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治理关键要以“智”助“治”

时事   2024-11-22 16:53   内蒙古  

骚扰电话通常是指以电话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骚扰电话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骚扰者的主观意图、行为方式以及侵扰程度等因素。目前常见的骚扰电话类型包括频繁拨打的产品推销电话,以恶作剧、报复或其他恶意目的拨打的电话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迭代和广泛应用,骚扰电话呈现机器化趋势,成本显著降低,骚扰电话“顽疾”治理形势日益严峻。在中国手机用户认为骚扰电话对其生活的影响调研中,超四成用户表示骚扰电话打扰了其安宁的生活,影响到正常休息;近四成用户认为影响到其正常工作;还有36.47%的用户因此心情烦躁、胆战心惊。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不少骚扰电话与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密切相关,潜在威胁用户财产安全乃至生命安全。

骚扰电话治理事关人民福祉,仍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当前,骚扰电话已形成完整黑色产业链,涉及营销需求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售卖、传播设备制售、骚扰电话传播等环节,治理链条长、环节多、复杂性高、难度大,需要相关主体综合联动打好“组合拳”,汇聚合力、久久为功,对骚扰电话形成有效的全流程“围追堵截”,共同营造安全、清朗的通信环境。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但仍亟须从法律层面对骚扰电话做出准确权威解释,为治理工作提供权威的法律依据,保障治理工作合规开展。同时,常见的骚扰电话涉及电商零售、贷款理财、教育培训、房地产、股票保险、旅游、医疗保健等诸多行业,单纯依靠信息通信行业难以从源头根治,需要相关行业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严格规范各类经营者拨打营销电话的行为。此外,各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通信资源和用户管理,防止各类通信资源被用于电话扰民。对于扰民严重的号码,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回收,对相关增值电信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甚至撤销有关许可。

正本清源,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力度。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收集渠道非常多,人们在使用网站、APP时大多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浏览痕迹则会暴露出个人喜好和需求。个人信息泄露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参与主体繁杂,不仅涉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主体、利用非法获得的信息实施电话营销的主体,还包括开发各类可以群发信息或群拨电话程序的企业等等。相关行业监管部门除了强化日常监管外,还需进一步提高相关主体的违法成本,从重处罚骚扰者及受益商家,对于情节严重的主体可以进行惩罚性赔偿。同时,企业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个人用户应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个人信息的习惯。

群防群治,发挥用户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化防护。用户对骚扰电话的认知判断具有显著的个性化偏好。例如,同样是楼盘营销电话,对短期内有买房打算的用户具有价值或不会引发反感,但对没有购房需求的用户则会被认为是骚扰。因此,在骚扰电话治理中尤其需要充分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个性化防护。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基础电信企业打造的“来电免打扰”服务即采取了这个思路,由用户决定要接听或屏蔽哪一类营销电话。基础电信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来电免打扰”服务推广和功能完善,可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识别系统,分析网络异常通话行为,加强对骚扰电话的屏蔽;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AI自动应答技术,将被屏蔽的骚扰电话转入自动接听,减少误屏蔽风险。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设置屏蔽规则,如屏蔽特定号码段、屏蔽特定类型号码等,实现个性化防护。

以“智”助“治”,用好新技术加强骚扰电话治理。积极探索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溯源能力、骚扰电话监测和拦截能力、骚扰电话风险提示能力等。从通话行为、语音内容、声纹三个模态,通话本身和通话人两个层次入手,提高治理的精细度、精准度。通话行为模态可根据话单行为数据,如每日通话时长、通话次数等,进行特征抽取和筛选,利用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技术,对通话行为进行推理研判。在用户授权允许的前提下,语音模态可将高度疑似骚扰通话的语音内容转写成文本,并采用关键词识别、意图理解等技术对其文本内容进行骚扰甄别,实现在通话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声纹模态可根据历史案例中形成的骚扰人员声纹库,与实时通话的语音声纹进行比对,快速锁定骚扰嫌疑人,规避其更换通话设备、呼叫转移等手段的干扰。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高嵩 校对:崔馨

审核:赵振东



网信兴安
唱响兴安主旋律,汇聚兴安正能量,展示兴安风采,及时发布各类新闻资讯,力求成为网民喜欢、百姓信任的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