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当端午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注定让这个粽意飘香的假期
多了一层浓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一起在西安城墙
用文化传承经典
用科技助力文化遗产活化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
2024年6月8日
在第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长安印典·大秦封泥》新书
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隆重发布
来自学术界、艺术界的100余位专家学者
参加了本次新书发布会
《长安印典·大秦封泥》
是文物保护与传承
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体现
该书介绍了作为秦官印遗存的秦封泥的
起源、应用、出土、存藏、价值
研究及其文字特点和艺术风格
同时,以秦封泥中的文字内容
所反映的历史史实为切入点
展示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都城郡县、法律、车马管理、社会风俗
军事制度等秦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全书选取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馆藏秦封泥约130枚及相关出土文物
考古遗址等图片80余幅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为读者了解秦封泥、认知秦文化
开启了一扇窗
发布会现场
通过拆封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慰祖的
“封泥封缄的简牍”贺词
向大家还原了秦封泥使用流程
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
给参会的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特别邀请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
总工程师侯卫东
以陕西榆林卫城东城墙保护为案例
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
生动而有温度的文物保护知识讲座
通过侯老师讲述榆林古城历史变迁
大家全面了解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及保护举措的先进性
榆林卫城东城墙抢险加固主要按照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
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指导思想
对遗存段进行保护
对消失段进行修复
保护工程的设计非常具有时代性
首次尝试在城墙上使用了栈道
同时还专门留下了墙体夯土剖面
以及修复痕迹的视窗
将时代印记和历史遗迹相互结合
也让人们看到城墙中的生活印记
为城墙的保护与利用
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技术与文物保护、利用
展示、传播相融合
已经成为“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
西安城墙通过宇宙射线缪子成像
“地质雷达+面波法”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管理平台
不仅为文化遗产展示和科研
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
更为遗址修缮和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
能更清晰地掌握它们的“健康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
西安城墙MR(混合现实)互动体验
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
将西安城墙城楼与敌楼数据模型
植入MR设备中
体验者通过佩戴MR一体机
一方面可体验与虚拟城楼、敌楼建筑的
互动、触摸、缩放、拆解、360°细节观察
另一方面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
身临其境地观看城墙城楼、敌楼建筑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当传承历史文脉成为社会共识
当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
认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的瑰宝才能所托有人、代代相传
西安城墙深挖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内涵
搭建起文化主题鲜明
实践体验丰富的“旅游+教育”路线
《光仔悄悄告诉你:我有城防铁布衫》
《唐朝人的家》《你好,汉字》
《亲启秦始皇的秘密 》……
拓展了“研”与“学”的路径
延伸了文旅的内涵
“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特别邀请了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西安经开第五小学的小朋友们
作为书法博物馆
“小小讲解员”职业体验活动首批体验官
活动中
通过西安城墙优秀内训师
李元蓉、李佳洁的讲解和细致指导
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
讲述文博故事,发现文博魅力
时光流转,岁月无痕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和城墙君一起,守护瑰宝之光
感受山川之间镌刻的诗意
赞叹自然之力书写的传奇
在传承千年的历史余韵里
细听文明低语,捕捉璀璨风华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