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恶口,更不可以发毒誓

文化   2024-10-05 09:45   广东  

佛陀极力倡导我们应广修十善业,禁止十恶业。

十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和不愚痴。‌十善业是佛教教义中的一种重要的伦理修行方法,通过修行十善业,可以净化身、口、意三业,培养善良的行为习惯,减少罪业,积累福德,从而步入解脱之道。十善业分为身业三善、口业四善和意业三善。

不杀生‌:要求不杀害任何生命,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平等对待。

‌不偷盗‌:要求不盗窃他人的财物,强调正义和诚信。

‌不邪淫‌:要求夫妻之外不发生性关系,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不妄语‌:要求说话诚实,不说谎话,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

‌不两舌‌:要求不搬弄是非,避免造成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

‌不恶口‌:要求不说粗鲁、侮辱性的语言,保持言语的温和与尊重。

‌不绮语‌:要求不说轻浮、无意义的话,保持言语的庄重和有意义。

‌不贪欲‌:要求不贪图他人的财物,看轻物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不嗔恚‌:要求不动怒,保持内心的平和,避免因愤怒带来的伤害。

‌不愚痴‌:要求拥有智慧,明辨是非,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错误。

这些善业不仅在佛教修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佛陀时代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明白了恶口和发毒誓的严重性,应该引以为戒。

释迦牟尼成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开始到处弘扬佛法。后来有个叫弗加沙王的人读了《十二因缘经》,从而感悟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都是不对的,那些财色名利,甚至饮食睡眠,都是自己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了自己的臣子,当众宣布把王位传给太子,而自己当天就剃发出家,跟随释迦牟尼佛一起修行。

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带着弗加沙王来到了王舍城,两人各自去街上托钵乞食。弗加沙王刚走到城门口,遇到一头刚生完小牛的母牛,弗加沙王躲闪不及,竟然被母牛的角给抵死了。这件事情发生后,母牛的主人认为这是不祥之物,心里很害怕,就把母牛转卖给了别人。

新主人不明底细,就把母牛买啦,牵着母牛回家的路上,在河边让牛喝点水,想不到意外又出现了,母牛突然从后面撞向新主人,可怜新主人不明不白就死在新买的母牛角下。新主人的儿子很愤怒,当即就把母牛给杀了,还当街叫卖起牛肉来。

刚好有个人最喜欢吃牛头肉,买了那个牛头用绳子系着拿回家。走到离家大概还有一里远的样子,觉得有点累了,就在一棵树下休息,还顺手把牛头挂在树枝上。这个人坐下不久,那个系牛头的绳子竟然突然断了,牛头从树枝上掉下来,牛角就插在那个人的头上,这个人也死了。

就这样,这头母牛在同一天内竟然不动声色地杀了三个人,弗加沙王的好朋友瓶沙王听后,甚觉不可思议,于是想知道其中的前后因果,就召集众臣子,大家一起求见释迦牟尼佛。佛陀接见了大家,瓶沙王和臣子们非常恭敬地顶礼膜拜之后,请教佛祖为什么那头母牛能在一天内害死三个人,到底是有什么样因缘果报呢?

佛陀告诉大家,说在过去世的时候,有三个商人结伴到他国经商,在一个老妇人家里借宿,还说好会付一定的食宿费。可是三个商人趁老妇人不在家时偷跑了,也没有给食宿费。老妇人回来后发现客人没给钱就走了,心里很气愤,问准了三人离去的方向便去追赶。

老妇人走到筋疲力尽,终于追上了那三个商人,也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要他们把该付的食宿费给了就可以了,可这三个商人不但不认账,反而诬蔑老妇人贪心,还说我们明明已经给过钱了,你竟然还想再要一遍。老妇人上去和他们评理,被他们围上去打了一顿。老妇人当然打不过三个商人,最后躺在地上诅咒,说你们欺负孤寡妇孺,虽然我没有力气讨回公道,但下辈子一定会杀了你们报仇,即使你们日后已经修行成道,我也一定要实现这个誓言。

佛陀告诉瓶沙王:“当时那位孤独无依的老妇,就是现在这头母牛。而那三位商人,便是被牛触死的弗加沙王等三人。”接着又开示:“以恶劣之言谤骂、污蔑、欺凌他人,怨恨从此而来。若以谦让、恭敬的言语待人,不但不会结下恶缘,也不会产生怨忿。所以说,口出恶言,犹如口含一把利斧,随恶言而出,就会伤人伤己。”瓶沙王及大臣们闻佛所说,皆更加深信因果的道理,欢喜奉行佛陀的教诲。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喜欢的,点个分享吧!

- END -

五分钟国学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如是我闻,地藏经记载着人生福报的关键。我们应当如何坚持修习地藏经,共沐佛法,诚邀您一起来探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