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我们逢年过节时最常见的用来庆祝的物品,但通常我们看到的烟花都是这样的,火种飞速地冲向天空,瞬间在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将无边的黑夜渲染得色彩斑斓。
其实在这种烟花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民间烟花,它虽然没有现代烟花那般色彩绚丽,造型多变,却也光芒四射,震撼无比,承载着古人们的希望与喜悦,它就是——打铁花。打铁花是世上非常古老的烟花,需要人徒手用柳木勺舀着1600度的滚烫铁水,用木棍击打木勺将铁水奋力泼洒至六米高的花棚,在铁水与花棚上的树枝接触的一瞬间,漫天星辰璀璨绽放,壮丽场面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火树银花不夜天,而打铁花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的发源地在河南确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五门工匠们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
与其他地方打铁花不同,确山打铁花的表演者都是赤膊上阵,表演时先在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插上新鲜的柳树枝,再绑满鞭炮,再架起一座熔炉炼化废旧金属。当炉内金属化作铁水时,技艺娴熟的表演者们便轮番上阵,将上千度的高温铁汁击打到花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火树银花,同时铁汁又将之前绑在花棚上的鞭炮点燃,形成一幅声势震撼及其绚丽的画面。
打铁花的工人们要做到在火花中进退自如,还不伤到自己就需要表演者有足够的爆发力,能将手中铁水一瞬间全部打到六米高的花棚上,铁水在碰撞中化作细微的铁线,然后迅速燃烧冷却,这样才不会烫伤自己。
2007年,“确山铁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了“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后的2008年被正式评选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还公布了这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名单,名单中人数众多,而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共只有五人,却是各地入选人数的第一名。在全国众多的铁花烟火表演中,也只有确山铁花被命名并且成功入选为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确山铁花”的非遗传承人——杨建军。
杨建军将自己的半生都奉献给了确山打铁花,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与确山铁花的缘分,还要追溯到他只有七八岁的年纪,那年他跟随家人一起观赏了一场极其震撼绚丽的打铁花表演,铁花在天空中飞溅,将周围原本暗沉的夜全部点亮,从此铁花在空中迸发出光亮的那一刻,也永远的定格在了杨建军的脑海中。那时杨建军第一次见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美的东西,打铁花表演不仅在那一夜震撼到他,更是在往后人生的日日夜夜都深深地影响到他。
长大后的杨建军进入了县文化馆工作,并且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自己的努力后,成功成为了县文化馆的馆长。因为从小看到的那一场打铁花表演实在太过震撼,而且确山铁花也是当地的一项文化遗产,所以杨建军决定自己要学会打铁花。于是杨建军开始拜访当地的一些民间老艺术家,还找到了民国时期的确山铁花会会长李万发,一次次的登门拜访让李老先生看到了杨建军的诚意。于是老先生决心要收杨建军为徒,亲自教会他怎样打铁花,杨建军自然十分兴奋,这些年来他遍访老艺术家,还挖掘整理确山铁花的各类资料,期待的就是确山铁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传承。最终在杨建军的不懈努力下,他组建了自己的打铁花团队,同时他也在寻找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确山铁花队,杨建军始终认为自己被评选为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那么自己就有责任将确山铁花传承下去。
千百年来打铁花表演总是在节日里为人们带去欢乐,这样的中国非遗绝迹,一定要传承守护下去,让更多人看见火树银花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