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光明日报》9版刊发文章《陕西渭南:优供给 扩渠道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渭南公共文化服务。全文报道如下: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四进融合”进高铁站活动。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四进融合”进高铁站活动。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活动”。
赶集还能看“大戏”,文化惠民又暖心。近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街道热闹非凡,一场由渭南市精心筹备的文化大戏——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活动在此激情上演,为蔺店镇的父老乡亲带来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化盛宴。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作为渭南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探索,“乡村直通车 文化赶大集”这一品牌活动自今年下半年推出后,在各乡镇约定俗成的“赶集”的时空结合点上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提升了群众“赶集”的获得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也成为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一个缩影。
联网即连心
以多元空间承载品质服务
艺术即生活
高品质文化供给融入日常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公共文化场馆承载着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和全面提升群众艺术素养等多重职能。对此,在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各地文旅系统积极延展服务手臂、创新服务样式,致力于让高品质文化供给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比如,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探索“场馆+服务”“分类+提升”“才艺+展示”“制度+管理”四位一体全民艺术普及的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了文化馆服务从“固定群体、有限时间、一老一小”到“全民、全时、全龄”的迭代升级,在统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平衡发展基本服务和非基本服务、满足广大群众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文化需求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其精心打造群众终身美育教育学校的经验做法,契合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效提升了场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也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做出了独特探索。
多年来,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人民文化人民办,群众舞台群众演”的理念,通过组织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走进广场公园、城镇社区、园区企业、乡村院场,累计开展活动1300余场次,覆盖100万群众,让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公益文化服务惠及城乡百姓。
需求即行动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潮流即趋势
“公共文化云”让服务就在身边
当前,信息化浪潮涌动,公共文化服务以数字化服务为牵引、推动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对此,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致力“云”服务的更新升级,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
云演出、云展览、云讲座……渭南市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已建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积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及时便捷地把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与此同时,各级文化场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提供掌上阅读、线上培训、公益展览讲座等免费数字资源。“乡村春晚”“公共数字文化墙”“公共文化云”“基层全民艺术普及”等数字推广项目,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便捷化的文化需求。
2023年10月,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通信科技单位,以“文化+科技”数字化融合的方式,建立了“渭南公共文化云”平台。作为获取公共文化资讯、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线上总入口,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一键查询最新文化资讯,一键阅读好书和学才艺,一键导航全区文化场馆,一键观看精彩活动,让文化惠民从“掌上”到“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