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的穿越梦都不同,但如果让文艺青年来回答,那一定是梦回大宋。只因宋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文化上,朝廷空前重视知识分子,“唐宋八大家”里,宋朝就出了 6 个。▼宋太祖曾经立下祖训,要求子孙后代不杀文人,所以苏轼再皮,贬到海南岛也就是极限了。
科技方面,沈括写了《梦溪笔谈》,四大发明也在宋朝被改进和应用。艺术方面,宋朝同样一骑绝尘,代表性人物宋太宗,拥有300多首曲子的版权,宋徽宗更是书画双绝,常年占据帝王界文艺排行榜的 TOP1 。可它覆灭的时候,却和历史上众多凋敝的王朝无异,逃不开满目疮痍的命运。北宋完蛋的时候,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像猪狗一样受尽凌辱,从首都一路被驱赶到苦寒之地,客死异乡,史称“靖康之耻”。南宋完蛋的时候,打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宋军阵亡十万,大臣怀抱 8 岁的幼帝跳海自杀,文武百官和后宫女眷纷纷追随,海上漂满尸体,后人感慨“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曾经无比强大的宋朝,是怎么一步步嬗变的?有人说,秘密都在一幅画里。这幅画号称“中华第一神品”,画中细节繁多,值得反复体味。这幅画表面上绘了一幅繁华盛世,实则暗藏重重危机,败像已现。它表现出地就是北宋后期的真实情景。故事从一派田园风光开始,郊野、树林、农庄、亭台……第一幕好戏登场了。一队回家省亲的人马远远走来,队伍最前面,一匹白马受到惊吓脱缰狂奔(前半身残损),两个马夫急忙追赶,人们顿时惊慌起来。惊马闯进市郊,作为一个不安铺垫,给长卷定了个焦虑的调子。进城一路,顺着汴河沿岸,装卸工正在卸船,码头来了即将运往官仓的官粮,但却没有一个官员到场监管,船主们指挥着码头工人,光明正大地把国家的粮食运往私仓。再往前走,更加热闹,沿岸停满了大小船只,船上的人正在欣赏熙熙攘攘的河景。徽宗时代,新党的党魁蔡京得势后,便下令烧毁苏轼、黄庭坚等旧党文人的书籍,这小小的驴车之上,没准儿就有不少珍贵的大师手记。除此之外,城中的美容店、搓澡馆、酒楼、肉店、医铺也让人眼花缭乱。作为一幅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的作品,这幅画看似优美,实则绵里藏针。普通人的生活百态中却暗藏着一种末世景象。作者用这幅不入流的界面,表面描绘盛景,实际上曲谏忧国,暗喻了北宋末年首都汴梁的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苛捐杂税、效率低下、党政残酷、国库空虚、军备涣散……果不其然,几年之后,金兵南下,大破国都,酿成“靖康之耻”,最强大的朝代就这样覆灭了。一切就都像这幅画本身,画面中心是京都的一片繁荣,但画面的尽头,却是一片坟地。关于这幅画的作者,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他身世的史料记载。▼有人认为他是北宋人,有人认为他是南宋人,还有人认为他是金代人。
关于他的身世,金人张著用行楷在这幅画后面写下85个字的跋文。▼张著的这段题跋是关于他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他流传下来的作品甚少,而这幅图,是他最为知名的一幅作品。张择端小的时候,家庭生活困难。长大后,他决定一人出去游学,这为他日后顺利进入宫廷进修埋下伏笔。
进宫后不久张择端就被皇帝赏中,领翰林图画院一职,专心于宫廷画室。
不久,张择端就迎来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绘画机会。为此,他经常来往于东京街头,驻足于汴河两岸,为自己绘画寻找灵感。
就这样不知过去了多久,当张择端终于捧着画卷进贡皇帝时,满朝文武都被他和他的这幅画惊呆了。
据说,画成后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亲自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
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又被收入秘府。被人题跋“精艺绝伦”。
入清以后,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1911年以后,这幅画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后又由天津转存长春伪满皇宫。
