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纬,中共党员,副教授,结构教研室主任,双师型教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院级教研项目3项;第一主编出版《房屋建筑学》教材1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余项,省级奖项若干;获评院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荣获“工程烛光-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称号。
PART.01
点亮心灯 关爱学生成长之路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灯塔,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用关爱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
李纬任教14年来,一直秉承着带着一颗“爱心”去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情,关心学生的生活、心理健康,不吝啬对学生的赞誉,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李纬常说:“每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个都不能放弃。”在讲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繁多的字母和复杂的公式,使大部分学生皱紧眉头,她用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言语,课下耐心地解惑,课后多次辅导,让学生皱紧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李纬的办公室时刻为学生敞开,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学生们都愿意向她倾诉。她常说:“教育的本质是点亮人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价值,并勇于追求梦想。”
毕业季,毕业生对未来的路感到困惑忐忑不安,李纬和他们促膝长谈,疏导心理压力,帮助进行职业规划。他们背上行李踏上远程时,李纬用车一遍遍运送行李,送他们开启未来之路。学生在考上事业单位时,也及时给老师分享成功的喜悦。
PART.02
多彩课堂 教学形式创新实践
在日常的教学中,李纬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生动性。她注重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她常说:我的课堂就是要“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习。”,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房屋建筑学》课堂上,学生们暂时放下书本,走上讲台,化身为老师,而老师们则转变为学生,坐在台下,体验一次全新的学习之旅。以“全国有名建筑”为主题,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建筑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从北京的故宫、长城,到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东方明珠塔,再到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以及广州的“小蛮腰”广州塔等,范围广泛,涵盖了历史、文化、现代科技等多个维度。
这次以全国有名建筑为主题的角色互换课堂,不仅是一次教学形式的创新尝试,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成长的见证,它让学生们在探索与分享中,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的力量。
李纬为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土木工程实践中的挑战与乐趣,采用特别的课堂方式—那就是将“工地”直接“搬”进课堂。
《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训环节,通过一次实践性的建筑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从设计到建造的整个过程。
学生们分组,围坐在一起,用CAD软件绘制设计图纸,教室的一角被临时布置成了一个小型“工地”,桌上摆满了木板、剪刀、胶水等模型制作材料。
经过一周紧张的工作,精美的别墅模型展现在眼前。此次“别墅施工”课堂活动,成为了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
李纬的实训课堂通过讲述一个虚构但生动的“工地故事”,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地理解复杂的建筑结构原理和施工流程。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未来之城”的大型建设项目中—一个繁忙而充满活力的工地。学生分组组成团队,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砌墙完成房屋的建设过程。模拟施工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并分享了学习心得。有的同学感慨地说:“原来土木工程不仅仅是设计图纸上的线条和数字,它包含了无数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团队合作的智慧。”
PART.03
共学共进 师生遨游知识海洋
李纬将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作为课堂延伸和拓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指导学生竞赛过程中,有汗水、有泪水、有欢笑,最终收获了知识、能力、成长。
李纬带领参赛学生主动放弃周末、寒暑假等各类假期,坚持每天集合训练,反复练习。
师生共同分析解决备赛过程中的难题,探索赛题中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最终在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师生共成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学科竞赛不仅是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默契合作、相互启发,成为了推动彼此成长的重要力量。
李纬给每一位同学送上寄语,探索未知,勇敢追梦:“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愿你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每一次探索都是自我超越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