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 MUSEUM
讲堂预告
主讲嘉宾:郜向平
主题:
《“祈福于天”与“受命于祖”:夏商王室祭祀和王权的发展》
时间:
11月16日14:30
讲堂地点:
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咨询电话:
19211762069
▲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人牲祭祀坑(图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小双桥—1990~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下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先民精神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考古发现揭示,我国史前时期就已有了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的祭祀活动。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一些中心性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祭祀遗存,且这一时期的祭祀活动由遗址内的统治阶层主导,尚不见明确的属于王室的祭祀遗存。偃师二里头遗址多被认为属于夏代都城,遗址内发现的祭祀遗存主要集中于王室所在的宫殿区,其中宫殿区东北角的巨型坑规模较大,这种颇具原始色彩的沟、坑状祭祀遗存表明对自然神的祭祀仍占重要地位。到了二里头文化后期,祖先祭祀逐步发展,宗教礼仪建筑兴起,宗庙性质建筑的出现体现出王室对血缘祖先的尊崇和深化。早商时期的王室祭祀基本延续了二里头文化后期的特征,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以及郑州小双桥遗址等都城性遗址中都发现了包括祭祀场、器物坑在内的重要祭祀遗存。偃师商城宫殿区的北部和东南部都发现有祭祀区,北部祭祀区以沟状遗存为主体,东南部祭祀区则已经与建筑关联,可能属于宗庙性质的建筑。郑州商城宫殿区内发现了社祀遗迹和人头骨壕沟,使用人祭的现象明显。小双桥遗址内祭祀遗存丰富,发现了成组的祭祀坑和燎祭遗址,规模较大,可能是王室主导的祭祀活动遗留。晚商时期,祖先祭祀成为王室祭祀的核心。晚商都城安阳殷墟遗址中最重要的祭祀遗存集中于宫殿宗庙区和王陵区。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发现的祭祀遗存与建筑密切相关,学界多认为属于宗庙祭祀遗存。王陵区内发现的祭祀坑较为集中地排列在陵区东部和中部偏南,包含人坑、动物坑、器物坑等,有学者认为西北冈东区可能是商王室用于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
考古发现表明,夏商王室的主要祭祀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神向祖先神的演变。夏商王室祭祀内涵的变化是早期国家王权发展的体现,也是王权发展的重要支撑。夏商王室祭祀对象由自然神向祖先神的演变,不仅是宗教信仰体系内部的一次深刻调整,更是早期国家王权从萌芽到成熟、从依赖自然力量到强调血缘权威的重要体现。这一过程不仅伴随着祭祀地点、方式、祭品及礼仪的变革,也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与文化认同的深刻变化,见证了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祭祀活动在古代先民的精神文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夏商王室的主要祭祀对象由自然神向祖先神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的?
为什么说祭祀内涵的变化体现了早期国家的王权发展?
▲殷墟王陵区东围沟内祭祀坑K23上层(图源网络)
11月16日下午14:30,由河南博物院、河南广播电视台举办的2024年中原国学讲堂“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讲堂第21讲(总第392讲),特邀郜向平教授,为您全方位解读“夏商时期王室祭祀与王权的发展”。
敬请期待!
本期嘉宾
郜向平,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致力于先秦丧葬礼俗及社会形态研究。曾在内蒙古、重庆、河南等省市参加了十余项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主持了荥阳官庄遗址2017、2018年度的发掘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有著作《商系墓葬研究》,发表文章20余篇。
预约方式
识别以下小程序码进入活动预约栏目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