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煙草流行是迄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煙草使用導致一系列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產生。同時,煙草對環境的有害影響是巨大的,每年有6億棵樹被砍下來做捲煙;每年2200萬噸水用於製造捲煙;煙草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當於8400萬噸二氧化碳,不僅會加劇氣候變化,還會降低氣候的適應能力。因此,控煙對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保護地球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煙害防制不僅只是針對吸煙者本人的一手煙,被動吸入的二手煙,以及殘留於環境中的三手煙,都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煙害若無法加以控制,預計至2030年,全球每年將會有近千萬人死於吸煙相關疾病,絕對是目前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中不容小覷的議題。根據「無煙夥伴」所公布的報告,歐盟27個國家每年就有八萬多人因為二手煙喪命。
現時澳門全面落實《新控煙法》,除機場及娛樂場可設吸煙室外,所有室內公眾場所全面禁煙;巴士站及的士站十米範圍內亦不准吸煙;在禁煙地點吸食電子煙亦屬違法;部份室外公共場所實施有限度禁煙。然而,近年收到不少居民反映有關行人及行車區域環境煙草煙霧彌漫的投訴,故本澳控煙措施需進一步優化,尤其是針對二手煙的危害,室外環境有限度禁煙措施仍有待商榷。
故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暨澳門碳中和研究院日前於本澳成立,低碳發展已成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方向。控煙能有效減少環境的碳排放量,故此,為響應節能減碳的世界環保趨勢,請問當局如何通過控煙來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如何鼓勵企業及機構實行無煙的工作環境?以及隨著旅客量增加,旅遊景點常有發現煙蒂胡亂丟棄街上,如何加強對遊客的控煙宣傳及執法力度?
二、不時收到居民投訴車輛司機在行駛或紅燈停車時吸煙,這不僅造成空氣污染,而且在綠燈啓動時煙灰順勢飄向後方,為周邊道路使用者造成困擾與行車危險。請問當局會否借鑑鄰近地區之經驗,立法規定禁止吸煙範圍擴展至所有交通工具?此外,澳門地少人多,行人道上邊行邊吸煙行為一直為人詬病,為以公眾健康為本,請問當局會否考慮擴大禁煙範圍,就禁止行人道吸煙作立法準備?並利用大數據等智慧技術,持續監測和評估控煙效果?
三、為響應世界環保及健康生活可持續發展,現時國際公共衞生專家開始提倡「煙草終局」的概念,以全面消除煙害為目標,透過全方位加强各種控煙措施,以減低吸煙率並逐步淘汰煙草產品,最終結束煙草流行。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實行相關目標,並以降低吸煙率作為落實的關鍵指標,達至無煙低碳的健康環境?
TDM 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