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拖着腐烂的尸体,17天游了1600多公里,结局看哭了……

教育   2024-12-20 20:02   上海  

这一头刚满20岁的虎鲸,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为宝宝的诞生满怀憧憬和希望。


可惜造化弄人,万万没想到:她与宝宝的第一次见面,也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面。


她的宝宝,仅仅来到这个世界30分钟,就去世了。这是一场来不及说再见,毫无准备的生离死别。而此时的虎鲸同伴们,正在游往其他水域。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虎鲸妈妈会弃之而去,跟着族群一起继续前进。毕竟她刚刚生产完,元气已然耗尽。接下来看到的一切,人们却被深深震惊了!



这只瘦弱的虎鲸妈妈,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居然用头顶着宝宝的尸体,跟着他们的族群一起前行。



维持这个高难度动作,游到其他较远的海域,并非易事,这明显是自讨苦吃的事情。


因为宝宝会一遍遍地从妈妈头顶上滑落,而妈妈也需要一遍遍地打捞宝宝。



每一次的滑落,她都要做很多次深呼吸,才能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深潜,将宝宝的尸体托举上来。



她要耗尽全身心的精力,将孩子托在额上,或是用嘴不停推着往前行,一刻都不敢松懈。因为只要她稍微不小心,宝宝幼小的尸体就会下沉,或者被巨浪冲走。



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她也就这样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托举着宝宝,游了逾千公里 !



身为聪明的鲸豚类哺乳动物,她已然明白宝宝已经回不来了。但初次见面,却也是爱了很久,一起分享过心跳的契约者。


因为虎鲸妈妈的孕期,长达17-18个月,比怀胎十月的人类还长半年。所以,说再见谈何容易?



资料显示在此之前,其他的虎鲸妈妈也有过类似哀悼宝宝的行为。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虎鲸妈妈为了避免体力不支跟不上族群,通常几天后,便会放弃宝贝。


然而,这位倔强的虎鲸妈妈,却执着地不肯放手,1天,2天,3天······10天,慢慢地,17天过去了……


幼鲸的尸体渐渐开始腐烂,她也耗尽了体力,身体消瘦。一次次的托举失败,她还是都拼了命地重新再来。



你没看过的海,妈妈都带你游过了!然而,终究敌不过宿命。


这只名叫J-35,Tahlequah的虎鲸妈妈背着宝宝的尸体,在海中游荡1600多公里,悼念了整整17天后,绝望的她终于选择了放手。



她用尽全力地想要留住宝宝,哪怕是再陪它几天,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她身体已经透支…


她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宝宝的尸体,慢慢沉入了海底,直到看不见…



17天,1600多公里。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离别,也是目前为止,时间最长的动物哀悼行为。



而创造一切奇迹的根源,皆是因为爱。曾经有科研人员把死去的鲸鱼幼崽,拖到陆地安葬。



鲸鱼妈妈就会一直跟着船只,直到浅水区,她再也无法游过去了,才依依不舍地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在那停留了很久很久....



什么是母爱?


这就是最好的见证。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妈妈。这样的事例,在动物界,也是比比皆是。



美国加州动物园里,一只老虎早产生下了三胞胎却全部夭折。之后,她便郁郁寡欢,患上产后忧郁症,不吃不喝,体重减轻,体力不支。


后来用心的管理员找到了一窝猪宝宝并裹上虎皮,送到了她身边。暖心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凶神恶煞的虎妈妈,并没有吃掉猪宝宝。反而她母性大发,把猪宝宝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于此,虎妈妈日渐恢复元气,身体也逐步恢复了健康。



水獭妈妈打算带着宝宝游到河对岸去,但是有点困意的宝宝不想游了,想偷懒。



于是,水獭妈妈就采用仰泳的姿势,把宝宝放在了肚皮上,就这样慢悠慢悠地前行。而与此同时的水濑宝宝,正睡得香甜,甚至连身上的毛,都没怎么沾着水。



小鹿正在过河,但是途中突然出现了一条凶猛的鳄鱼。本来正在岸边的鹿妈妈,以她此生最快的速度往水里游,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鳄鱼的血盆大口。



“孩子,这一生很长,妈妈却只能陪你到这里了。”爱里面没有恐惧,她用自己的生命冒险,来护你周全。



这是一只被山火不慎烧死的野鸡,但在她烧焦的身躯下方,竟然是一窝鸡蛋。



这位鸡妈妈,用身体挡住了漫天的大火,保住了自己的孩子。



她们总是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总是用行动偷偷爱着你,爱你到天老地荒,爱你到一辈子,直到你逝去。



大自然的母爱是如此令人震撼,却似曾相识。


曾几何时,我们的妈妈也像虎鲸妈妈深爱小虎鲸宝宝一样,深深爱着呵护着我们,不计回报。


在我看来,母爱是母亲十月怀胎,对胎儿的千般小心、万般呵护,是胎儿在腹中挥拳踢腿时母亲的一阵阵惊喜;是孩子新生时母亲撕心裂肺的尖叫,是婴儿第一声啼哭时母亲的微笑。


母爱是孩子跚跚学步时母亲的赞叹,是孩子牙牙学语时母亲送给孩子的甜美的亲吻;母爱是孩子出门前母亲的一声叮咛、一声嘱咐,是孩子回家时母亲的一声问候;


母爱是风雨中母亲给孩子送去的一把伞,是孩子回家时母亲端上的热腾腾的饭;是寒冷时母亲给孩子添的一件衣,天热时送上的一扇扇凉爽的风!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写到:


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由家庭成长助手整理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家庭成长助手
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学习成长资源。分享实用家庭教育技巧。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