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在被誉为河西走廊门户和咽喉的天祝乌鞘岭,一群人常年坚守,他们以雪山为伴,与气象塔为邻,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以初心守望风云变幻,他们就是坚守在海拔3000多米高山之巅的气象人。
入冬以来的连续两场降雪,把雪域天祝装扮得分外妖娆,远远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仿佛是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在乌鞘岭景区的木栈道上,三三两两的游客不畏严寒,感受冬日乌鞘岭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驻守在乌鞘岭气象站的王兵和同事们也不顾寒冷,忙着开展各项工作。
乌鞘岭气象站站长 王兵:今天下了雪,我们到观测场里把冻土、地温传感器、雪深传感器等设备进行一次维护……
由于降雪,今天,王兵和同事们的工作显得格外忙碌,除了对天气变化展开了加密监测和确认各项数据是否正常外,还要爬上铁塔维护设备,以防冻损。
乌鞘岭气象站海拔3045米,地处我国天气系统上游方,位于700百帕高度,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天气预报和气象科研的指标站,在全国气象观测站网中地位十分重要。乌鞘岭气象站始建于1938年,现有职工4人,属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调整为国家基准气候站,2018年入选为中国百年气象站。全年有64天受风雪、吹雪、雪暴的侵袭,暴雨(雪)、冰雹、雨凇、雾凇、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气候阴冷潮湿,属国家一类艰苦台站。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弢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把最美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热爱的气象事业和高山之巅。
乌鞘岭气象站副高级工程师 张弢:我是1991年从学校出来分配到这个地方,刚来的时候条件确实艰苦,一个是交通不便,来往通勤的车辆比较少。再一个就是海拔高,刚开始还不太适应,适应了几个月后情况就好多了。当时吃的水是雇当地群众用手扶拖拉机往上拉运,大概三四个月拉运一次(储存在水窖),有时候水窖盖不严,还会有老鼠掉进去,我们吃水的时候经常从水窖里面打出来老鼠,我自己亲自打出来过一次。当时的住宿条件也不太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老房子,四处漏风,一下雪雪都能吹到屋里面来。
多少年来,一代代乌鞘岭气象人始终保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无论晴天还是雨雪天的清晨,都要爬上几十米高的铁塔,检查维修,为国家气象事业默默奉献。同时,密切观察机房里的设备运行情况,细检查、详记录、勤维护,用专业的设备记录着每一次的风云雷电和云卷云舒,忙碌而执着的身影,成为了这高山之巅一道独特风景线。
气象站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现为全省唯一的“五星级气象台站”。
百年的守望,众多气象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他们在这里记录下一个个重要时刻、重大天气变化,为气象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如今,这个百年气象站,沐浴着新时代的和煦春风,焕发着别样的青春风采。
乌鞘岭气象站站长 王兵:乌鞘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们气象人将始终坚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战在风雪前沿,为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媒体记者:高当智 王文全 王春财 张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