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成功举办2024年空间电子学学术年会

科技   2024-11-09 07:31   北京  


10月24日,西安分院在西安成功举办2024年空间电子学学术年会。本次大会以“牵引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助推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为宗旨,围绕卫星通信与导航、空间遥感与智能处理等前沿技术方向设置了四个学术分论坛,邀请到领域内知名单位30余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进行交流。本次大会得到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参会代表多达300余名。

中国科学院张荣桥院士、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李军董事长、集团科技委科技处郭康副处长、中国宇航学会姜军副秘书长、八院科技委陈占胜副主任、五院508所王小勇副所长、五院西安分院谭小敏院长、马小飞副院长、韩笑冬副院长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宋燕平研究员主持会议。

李军董事长在致辞中感谢与会院士、嘉宾与代表对空间电子学技术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对传统航天的创新和新技术的迭代要求颇高,比拼的是核心竞争力与成本,寄语西安分院及相关单位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新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姜军副秘书长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高度评价了西安分院作为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多年来在持续打造“空间电子学学术年会”这一学术交流品牌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西安分院谭小敏院长作为东道主欢迎了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将空间电子学学术年会持续建设为国内知名学术交流平台,在吸引人才、促进交流、扩大影响上下功夫、出成绩。

会议现场


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李军董事长致开幕辞


中国宇航学会姜军副秘书长开幕辞



  
五院西安分院谭小敏院长开幕辞



在大会主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张荣桥院士围绕我国行星探测发展及有关思考的主题作了开场主旨报告,张院士分析了小行星探测的重大意义,深入讨论了小行星探测的多项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小行星探测机遇和挑战,给出了未来发展规划,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为后续领域技术发展给出了积极的建议与启发;五院邹恒光总师作了题为《专用宽带通信卫星发展与展望》的大会报告,将国内外专用宽带通信卫星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下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和关键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小剑教授作了题为《极低RCS目标的全极化校准测量与处理技术》的报告,介绍了目标RCS的测量方法及关键问题,阐明了极低RCS目标技术发展中极化校准测量和处理的重要性;国家减灾中心李素菊研究员围绕应急减灾二号SAR卫星分析了立项背景,并对减灾二号的SAR应用能力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载荷体系化设计、数据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内容;会议最后,西安分院谭小敏院长围绕星载高分辨雷达技术及应用等热点问题做了主题报告,介绍了星载高空间分辨率SAR技术、高时间分辨率SAR技术、星载空间目标高分辨率ISAR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最新技术进展和新技术应用情况,报告深入浅出、亮点纷呈,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特邀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共设置了四个分会场,主题包括“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空间遥感与智能处理技术”“空间天线技术”,并特设了“前沿技术”分会场,讨论空间电子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展。各分会场邀请到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南京华成微波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与学者作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巨星座通联电磁安全防护、天基信息网络数字孪生及测试评估、导航卫星智能化、多源融合与感知增强、地月时空基准建立和维持、高轨SAR卫星成像处理、大规模阵列天线布局及精准波束赋形、卫星通信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等空间电子技术领域多个技术方向,并在语义通信、卫星算力网络等新兴技术方面进行了研讨。分会场报告内容涵盖范围广、几乎囊括了目前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及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报告内容详实,学术氛围浓厚,现场讨论热烈。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五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遥感有效载荷专业组和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空间电子技术》编辑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协办,《国际太空》《卫应用媒体支持。

本次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集中展示了空间电子技术各专业领域本年度的研究热点、技术难点、前沿技术和最新应用成果,为科研工作者的深入互动和技术研讨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后续,西安分院将与相关单位共同努力,为空间电子学学术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空间电子技术

编辑:刘维德

监制:祁首冰



《国际太空》征稿邮箱:

guojitaikong@sina.com

本刊刊登航天领域几大方面最新科技信息:

中国航天最新科技成果

世界各国的新航天政策、计划和规划

全球航天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各类新型航天器

航天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方法

国际卫星及其应用市场和卫星发射市场

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地面设施

稿件一经录用,本刊将提供稿酬

本条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太空,由“星空yzg”选编。如有任何反馈,请留言给我们。

关注电磁兼容(EMC)微信公众号,接收电磁兼容相关内容,微信里搜索公众号“EMC_EMI”或者扫描下方左侧二维码即可;

加入电磁兼容(EMC)微信群,与国内外数百EMC同行实时技术交流讨论,添加微信号“yzg3369”为好友或者扫描下方中间二维码,注明“EMC”即可邀您加入;

加入电磁兼容(EMC)QQ群,与国内外数千EMC同行实时技术交流讨论,添加QQ号“34013334”或者扫描下方右侧二维码,注明“EMC”即可邀您加入。

公众号

微信


QQ


原创技术文章投稿或者推荐转载技术文章找吕工(微信:mythball),下方左侧二维码;
培训代理招生、互相宣传合作、宣传业务等找王工(微信:wangshaoqi96),下方右侧二维码。

吕工

王工



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媒体矩阵:








电磁兼容EMC
发布电磁兼容技术文章;发布电磁兼容及相关领域资讯;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电磁兼容技术和信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