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他们才配得上叫顶级偶像

民生   2024-12-23 17:35   云南  


就在最近,BBC又用一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将视角对准了这些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的面孔背后的传奇故事。


风云变幻的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疟疾对生命的肆虐,见证了原子弹的利与弊,见证了新元素的诞生和图灵计算机的研制。


面对巨变和压力,他们迎难而上,带着人类大踏步的前进,带领这个世界向文明和科学前进。


有句老话叫“一人之力难以擎天”,但在这些伟人身上此观点却难以“立足”。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

Icons



豆瓣9.4分,目前看过的人不多。


纪录片一共8集,每集讲四位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超越时代的伟大面孔,勾勒还原出人类文明的探索史和进步史,并向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的贡献加以致敬。

 


但与一般的人物传记类纪录片不同,《面孔》将他们定义为:

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人。


因为这些超越时代的“偶像”们,是陈规陋习的破坏者、麻烦的制造者、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面对巨变,他们冲破藩篱,带领人类大踏步前进。

 

0 1


1891年,从波兰华沙去往巴黎的火车上。

一位年轻的女性带着自己仅有的一些行李和一把折叠椅,踏上了去往巴黎求学之路。


她的名字叫做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


她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科学天赋,但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靠给人家庭教师来积攒学费。


可当得知当时的波兰的大学不接受女性入学时,她不顾一切困难,辗转欧洲各地,最后来到索邦大学学习。

在巴黎,她认识了另一位天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

几年之后,两人结婚,斯克沃多夫斯卡小姐成为了居里夫人


婚后的居里夫人除了教书、带娃之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放弃自己所研究的科研事业。

她当时正在研究的是一个被多数男性同行所忽略的领域——

放射性物质。


可能很多人都在小学课本里读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的故事,居里夫人先后发现了两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钋元素镭元素

这项发现让她二度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除此之外,居里夫人的另一大贡献是发现了镭对抗击癌细胞的重要作用,她另辟蹊径,创立了发射性治疗。

时至今日,医院的放射科X光还在延续使用,被用于治疗癌症的放射性疗法,都直接源于居里夫人。


然而,居里夫人的伟大远不止在科学领域,更体现其人格魅力。

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之下,即使伟大如居里夫人,也曾经在晚年遭遇过两次人生中的巨大痛苦。

1906年,居里先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去世。

强忍着巨大悲伤的居里夫人独自承担起母亲,教授,以及研究者的职责。



五年之后,居里夫人因为与已婚科学家保罗·朗之万恋爱的事情被曝光,而陷入巨大的舆论风波当中。


甚至就连诺奖委员会都以居里夫人会让奖项蒙羞,而禁止她参加颁奖典礼。

对此,居里夫人却正面回应说:

我的科学工作和我的私生活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可媒体和舆论却依旧不依不饶,他们站在卫道士的道德高点,对这位曾经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进行攻击与非难。

然而即便人生遭遇这样的痛苦与非议,居里夫人却从来没有放弃她的第二故乡法国。


1914年,一战爆发,当时的法国战事节节失利。

当得知前线战场上的伤兵因缺少X光照片,导致无法取出弹片,造成死伤无数的时候。

居里夫人立刻决定自己开车带着一台X光机去往战场,甚至为此专门学了汽车驾驶和汽车修理。


到了一战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已经在前线训练培养出了一支女性组成的X光车队。 

她们在战场上日夜奔波,救治各类伤员。


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整个一战里,居里夫人的X光机车队,拯救的士兵多达90万。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白血病逝世。

她的死因被初步认定为长期暴露在放射性射线下,尤其是她发现的镭元素射线下,引起血液异变。



最初,居里夫人只是被葬在巴黎郊外。


一直到1995年,法国政府才给予了居里夫人应有的肯定。

她的遗体被迁葬进先贤祠,与卢梭、雨果、莫奈、伏尔泰等众多名人葬在一起,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项待遇的女性。


0 2


与居里夫人举世皆知的传奇人生相比,纪录片的另一位女科学家则是84岁高龄,才被世人所知。

用纪录片中的说法就是:

她的伟大发现差点与我们失之交臂。


她就是我们中国的屠呦呦女士,一位默默无闻却对整个人类医疗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过去的100年,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疟疾….


疟疾是危害性仅次于天花的致命疾病,据说在20世纪,被疟疾夺走的生命的人数超过3亿,尤其以非洲死亡率为最高….迄今为止,非洲因疟疾死亡的人类,占据了世界疟疾死亡总人数的90%…


而现在,一种名为青蒿素的药物,让疟疾病人的死亡率极速下降青蒿素,也是有史以来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它的出现,让数百万感染疟疾的人死里逃生。


然而,40多年来,研发出青蒿素,战胜疟疾的科学家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为世人所知晓,人们只知道,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一个医疗机构研发出了青蒿素。


这位拯救全世界数百万人生命的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要从“寻找青蒿素的发明人”开始….


到底是谁研发了青蒿素?


这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美国华盛顿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两名研究员,Louis Miller和苏新专博士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谜题….


