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究竟是从哪来的,又是如何用5000门大炮治愈的?

文摘   2025-02-04 06:58   黑龙江  

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但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认为一味地靠所谓“精神原子弹”就能战胜一切对手,战争归根结底是双方在战争实力和精神因素上的全方位较量,一味地强调装备制胜论或者精神制胜论都是不可取的!

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可算是领教到了什么叫装备优势,以及火力在战场上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我们曾经觉得解放战争打天津用6万发炮弹犁国民党守军已经算是绝对优势火力了,结果被美国人在朝鲜战场炸的怀疑人生之后,才知道自己手中那点家伙跟世界一流水平比起来不过是小儿科。

这里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中美当时的火力差距,美军一个师装备有包括M40型155毫米口径自行加农炮,口径达到203毫米的M43型自行榴弹炮和大量直瞄火炮在内的959门各式支援火炮,而志愿军的一个主力军才有500门左右的火炮。

美军在1951年8月发动的夏季攻势(我军称为“反绞杀战”斗争)中,先后以美军两个师、南军五个师的兵力出击,重点目标是攻取大愚山和白石山地区的983高地,该地区由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坚守(共4个步兵师,总计1万多人)坚守,该军团以仁川登陆后从南方归来的四野老战士为骨干的,由时任朝鲜人民军中将,曾经是四野老将方虎山将军领导。

美军集中了100多门大口径火炮,每公里正面火力密度50门,在9天时间里发射了36万发炮弹,平均每门炮发射2860发,每天要打300多发。此后这种高消耗弹药量作战被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动炮兵17个营,大口径火炮300余门,飞机3000架次。发射炮弹约190万发,投掷航空炸弹5000枚。在战役开始的2天内,仅美军第57野战炮兵营就发射105毫米炮弹2.6万发,第10野炮营发射1.6万发,第48野炮营发射1.5万发。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每天平均消耗弹药3000吨,三年战争共消耗弹药500万吨,其中美军自己消耗330万吨,给仆从军提供援助170万吨,这相当于美国在二战时期弹药总消耗量的一半,美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只消耗了690万吨弹药,太平洋战场则更少,只耗弹药量300万吨和2枚原子弹。

从此之后,中国军队普遍患上了一种名叫“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病,这个怪病到了21世纪才痊愈。

为了彻底治愈“火力不足恐惧症”,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军就大力加强了炮兵的兵种建设。1950年8月,成立了炮兵领导机关,统管全军炮兵部队建设。

当时世界上存在两种炮兵编制体制,一种是苏联式的大炮兵体制,由陆军总部或兵种部下设炮兵总部,由炮兵总部或军区直辖独立于各集团军或陆军师的炮兵师或炮兵旅,在战役作战中集中统一指挥,力求以强大火力获得战役上的突破。

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野战炮兵体制,炮兵部队以炮兵旅或炮兵团的规模编入野战部队,直接进行战场的火力支援,这种体制编制灵活,火力反应迅速,是当未来炮兵的发展方向。

我军在50年代全面学习了苏军的大炮兵体制。参照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解放军组建了庞大的预备炮兵部队。敲黑板,划重点:这里的"预备炮兵“,并不是指武器装备和人员相对较弱的预备役部队,而是炮兵的专业名词。

预备炮兵,又叫总部炮兵,是指独立编成、隶属于大军区以上建制的炮兵。通常编成为独立的炮兵师(旅)团,主要装备为大口径、远射程的火炮和战役战术导弹,是军区以上指挥员掌握的炮兵机动力量。一般用于加强在战役战术主要方向上行动的合成军队,以火力支援其作战。到1970年,全军预备炮兵师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共34个炮兵师,装备5000门各类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军的大炮兵和总部预备炮兵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中国陆军开始向西方的队属野战炮兵体制转变。1985年7月,炮兵部队的大部分预备炮兵师被撤销,成为队属炮兵,统一整编为集团军炮兵旅和步兵师炮兵团,集团军直属炮兵的数量得到增加,协同作战能力极大提高,实现了灵活及时的火力支援体制。

此时全军仅在七大军区各保留1个炮兵师、1个高炮兵旅和1个反坦克炮兵旅。从1992年全军第二次编制体制改革,各大军区的高炮旅和反坦克炮兵旅,陆续就近编入陆军集团军或地方预备役。除了炮兵1师和炮兵9师其余预备炮兵师缩编为炮兵旅,划归集团军管理,至此我军已不存在预备炮兵部队。

目前中国陆军已经建设成一支装备上世界一流,编制上世界领先的最强大炮兵。包括05A式自行加榴炮、红箭-10远程反坦克导弹,300毫米远程火箭炮,120毫米自行迫榴炮,以及无人机、炮兵指挥车等先进装备。

现在的中国炮兵,在装备上已经是世界一流。在数量上也是世界第一,按照西方媒体的统计,中国陆军现在装备有各型火炮5000门以上,大多数火炮都是近十五年新装备部队服役,是蓝星最强大的地面火力。

科大烽火
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