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云南日报》头版、第5版整版采取“正文+记者手记+面对面”的方式,刊发新闻稿件《昭通 感恩奋进 福满家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昭通十年来,龙头山镇借助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机遇,取得了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点赞昭通市脱贫人口收入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全文如下: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他对大家说:“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
美丽新家园,幸福龙头山。十年来,鲁甸县龙头山镇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接续奋斗,取得了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隆冬时节,走进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鲁甸县龙头山镇,别墅式安居房错落有致,柏油路通村通户,学校、医院、文化广场配套齐全,花椒产业、生猪养殖、光伏发电项目拓宽增收路,户户安居、家家有业、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龙头山镇观景台远眺,风貌统一、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新集镇尽收眼底,对面山坡上“感恩党中央 感恩总书记”的红色大字鲜艳夺目,显得格外温暖。“集镇不但漂亮,面积还扩大了5倍多,集镇居民从2014年的1528人增加到12470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6545元左右,是2014年的3.54倍。202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9.79亿元,是2014年的2.97倍,年均增长11.3%。”鲁甸县委常委、龙头山镇党委书记唐亚东说。
十年来,借助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机遇,龙头山镇累计争取资金25.89亿元,实施交通、水利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123个,新建改扩建村组公路69条246公里,12个村(社区)通柏油路,247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道路硬化率从原来的11%提升至85%,都香高速公路、鲁巧高速公路在龙头山交会,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
走进地震后新成立的骡马口社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院、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通过恢复重建,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大变样,发展方式实现大转变。”骡马口社区党总支书记管彦鹏说,通过盘活资产,社区打造了6家餐馆、12家客栈、100多家零售店,重建后的美丽新家园商贸繁荣、宜居宜业。
“搬了新家后,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骡马口社区受灾群众陈荣美夫妻俩在家门口成立核桃初加工作坊,从事核桃仁去壳、分拣、包装等代加工业务,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经过七八年发展,利润从最初的2万元增加到40万元。2024年,支付给务工群众的工资有100多万元。”陈荣美说。
在龙泉社区,龙泉河岸绿美宜人,公路两侧三角梅花开正艳,别墅式居民楼前的小花园、小菜园错落有致,不远处的地震遗址公园和地震纪念馆成为热门打卡地。“社区变景区,还创建成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一年一度的长街宴、马帮巡游、篝火晚会等特色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邵发平说。
龙头山镇光明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椒村。十年来,全村花椒种植面积从3700亩增加到1万多亩,成为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光明村委会还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除花椒外,我们还发展了核桃、仙人掌、西梅等特色产业,去年又新增了光伏发电项目,多元产业结构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路。”光明村党总支书记肖慈勤说。
十年来,龙头山镇花椒种植面积从2.8万亩增加到8.4万亩,带动1.77万户5.83万人增收;核桃从6.1万亩扩大到10.3万亩,年产值达1.1亿元。特别是龙头山镇建成的花椒产业带高标准基地,示范引领全县32万亩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4.12万户椒农18万余人增收。
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龙头山镇紧扣县委推进花椒、核桃、马铃薯、肉牛、苹果“5+N”全产业链发展布局,着力打造花椒、核桃、精品果蔬、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依托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纪念馆、防震减灾体验馆、朱提银文化馆“一园三馆”和科普小镇等资源,持续巩固提升AAA级旅游小镇创建成果,建立完善联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龙头山镇美丽蝶变只是昭通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4年,鲁甸县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是2014年的6倍,花椒产值是2014年的2.4倍,公路总里程是2014年的3.8倍,城镇化率提高10.78个百分点。昭通市185.07万人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人口收入增幅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
【记者手记】
美丽龙头山美好新生活
奋进龙头山,绘就新画卷。10年来,通过恢复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龙头山镇实现重生,灾区群众与全国各族群众一起实现全面小康,阔步迈向新征程。
2014年,记者在龙头山镇采访抗震救灾工作时,龙头山集镇面积仅有0.23平方公里,一条主街道连接灰街子和新街两个片区,集中在灰街子片区的学校、医院、民房、行政办公区皆沦为废墟。如今,集镇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从10年前的1528人增加到12470人。
抢险救援中,龙泉河畔一座宽3米左右的钢构桥被称为“生命桥”,这座桥是当时救援车辆进出震中、抢救生命、供应物资的唯一通道。如今,龙头山镇集镇道路形成交通环线,有多个路口进出集镇,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村组道路硬化率从11%提升至85%,沿都香高速公路10多分钟就能到鲁甸县城,半小时可到昭通中心城区。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美丽龙头山高质量发展之路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精品果蔬、花椒核桃、特色养殖等产业有规模、见成效,龙头山集镇AAA级旅游小镇创建成果持续巩固,都香、鲁巧高速公路增强发展优势,引进文旅公司提供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新生活。
【面对面】
龙头山镇甘家寨居民小组居民甘正芬——
儿孙满堂 家家有业
【面对面】
龙头山镇谢家营盘居民小组居民谢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