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4年10月28日—2024年11月16日
学术主持:周峰 徐文涛
出 品 人:甘艳玲
策 展 人:杨维民
执行策展人:张慕洁
策展助理:李敏 周子云
主办单位:湖北中佳文化艺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佳美术馆
支持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
开幕式时间:2024年10月31日下午15:00
展览地点:中佳美术馆1/2/3号厅
前 言 文/杨维民
回望21世纪以来当代架上艺术创作的衍化,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当下新时代语境渐变的叙事转型及图像化演进已成艺术语汇迭代的先决动力。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们,成长在由“集体”至“个体”的叙事转型中,活跃于国家从“复苏”到“复兴”的时代进程里。一方面而言,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叙事路径及现实情境剧变,这促使艺术家更加关注个体的精神空间及现实处境,而旧有的语汇已难以承载激增的文化意涵,因此对个性化语汇的探索已成艺术家抒发己意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与文化开放并行而至的视觉文化冲击,拓宽了艺术家视觉经验的外延,作为本时代核心的传播介质,图像充斥于公共视觉空间的各方各面,并潜移默化形塑大众的视觉经验,汗牛充栋的图像资源给予了艺术家开放的文化视野,亦为这一群体探索个性化语汇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时代变迁下视觉图像的冲击及叙事个人化的转向,赋予了陈波、李继开、刘宾这批70后艺术家个性奇特、多元丰富的底色。
自上世纪以来,湖北便是思潮与艺术融汇之地,“湖北波普”“新写实”等50后、60后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出现深刻塑造了湖北武汉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地标之一的艺术地理格局。然而伴随现代交通方式的迭代,信息交互的便利,艺术家身份标识中的地域色彩日趋消弭,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基于城市生活体验下的个性化表达。近年来从各地艺术院校毕业的艺术骄子,像从来自重庆川美的李继开、刘宾和从北京学成归来武汉的陈波等一批活跃于湖北的70后艺术家,基于自身的视觉经验,以图像化的语汇,将他们对时代新象的理性认知,江夏人文的感性体验转化为鲜活各异的自性书写,于各自的艺术之旅中各行其道、各放异彩,反映出近来湖北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貌。
本次《各行其道——当代中国艺术家陈波 李继开 刘宾三个展》展览以近年来湖北武汉的三位70后艺术家为主体,通过展陈他们的新近之作,对外界展示这三位画坛70后力量近年来的创作成果。陈波自1997年便生活于湖北,期间教学相长,创作教育硕果兼收。他的创作有扎实的造型根基做支撑,以照片中的点滴勾陈为灵感源泉,通过人物群像、历史景观为切入口,结合个人的人文认知,探寻这一代人于社会代际历程中所经历的复杂情节。他的创作行笔力度、趣味兼具,拉长的纵深关系强化了作品的叙事意涵,进而与图像主体陈旧的历史属性形成鲜明的张力。陈波极少流露对于往事的品评判断,相反,他常以旁观者的视角洞悉片影中散发的时代气息,并与内心的体悟相融汇,完成旧图像的新书写、新解读。
李继开早年生活、求学于川渝,接受了系统规范的学院教育,后转赴湖北活动,至今日已成为湖北艺术的重要力量。作为较早确立起个人图示语汇的艺术家,李继开自本世纪初便开始创作“小孩”系列,历经多年的推敲打磨,这一母题已发展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个人标识。他以新表现主义的手法,将内心的思绪、探索、反思投射为具象的“小孩”符号,通过表现孩童冥思、呆坐、伫立等身体语言,探讨社会剧变冲击下个体被遮蔽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创伤。与陈波集体性、历史性的图像记忆不同,李继开多聚焦于个体化、私密化的感性体验,他的创作兼具诗意与哲思,且高度连贯,因此创作脉络极为鲜明——由激浪到瓜田的空间环境变迁,从冥思至伫立的身体语言演进,“孩童”图示的迭代,既是李继开数十载创作历程的心路写照,更是70后一代精神世界变迁的真实反映。
与李继开相仿,刘宾早年负笈川美,后于江夏授业,至今已有二十载。他的作品以“率真”的特征为人熟知。刘宾的创作嗅觉极为敏锐,善于把握社会变迁下自我感受、认知的起伏。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这位艺术家的童年深受西方流行文化中的英雄、动漫形象影响,故“佐罗”“超人”等具有西方特色的视觉符号能成为他创作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刘宾的创作少有宏大叙事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真挚的自性流露,他的作品气息稚而不拙,趣而不俗,能将国画气韵与油画材料相融,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能从全局出发,适当舍弃部分绘画技巧,以返璞归真的手法营造涂抹感和写意性,以不拘泥形体的细节推动整体氛围的营造。画面于别致与率真之中,映射出刘宾内心世界的自足。
中佳美术馆隆重推出本次展览,筹划展出陈波、李继开、刘宾三位70后代表性艺术家之佳作,他们三位艺术家虽身居同地,年龄相仿,但论其创作路径、风格理念、意涵旨归,不尽相同,但可喜的是他们都能于生活中自探灵苗,于创作中自出机杼,各自探索出一条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之道,他们通过个性化的书写,从不同维度反映出近年来湖北武汉当代架上艺术发展的新貌新象,藉此呈现湖北武汉作为当代中国艺术重镇之新生态、新势力。
2024年10月23日改于 京城嘉园
艺术家简介
李继开
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2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
展览经历(滑动浏览)
作品与评论
当代艺术表达形式的新拓展
——李继开新作版画“小孩儿” 系列之解读
