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所创的“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
欧楷,为四大楷书之首,以险绝著称,被誉为“铁画银钩”!始创者自然就是大唐第一书法家,欧阳询。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以一手漂亮书法闻名于世,最让大家熟悉的,应该就是他写下的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此作讲述的是大唐离宫九成宫内,太宗李世民以杖击地,忽而泉水喷涌,太宗大喜,取名为醴泉,并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歌颂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德行。
可除了《九成宫醴泉铭》之外,欧阳询还有一幅书法作品流传千古,此作精美程度及书法功力皆不在《九成宫》之下,它便是《皇甫诞碑》又名《皇甫君碑》。
《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此作要比《九成宫》给后世书法家造成的影响更大,而且与《九成宫》相比,《皇甫君碑》通篇字体偏瘦劲挺拔,章法比较疏朗,看上去更加雅致,最主要的一点是,这幅作品整体保存非常完整,而《九成宫》因为岁月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早已经不复原貌。
所以,清代的很多书法家受《皇甫君碑》影响,如清代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成亲王、林则徐等等。
明朝书法家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
清朝书法家翁方纲更是赞曰:“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是的,《皇甫君碑》具有的欧楷特色最为浓郁,乃是真正的欧体楷书,若想要写得一手好欧楷,从《皇甫君碑》下手是再好不过的。
要知道,楷书是衡量一位书法家水平的重要标准,如若楷书写不好,那么难成大器。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楷书,无论是行书、草书都是在以写好楷书为前提的情况下,再循序演变出来的。
正如唐代书法家张敬玄说的:“初学书,先学真书(楷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正体,难成矣。”
而《皇甫君碑》既是纯正的欧体楷书,又是学习唐楷的必由门路,如果大家对欧楷感兴趣的话,欧阳询的《皇甫君碑》真的是临摹的不二之选。
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