺术团,不仅丰富了晚年生活,还结识了许多热心公益的朋友。正是在这段时间,他接触到遗体和角膜捐献,萌生了捐献的想法,希望为医学科研、教学贡献力量,并帮助失明者重见光明。

 为了能够参与更多公益活动,今年2月,张应基到湖南省红十字会正式申请成为一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帮助更多的人。


02
留下生命余温,决意捐献遗体角膜

 “父亲之前身体硬朗,但是最近几年患上心衰和心肌梗死。尤其是今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尽管如此,他心中一直牵挂着捐献遗体和角膜这件事,时常提起。”李婧华回忆起父亲眼眶湿润。

 她表示,为父亲实现遗体器官捐献遗愿,是自己能帮他做的最后一件事,这也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张应基的生前好友史女士透露,“张应基平日经常和大家讨论捐献遗体和角膜的事,感染了身边很多老友。”

 据了解,经评估,张应基的角膜质量良好,已于12日移植给一位年龄相仿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为他的生活带去新的光明和希望。老人的遗体则被接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新湖南·民生、三湘都市报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火彤彤

        责编|火润莲

        校审|杨   芳




西吉县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主要从事备灾救灾、救护培训、人道救助、无偿献血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与器官捐献、红十字青少年、红十字志愿服务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