杨维民(美术学教授、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李继开将油画创作中“小孩儿”的经典图式转化为版画形式,这不仅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也为艺术表达形式的拓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他的实践证明,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当代艺术新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关注和尝试的当代艺术创作新思路和新方法。李继开的艺术影响之魅力就在于其从最初的创作由来已久独特视觉语言的创造和运用,同样体现在其版画“小孩儿”系列作品。
《The Big mushroom》纸本版画 29.5×44cm 2023
《小世界》纸本版画 7.2×9.7cm 2023
独特的视觉语言创造和运用首先表现在其线条的运用。在版画“小孩儿”创作中,李继开对线条的运用极为精妙。他以简洁且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勒出小孩的形态,这些线条既精准地描绘出小孩的轮廓,又传达出一种内敛的情绪。比如小孩的身体轮廓线可能并不完全连续,而是通过断断续续的线条来表现,这种处理方式使小孩的形象仿佛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增强了画面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也让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想要去探究、去解读的欲望。其次就是黑白对比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达了极致:黑白是版画的经典色彩表现形式,李继开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黑色的部分往往用于强调小孩的形态、阴影或者一些重要的物体,而白色的部分则作为背景或光线的表现,使画面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视觉信息。这种黑白对比不仅让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契合了他所想要表达的那种孤独、沉静的氛围。
《安慰》纸本版画 9.5×9.7cm 2023
《兔子》纸本版画 9.8×9.8cm 2023
孤独的氛围营造与情感的内敛表达是李继开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质。他版画中的小孩常常处于一种孤独的情境中,或是独自在一个空旷的空间里,或是与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体相伴。这种孤独感并非是消极的表达,而是一种对当代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李继开通过小孩的形象将这种情感具象化,让观者能够产生共鸣。尽管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内敛的风格,但在细节之处却能感受到艺术家细腻的情感传递。小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姿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比如小孩微微低头、双手抱膝的姿势,就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沉思、忧郁的情绪,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
《蘑菇与男孩》纸本版画 20.3×24.5cm 2023
《背包的人》纸本版画 14.7×19.7cm 2023
图式的象征性与物体的隐喻都是李继开创作中主要的艺术形式。首先是小孩形象的象征:小孩在李继开的作品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象征符号。这个小孩既代表了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代表了当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他是纯真、脆弱、敏感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小孩形象的不断描绘和演绎,李继开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小孩形象,作品中出现的一些物体也具有象征意义。例如经常出现的蘑菇、头骨等元素,蘑菇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而头骨则暗示着生命的终结和对死亡的思考。这些物体与小孩的形象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隐喻的艺术世界,引发观者对生命、存在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鱼》纸本版画 14.5×9.5cm 2023
《土豆》纸本版画 14.5×9.5cm 2023
李继开创作“小孩儿”艺术形象的当下社会意义:对人们童年记忆的唤起与审视,以引起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关注与反思。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会逐渐淡忘童年的感受。李继开以小孩为主题的版画,唤起了人们对童年记忆的回忆。同时,他的作品并非简单地呈现童年的美好,而是通过小孩的孤独、沉思等形象,让人们重新审视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思考童年的纯真与成年后的复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内心的焦虑、孤独、迷茫等情绪常常困扰着大家。李继开新近创作的版画中再现小孩形象,正是对当代人这种精神状态的一种直观反映。他的作品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在物质追求和快节奏生活背后,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精神寄托是什么。这种反思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END
/ 观展说明 /
中佳美术馆现采用
预约制观展
展览/活动入场请与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