多年来,Miller博士一直对“青蒿素发明人” 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为此研读了大量相关论文:关于青蒿素最早的论文出现在1979年,但是论文上却没有署名,这样重大的发现,竟然没有署名,这实在令我惊讶!



2005年,Miller博士和苏新专博士应邀去中国参加一次疟疾的学术研讨会,

Miller博士忍不住大声发问:你们知道是谁发现了青蒿素吗?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Miller博士感到无比震惊:中国有专门的疟疾研究机构,却没有人知道是谁发明了征服疟疾的青蒿素…


于是,苏博士开始自己从网上寻找线索,他发现很多论文都提到了北京一家相同的研究机构,苏博士于是打电话过去咨询,对方表示会给他寄来一份资料,不久之后,相关资料寄到了苏博士手上。



在这个厚厚的档案袋里,是和青蒿素发现人有关的原始文件。一个名字闯入了苏博士的视线:屠呦呦!



综合这些资料和咨询得到的内容,苏博士和Miller拼凑出了“青蒿素发现”的整个来龙去脉….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不单单是一个有关科学发现的故事,更是一个牺牲自我,只为拯救世人生命的,为科学献身的故事!


时间回到1965年,故事最初的起源地是越南,当时,美越战争打得难解难分,交战双方都出现了大量人员伤亡….


然而,美越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发现,比起猛烈的炮火,他们还有一种共同的敌人——蚊子…



双方士兵很多人在被携带疟疾的蚊子叮咬后死亡,美军的统计显示,一个班常常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疟疾。



越南方面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显然也为此焦头烂额。


当时的越共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时,向毛泽东主席寻求帮助,其中一个迫切需求就是希望中国能帮忙找到对抗疟疾的治疗办法。


在这样的情势下,毛主席把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列为重中之重,1967年5月,寻找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工程正式启动。


当时,在北京中医研究院的39岁研究院屠呦呦,成为了项目组里的一员…屠呦呦立刻着手开始研究工作,她接连测试了200种化合物,都没有找到一种有治疗疟疾的效果...



她开始翻阅古老的中医书籍,希望从中找到治疗的线索。


在一本由葛洪编写的传统草药书《肘后备急方》里,她找到了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短短的几句话,让屠呦呦再次对青蒿这种植物再次提起了兴趣,因为在此之前,她已经对青蒿进行了测试,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一段话却令她茅塞顿开,她察觉到自己之前使用传统热煎法,很可能会破坏青蒿里的成分,于是,她决定按照原始的药方,在低温下,用萃取的方式提取青蒿里面的化合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取之前,这种青蒿是屠呦呦在北京郊区采来的野生青蒿,就是后来被认定为黄花蒿的植物….


测试的结果非常惊人,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被全部杀灭,不过,当研究小组在小白鼠身上实验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中一部分小白鼠被治愈,另一些则中毒死亡….


鼠和人毕竟不一样,想要知道青蒿素是否安全有效,只有一个办法——人体实验….


这时,屠呦呦主动提出:自愿以身试药。

这样的行为在科学角度来看,是不合常理的。


但屠呦呦有着愿意为拯救大多数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非凡勇气。


幸运的是,屠呦呦的实验成功了——

蒿素通过了人体测试,足以作为抗疟药传播。


虽然青蒿素大获成功,但这种药物也花了几十年才传遍世界,从而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首批药片在1986年获得生产许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将青蒿素添加到基本药物清单中….



从此,世界范围内,因疟疾死亡的人数下跌了惊人的50%,不少国家彻底根除了疟疾…此后的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完善青蒿素,她始终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从未期盼过名利….


然而,世界终究不会遗忘这位科学家作出的伟大贡献,2015年,在青蒿素被发现40年后,远在华盛顿的Louis Miller和苏新专终于发现了这位幕后英雄,并在《细胞》期刊上刊登了屠呦呦的故事。


2015年,84岁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在领奖台上,老科学家保持了一贯的低调和谦虚: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获得诺奖之后,屠呦呦依旧住在北京,依旧低调,乐意远离公众的视线。


BBC对屠呦呦的评价如下:很少有人具有这种不惜牺牲自己来拯救他人的非凡勇气,如果以拯救人类数量的标准来评判,屠呦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发明的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包括地球上最贫困地区的居民和数百万儿童,20世纪的传奇科学家里,屠呦呦当之无愧应占有一席之地。



BBC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4位科学家”,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出生,走过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历程,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改变了人类历史,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他们的伟大却有着相通之处,都身负不世出的天才,在科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又并不安于科学,在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上,用于牺牲自我,且从不因此退缩。


在世人眼中,他们是笼罩在光环里的大师巨匠;但却少有人知,他们为了动了人类的向前发展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在这个娱乐至死时代,一个流量明星随便的一条微博就能转发百万,引来无数粉丝崇拜和欢呼。


但,请大家别忘了他们。


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偶像。


最后,想看这部纪录片

扫二维码即可欣赏啦~




来源: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东川牯牛峰
东川走向世界的平台,世界了解东川的窗口。献给你——不安分的灵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