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武汉三中的学霸张煜东凭借其708分的高分和工整的学习笔记在网络上走红。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天赋,更在于那份坚持不懈的自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学霸背后的自律是如何养成的,以及父母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习惯一:高质量陪伴
江西高考状元刘梦曾坦言,她的好成绩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妈妈帮她整理错题、针对性训练。这种高质量的陪伴,不仅帮助孩子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陪伴的过程,是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关键一步。
烟台市高考状元傅子聪的父母,从小就给他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自己规划学习。这种自主感,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动力。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主权,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自律和自觉。
及时正向反馈
宁波男孩赵启琛从倒数第一逆袭到清华大学,离不开妈妈的正向鼓励。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和正面的反馈,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知乎博主弦歌缓缓分享的学生案例,以及杭州男孩屠彦博的观鸟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挖掘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学习动力。当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任务了。
以身作则
白岩松曾说:“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父母的言行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杨绛先生受父母影响,从小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江西南昌的学霸杨一鸣也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学习。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引路人。
学霸的背后,离不开自律的养成。而自律的养成,又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习惯。高质量陪伴、掌握学习主动权、及时正向反馈、发展兴趣爱好以及以身作则——这五个教育习惯,是孩子走向自律的必经之路。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鹏易育儿学院团队10年教育沉淀
(孩子学习、社交场景,科学育儿、亲子关系等等...)
另有更多福利不定期发放哦👇👇👇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