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
此时,一系列“小男孩被埋图”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引发大量网民关注,甚至获得好几万的转评赞。
鉴于该图片存在明显AI生成痕迹,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迅速开展核查,经查,上述图片确由AI工具创作,原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未关联地震且声明是AI生成。
依法查处
经查,青海某网民为博取眼球,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相关的信息进行关联拼凑、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误导群众,致使谣言信息传播扩散。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以案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何甄别
多方验证:不要仅仅依赖单一的信息来源,应从多个权威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对比。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可以检索官方媒体报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使用工具:利用AI图片检测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图片是否为AI生成。
勿让AI谣言成为“震”中之痛
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似乎已经成为天然的流量密码。特别是天灾人祸时,更是谣言、虚假信息等网络乱象的“密集输出期”。海量信息的轰炸、信源的不明确性,这些给信息甄别已经增加了困难。而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型造谣手段,更是给信息的真伪带来了极大辨别难度。
过去,我们常说“有图有真相”,但如今图和视频很可能是AI伪造的。只要输入关键词,AI就能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在网络上抓取信息并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与录音。此类谣言生成成本低、生产批量化、迷惑性极强,更是彻底打破了大众“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比如此前“西安突发爆炸”“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等,这些耸人听闻的消息,都是利用AI软件炮制的谣言。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利用AI故意制造和传播虚假灾情信息等恶劣行为,有关部门必须依法严惩、绝不纵容。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都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此外,网络平台和相关软件也要尽到监管义务。比如AI生成软件方面,应对关键词进行识别,尤其是涉及灾情等敏感信息,用户在输入关键词时应给予明确警示;平台方面,除了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外,应加强审核力度,发现有发布违规信息的,应立即停止传播,避免虚假信息误传。只有强化各方的主体责任,才能有效打击各类AI谣言,防止技术跑偏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