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寺庙】重见天日的兴隆山古庙-玄坛庙

文摘   历史   2022-11-03 08:00   山西  

兴隆山玄坛神庙遗址

在山西省沁水县十里乡十里村大坪沟村西,东经112°,北纬35°,横亘着一座南北走向,海拔1350米的大山名曰兴隆山。山上有座古老的寺庙---玄坛庙,这座寺庙初建于何时无从考证,从清乾隆五十一年到民国时期都有重修,庙宇巍峨,香客众多,清末达到极盛时期。

十里寺庙分布图

一、玄坛庙现状

玄坛庙位于大坪沟村西兴隆山的垭口处,海波1309米,坐北朝南,庙前有条东西走向的茶马古道,一直从西边的平阳府岳阳县(今临汾市安泽县)通往泽州府、潞安府以及京津冀鲁豫等地。在庙的西边有一口水井,常年不干,井水甘甜爽口。

玄坛庙占地面积约700多平米,其中正殿七楹,东西两廊上下共十二间,南有戏楼一所,正殿西面马房两间。现均已塌毁,只剩断壁残垣。

庙中共有石碑六通,均为清代重修时所刻。最东侧的两通字迹漫漶,只能识别刻碑时间。最东边的为清道光十三年,第二个为清嘉庆五年,还有一通倒下的为清同治三年《东西南三大社新修门楼三间重修正殿东西角殿东西僧房看楼并山神殿戏台马房碑记》。西侧为道光岁次(1837)年《创修山神五道土地神宫碑记》,西二不知何年为《重修玄坛庙碑记》,最西边为清乾隆五十一年《重修玄坛庙西厢房夏房碑记》。六通石碑分布于台阶两侧。最高大的一通石碑高约2米,碑身、基座保存完好,由于当地石材为红砂石或黄沙石,有两通表皮均已脱落,只剩下部分文字可以辨别,圆头二龙戏珠碑首,均有“万善同归”字样。除了同治年间的一通倒下,剩下的五通都配有基座,被塌毁的砖石深埋了半截。

2022年壬寅年春,退休在家的贾广臻乡贤一次次听老百姓讲起曾经的茶马古道,积极踊跃发动村民重修茶马古道,无论在家还是在外的村民都热情高涨主动捐资,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曾经的茶马古道终于工程告竣,让昔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古道在被荒废了半个多世纪后又重新开通迎客,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沙庄村到乡政府驻地以及东峪、长治等地的距离。

二、村民记忆中的玄坛庙

大坪沟村现在的居民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记得小时候兴隆山庙会的样子。都只知道山神庙,对玄坛庙无人知晓。每年七月十五庙会,附近的人都会赶着骡马,布匹、茶叶等在庙的周边进行物资交易,声势浩大、盛况空前,这样的场景延续了几百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岳山、太行山人民正在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侵略者同时也把魔爪伸入十里范围内,在现在的马头山、宇峻山、兴隆山、柏尖山都有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十次。兴隆山的玄坛庙就是在此时被日本人毁坏。

站在兴隆山顶往东望去是层峦叠嶂的山脉,与东北角海拔1600多米的宇峻山遥呼相望,西边是海拔1400多米的白马山,上山一字排开的风力发电从白马山一直延伸到柏尖山,为昔日的茶马古道增添了另一番风景。

三、为什么会在此建玄坛庙

兴隆山位于上党盆地边缘,又位于泽州府、潞州府和平阳府的交汇处,西距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直线距离仅17公里,当年沁河水大的时候,往来的漕运也很繁忙,到达平阳府岳阳县(现临汾市安泽县)沿途渡口后要经过陆路运往东边的各州府。兴隆山的山势比较平缓,所以人们就选择了此山作为交通要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运送的繁忙,此路逐渐繁忙起来。从平阳府岳阳县(临汾市现安泽县)到兴隆山正好是一天的行程,夜晚到此要歇脚,又因此地地势平坦,正好在两山山坳处,有水源又可避风,所以人们便选择此地安营扎寨。时间久了,往来人多了,慢慢地形成物资交易地,周边的人们也跟着受影响。在这里交易的客商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意一帆风顺,财源广进,人民安康,便建起了庙宇,供奉上财神爷赵玄坛,从此玄坛庙建成作为平时祈祷的场所,后经历代扩建重修建成现在的规模。

那么玄坛庙祭祀的是谁呢?