1949年,这幅画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而时至今日,这幅画,我们亲切的称呼它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价值之珍贵,赞上一句“绝妙神品”也不为过。《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罕见的风俗画作品,也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国宝级文物,也是代表中国的符号。《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上,共绘有810多人、60余只牲畜、30多栋房屋楼宇、28艘船、20辆车、8顶轿子、170多棵各类树木等,数量庞大,各有特色。
《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整幅画卷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全卷浑然一体。
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手笔相结合,各色事物交代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迄今为止,知道《清明上河图》者,在中国大陆大约有上亿百姓,在海外至少也有上千万民众,这在中国古今名画中,鲜有匹敌者。2007年,香港艺术馆借到《清明上河图》展出,有外国人专程赶到香港,排队4小时,只为一睹真容。2010年,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引起轰动。▼长达110米的梦幻般的长廊上,北宋的骡马、商贾、士子穿越时空。观众站在画前,杨柳枝芽萌动,开封初春的薄雾渐渐散去,满城灯火。2012年,《清明山河图》远渡重洋,首次来到日本。东京博物馆前排起望不见尽头的长龙。日本人将它介绍为“神品“、“世上屈指可数的名画”。有日本人将观展的过程称为“一生难忘的回忆”。叹息不能用放大镜细细琢磨画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去故宫,重新认识中国美术的瑰丽。千余年来,《清明上河图》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版本众多,但是有一版却是每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都不能错过的!它是在《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的基础上1:1原作超清复刻,是后来的“明本”、“清院本”都无法比拟的。昔日深藏在紫金宫闱中的“中华第一神品”,如今每个人都有机会一睹其神采。
《清明上河图》原作系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为了还原这幅独一无二的画作,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紧急集合业内的多位专家学者,采用超清钱币印刷技术,1:1精密制作、纤毫入微。为了体现重工制作、流传千年的制作理念,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材质的选择上几经权衡、反复试验,最终决定采用钞券纸。一整张钞券用纸,上、下增加精美银质宽镶边,完美还原、继承了宋代纸张的一切优点,与故宫原作等比复刻。钞券纸是国际公认的印钞专用纸,有着存放千年不朽的高超工艺。▼任何一张钞券纸,如不经过特殊审批,均无法带离有着“金库重地”之称的国家造币厂。纸质敦厚、光洁、挺度好,强度高,特别是耐折度达几千次以上,并有极强的抗水性能,十分适合于凹版印刷。
除此之外,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还特地添加了一整幅的“千禧龙钞图”荧光防伪水印。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在紫光灯照射下,这些水印祥瑞喜庆,使整幅画作看起来更加恢弘大气。为了更好地保护画作,《清明上河图》丝绸钞券珍藏版特别采用丝绸装裱,搭配玉质暗扣。黄色、银色的渐变丝线织就成栩栩如生的龙锦云纹,随着光线和角度的变化还会呈献出不同的色彩。画作前还有名家所题“清明上河图”5个大字,整幅画卷比原迹还要惊艳上好几倍!
《清明上河图》丝绸钞券珍藏版集历史文化、重工工艺、收藏纪念于一身。“好马还要好鞍配。”《清明上河图》丝绸钞券珍藏版专门配备礼盒包装。礼盒四方端正,平然有序,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出品的一贯水准。盒身上截取《清明上河图》中的精华核心部分作为装裱,让人未开此盒,便首先感受到这幅千古奇画的震撼气质。缓缓打开此盒,1幅《清明上河图》丝绸钞券珍藏版画作映入眼帘。▼友情提示:因画作珍贵,请打开画作前务必佩戴白手套,可使画作色泽鲜艳,保存时间更长久。
证书函证书一应俱全,出品证明证书、专用收藏票和“天津中钞”的小卡一枚,都在证明着其品质无可争议,无法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