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金梭银梭致青春》的旋律在喀什响起时,那一定是上海轻音乐团的文化润疆项目“百场轻音边疆行”又来了。这次在巴楚县和泽普县的夜晚,乐团又留下了有关于音乐的美好记忆。
10月18日和20日晚,在巴楚县银泰社区和泽普县人民广场,上海轻音乐团分别举行了第五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第十四届胡杨文化旅游节《轻音悠扬 灵动音符》音乐会,以及第五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泽普县第十五届金湖杨旅游文化季音乐会。巴楚县文工团和泽普县文工团与乐团联袂演出,来自各地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巴基斯坦等国外友人和观众们共同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
乐团的演奏员们与当地文工团的艺术家们用西洋乐器与传统新疆乐器共同演绎这首《金梭银梭致青春》,并一起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我爱你中国》等曲目,充分体现了沪喀文化的交流、交往与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歌曲《巴尔楚克》的伊米尔尼萨•阿吾提是巴楚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一位老师,在上海轻音乐团“百场培训”活动中接受了培训,演唱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她高兴的说:“没想到能有机会与上海轻音乐团的演员们同台演出,我学以了很多,希望他们能够多为我们开展音乐培训,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
乐团声乐演员罗雨的一曲《红旗飘飘》引得台下观众纷纷合唱,伴随着罗雨的歌声,观众手中挥舞着小红旗,现场瞬间变成红色的海洋。
乐团为喀什创作的原创歌曲《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和原创歌曲《丝路》和红色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等也连番上演,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充分展现给现场和观看直播的朋友们。
巴楚县文工团也为音乐会精心准备的舞蹈《胡杨林的喜悦》,泽普县文工团的舞蹈《沙漠胡杨》都体现了胡杨精神,巴楚县文工团还把《汉唐舞韵》这类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舞蹈也带上了音乐会的舞台,一同感受文化的力量。
音乐会在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同时也为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的巴楚县和泽普县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也表达了喜悦之情:“演出实在太精彩了,我也是第一次听轻音乐,特别激动,还有很多原创的歌曲都特别好听,希望以后能多看到轻音乐团的演出。”
“百场轻音边疆行”的音乐会从不单单只是乐团演员们的表演,而是与当地文艺团体和有理想的音乐爱好者共同完成的“人民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感受音乐的滋养和快乐,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艺术的种子栽种到当地群众的心中,在演出现场,上海轻音乐团书记、团长董德平代表乐团把为泽普创作的歌曲《我在泽普等着你》永久使用权捐赠给了泽普县人民政府,希望这首歌曲能够在泽普传唱,为泽普的文化旅游事业增添光彩。
我们的故事
还在继续
在泽普县人民广场演出的时候,上海轻音乐团书记、团长董德平收到一幅“烙铁烙画”。在泽普县生产营开展“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活动时,董德平生动有趣的口技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士兵们,其中一位“烙画”才艺的兵哥哥专门找到了他穿着军装的照片,临摹作画,并赶到现场,送给董德平。
而乐团声乐演员黄偲则收到了另一份“大礼”,一个大葫芦。
乐团小分队在泽普县上阿热硝6村演出之余,还为村里的主持人进行培训,阿尔孜古丽就是其中之一。她非常喜欢乐团的演出,也对黄偲的主持培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太喜欢你们的演出了,对黄偲印象很好,很感谢他。我们那也没有花束,就拿了一个大葫芦送给他。”
阿尔孜古丽的“大礼”也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其他礼物,大葫芦充满当地特色,也代表了沪喀两地人们的情谊。
胡杨林中
唱响“三千年”
10月19日,乐团声乐演员陈泽鑫和李霖菲儿在巴楚县红海景区第四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第十四届胡杨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现场唱响了乐团原创歌曲《三千年之恋》。
这首歌曲的灵感就来自于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胡杨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们,也让我们想到不辞辛苦,默默建设边疆的援疆同志。上海轻音乐团书记、团长董德平作词,乐团创作中心副主任、键盘演奏员杨宏彬作曲和编曲,以胡杨精神喻人,创作出了这首感人的歌曲《三千年之恋》。
这首歌曲在去年的“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中也首次在巴楚县的红海景区亮相,也留在了这里传唱至今,成为了一首展现沪喀人民情谊的歌曲。《三千年之恋》也首登胡杨文化节的舞台,为远道而来的观众展现了上海轻音乐团的音乐文化特点和轻音乐的魅力。
乐团也将继续用音乐作为媒介,以新疆文化元素作为灵感,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展现大美新疆,展现沪喀文化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