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十有八九是这几种心态!

情感   2024-12-20 21:26   江苏  
来源 | 名著听书
ID:dushu3690

有一次,刘震云和女儿一起上鲁豫的节目。


在被问到和女儿的关系时,刘震云说:“我能不跟她来往就不跟她来往,能少见一面就少见一面。”




有趣的是,刘震云的女儿也说:“不是感情不和,就是在一起双方都不是很舒服,那就少来往,谁也不去谁家。”


的确,人和人之间本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一定要和谁来往。


哪怕是子女,也会有自己的小家庭,也该允许少见面。


至于关系再远些的亲友,更不用动不动就登门。


这些年,“边界感”这个词很火,很多人都渐渐明悟,适度的社交,才能让人舒适。


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


而生活中最有形的,也是最该被尊重的边界,就是每个人的家门。


如果,你也是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的那种人。


那你多半已经拥有这几种高级心态,正在拥抱更好的人生。



“低耗心态”:

学会社交节能,

圈子越简单,人越轻松


作家雪小禅说: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浅茶,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年轻的时候,人总是好奇的、躁动的,热衷认识不同的人,融入新鲜的圈子。


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才明白,并非推杯换盏就能换来推心置腹。


知己难寻,知交罕有,真正有价值的交情,总是寥寥无几的。


一个人的社交圈中,值得请进家门的关系,没必要太多。


贾平凹在他的书中,曾写过一段关于交友的往事。


当他成名后,各路朋友纷至沓来。


起初,他还是愿意热情招待的。


可久而久之,他发现登门拜访的敲门声络绎不绝,使他不堪其扰。


为了躲避恼人的敲门声,贾平凹连续搬了五次家。


但无论躲到哪里,来访者们都锲而不舍,一次次找到贾平凹的藏身之处拜访他。



为此,他大发牢骚:


“常常感觉我是一条端上饭桌的鱼,你来捣一筷子,他来挖一勺子,我被他们吃剩下一副骨架。


他既然吃我,耗我,毁我,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贾平凹得了严重的肝炎,传染性极强。


过去常来叨扰的朋友们,一个个不声不响,再也不登门了。


待痊愈后,他愤愤地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这些东西,有的用力甩甩就掉了,有的怎么也甩不掉,可等你没了磁性,他们就全没有喽!”


从此,他下定决心精简自己的圈子,不再理会敲门声,没有预约坚决不开门。


终于过上了平静自在的生活,写出了更多佳作。


很喜欢网友的一句话:“打开门是外面的繁华世界,关上门才是我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忙碌奔波半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又何其微薄。


能够将精力和时间留给值得的地方,是必要的生活智慧。


那些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的人,大都早早参悟了这个道理。


他们不怕孤单,因为他们知道,回归独处后的生活,同样有属于自己的光彩。



“顾家心态”:

专注经营家庭,

关起门来过日子,才能守住自家的福气


王小波曾说过一句话: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然而到了中年,才会意识到,世界上真正属于你的,除了家人,其实并不多。”


与其耽于交际外人,不如多花精力去滋养家人。


把家养成福地,家庭也会反过来托举你。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如此循环,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演员陈道明,一直是娱乐圈中的清流。


关于他的作品,各花入各眼,褒贬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他身为伴侣和父亲,的确是可圈可点,值得学习。


虽然工作繁忙,虽然娱乐圈讲究“人脉”,但在拍戏之余,他还是很少喝酒应酬,打牌抽烟。


在接受杨澜访谈时,陈道明更是直言不讳地说:


“应酬简直是一种煎熬,一群人喝得醉醺醺,一句话和你说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七八次,我就很窝火,特别烦。”


闲暇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待在家里,陪陪家人。


他会主动把屋子收拾干净,学着做点手工,浇个糖人、捏个面人给孩子,做做衣服、裁个皮包,不亦乐乎。


对女儿的教育陪伴,他也没有因为工作忙碌而缺席,没有做甩手掌柜,全然抛给妻子负责。



在陈道明看来,折桂影帝、奖项等身,是作为演员的本职工作。


但经营好一个家庭,收获一份安详美满,才是他最大的成就。


吴飞在《浮生取义》中说:


“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过程中安顿自己的生活。


只有自己所在的家庭整体过得好了,一个人才谈得上安顿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过上好日子了。”


那些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的人,大都是明白了关起门来过日子的重要性。


既不愿意把时间消耗在拜访他人上,也不希望自己温馨融洽的家中,频频出现外人,打扰到自己的小确幸。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阖家团圆,葳蕤繁祉。


关起门来,守住这份福气,后半生的生活,也会因此充满温情。



“自渡心态”:

潜心修炼自己,

懂得自愈自立,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人到中年朋友就越来越少了?


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很好:


“人到了中年,更懂得筛选和抉择,更懂得大道至简,更懂得时间的宝贵。要把精力用在有价值的人和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靠人不如靠己,你若是强大,到处都是朋友,你若是弱小,再努力也维系不住关系。


就像刘震云说的那样:“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懂得花时间潜心修炼,自愈自渡的人,才是真聪明,有远见。


作家李尚龙分享过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大学的时候,他一度非常迷恋于社交,留下过许多人的联系方式,并当成人脉炫耀。


某次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为了和对方攀交情,他有事没事就聊几句天,还牺牲睡眠时间,主动陪对方值晚班。


几次三番下来,李尚龙以为他与这位老师已成好友,便请求对方帮忙指点自己的申请书。


可没想到的是,对方只冷冰冰回了三个字:“我没空。”


这一刻,他才知晓,自己平时为社交做出的努力,都是“自以为是”,根本没有价值。


从那以后,李尚龙不再空耗青春去做无效的社交,转而潜心读书写作,闭门谢客,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了闻名一时的畅销书作家。


社会学家霍曼斯,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所有长久的关系,都是有基础和前提的。


并非你存下电话,打过招呼,就能自然而然衍生出稳定的交情。


与其整天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打磨,沉淀自己。


你的价值高了,社交价值自然也就高了。


《论语》中讲:“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


那些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的人,大都在静而务本,默而后发。


先以自立,遇事自渡,难时自愈,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童话绘本《阿狸·永远站》里说:


“人这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大部分人只是打个招呼,还有的仅仅熟悉而已,最终,他们都会失散在人海。”


十七八岁时,总觉得抬头看到的天,是全部的蔚蓝;身边结交的人,是一生的挚友。


长大后才懂,人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走散的。


那些曾费尽心思维系的关系,其实也未必能长久。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其实不难理解。


他们更多是回归自我,把精力放在更保值,更能给生命提升能量的事情上。


点亮【在看】,愿你在余生的岁月里,关系随缘,享受孤独,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 作者:行简,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与听书同行,名著君与你一起,听国学经典,品中外名著!捡书姑娘经授权发布。

捡书姑娘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