玄坛即赵公明,原名赵建平,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道教所信奉的财神,传说他能以役雷驭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据《辞海》记载,赵玄坛的形象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其名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本为五方神,是专门保佑人们发财安福的神灵。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因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中国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在《封神演义》中,赵公明修道有成,还有三个妹妹,她们分别是云霄、琼霄与碧霄。主要法宝二十四颗定海神珠。武王克殷时,赵公明原是居于峨嵋山罗浮洞的截教高人,受殷商太师闻仲礼请,辅佐殷纣王,艺高术强,周朝阐教的仙人及将领们都不是对手,接连败阵,姜子牙只好请陆压以法术将之暗杀!

殷商灭亡后,姜子牙并未封赵公明为财神,是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又称“玄坛元帅”,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因赵公明部下为四名与负责财富的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不少人会将赵公明与其四位部下,合称五路财神,希望他们可以为信徒带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与中央五个方位的财运!

由于赵玄坛统领四神,有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所以人们便在此建起玄坛庙,以保佑往来商客香士的安全。

后因此地财狼虎豹众多,又在道光年间创修了山神五道土地神宫,以保佑往来各路人士。《沁水县志三种》载:“王氏,十里中何应快妻,快死于虎,葬殓后,即自经。”何应快是清初十里村人,被虎吃掉,入殓后,妻子王氏上吊自杀。应证了附近山上多财狼虎豹的说法。

四、碑文中的玄坛庙

(一)清“乾隆五十一年”碑文中的玄坛庙

此石碑是玄坛庙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字迹最清晰的一通石碑。碑高135厘米,宽63厘米,厚15厘米,碑文约260字,通过梳理全文内容,重点可以概况为一下几点:

1、此碑无题目,开头提到“兴隆山旧有远代玄坛庙,殿前系沁东通衢大路......”至少在清代以前这条路就很繁忙,庙宇年久失修,所以重修西厢房等。

2、石碑立碑时间为“清乾隆五十一(1786)年十月二十日”距今236年,碑中未留下书写和篆刻碑文的人名,这在碑刻中不常有。但从捐资名单中看到三个票号:三泰号、复盛号、天顺号,说明当时这些票号在此物资交易频繁。

3、碑中发现了捐资第二人为张兰功,施钱两仟二百文,张兰亭、张兰其三人,可能为乾隆年间从小甲村前往沙辿的三兄弟,沙辿张兰功碑文记载:公生于乾隆十二年七月四日,公元1747年,兴隆山立碑时间为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此时张兰功40岁,正是中年,应该也是相当有实力,捐资排名第二。老谱只知道从小甲迁过去三兄弟张兰功、张兰亭、老三失讳,那么老三很有可能就是叫张兰其。

(二)清“道光碑”碑文中的玄坛庙

此石碑是玄坛庙中体量最大、保存较完整、字迹较清晰,碑高188厘米,宽65厘米,厚20厘米,碑文约330字,也是创修山神五道土地神宫的记载碑。通过梳理全文内容,重点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点:

1、此碑碑文题目为《创修山神五道土地神宫碑记》,说明兴隆山山神庙是后来创建,由东西南三大社共同捐资创建。

2、此碑碑脑有三社立的合同:旧有三社公立合同三张,恐其年久损坏,故书于碑脑,后世传流,历年兴隆山骡马圣会敬神者,三社照应,每年一社演戏一社……”能看到其中有十月十五祭祀,其他看不清晰,说明兴隆山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东西南三社共同管理维修。

3、石碑立碑时间为“旹道光岁次丁酉仲秋朔日”即1837年八月初一日,距今已有185年的历史。邑业儒何太观敬撰,何太观,应为十里村人,何姓是十里乡十里村的大姓,后来也有迁往上泊等地的何氏族人。业儒清代指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也就是老师,此碑文是何太观撰写。邑庠生何太和书为,何太和与和太观都是十里村人,邑庠生,邑县城,也就是指本县沁水县,庠,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在碑上书写碑文的人为何太和。庙里的住持也为十里村人,名为何成柏。在十里村何氏家谱中可查看到何氏辈分:世、成、德、海、天、元、斗、丙、诗、书、礼、义,碑上面世、成、德这三辈的何氏族人非常多。

4、当时创修山神庙的维首为:李天思、田永祥、倪三元、王文智,其中碑文中提到“今吾镇因财狼损人者十载有余,境内苍生无可控告,更有山神显圣托梦于本社人永祥田公欲栖身位于兴隆山改云太平山……”是因为托梦于田永祥后,大家才商议兴修山神殿,并将兴隆山改为太平山。

5、捐资第一人为:特授沁水县正堂加五级纪录□□薛施钱一千文。正堂,等于是县令或知县,可是查了一下沁水县志,未有姓薛的县令,名字最后一个字为薛的也没有,不知是否刻碑时出现错误。

(三)清“同治碑”碑文中的玄坛庙

此石碑是玄坛庙中年代最晚、保存最完好、字迹最清晰的一通石碑。碑高188厘米,宽57厘米,厚16厘米,碑文约260字,碑文约380字,通过梳理全文内容,重点可以概况为一下几点:

1、此碑碑文题目为《东西南三大社新修门楼三间重修正殿东西角殿东西僧房看楼并山神殿戏台马房碑记》,此时的玄坛庙新修了门楼,又将庙里各处有损毁的地方进行了补修。

2、从捐资名单中可以看出,出了附近的村民外,还有高邑、岳邑以及三泰号、复盛号、天顺号票号,可见当时兴隆山的外地客商香客也不少,在重修时都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高邑即现在晋城市高平市,岳邑即现在临汾市安泽县(古称平阳府岳阳县)

3、兴隆山从道光年间就改名为太平山,不知道为啥一直没有沿用,直到现在还用的是兴隆山,我觉得兴隆山名字的得来,可能和骡马圣会有关系,寓意生意兴隆,所以起名兴隆山。

(四)清残碑碑文中的玄坛庙

1、此碑题目为《重修玄坛庙碑记》,表皮残缺最严重,上半部分脱落,只剩下半部和深埋土里的清晰可见。碑高200厘米,宽70厘米,厚18厘米,是庙中体量最大的一块石碑,可见碑文约320字,从中得知兴隆山古有玄坛神庙七楹,东西两廊上下院十二间,南有戏楼一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祭祀,演戏,也有骡马交易大会。立碑时间因脱落无法知晓,但从捐资名单中有庠生何太和,与清道光年间《创修山神五道土地神宫碑记》中书写人为庠生何太和为同一人,道光在位30年,说明此碑也应该是道光前后立碑。

2、碑文中记载:“沙则戦(战)社六分、孔色社七分、沙庄社五分、半崖社四分半、言家长社一分半、共社二十四分除过布施钱,照社又出钱六十千文,共布施收钱九十四千二百文,每年五月初五日祭祀。石佛沟后至至二圣塌坏枣林社、西圪塔社二社共收钱二百五十七千文,每年三月十五日祭祀。”说明每年祭祀由哪些社出资,哪些社几月初几祭祀都分的清清楚楚。孔色,是十里村和沙庄村附近哪个村?沙则戦(战)即现在的沙辿?有可能是。

3、还有两块碑,一块清嘉庆五年、一块道光陆年、虽保存完整,但因长时间风吹日晒雨淋,字迹早已看不清晰,也无从得知碑文内容。

纵观玄坛庙碑文中记载的内容,可见兴隆山玄坛神庙至少在清代前就以建成,也许年代更久,还待考证。在玄坛神庙的千百年历史中,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发展,从繁荣兴盛到凋零衰落的起伏变化,是一代又一代兴隆山下老百姓的坚守,不忘初心,笃行致远,才使兴隆山玄坛神庙香火重新燃起得到传承。

如今,十里村、大坪沟、沙庄等村的有识之士,在乡贤贾广臻的带领下正在逐渐恢复玄坛神庙的工作,前期工作茶马古道以顺利贯通,期盼更多记录玄坛神庙的信息出现,期盼玄坛神庙的庙貌早日重现新颜,也期盼兴隆山玄坛神庙的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还要感谢大坪沟村老支书贾广建和我姑父田福帮我拓碑。

马扎行摄
打开地图,标个点,背起包,拿上相机,来一场纯粹看风景,赏人文,品美食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