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找不着北?终南山也容不下你来逃避!

文化   2024-10-28 20:37   海南  


1


最近,关于终南山“隐居”的故事又开始翻红,其实最近两年,这些“隐士”每隔一阵子都要被拎出来提几句,或众议之,或群嘲之,不一而足。


而与这些人、这些事相关的,除了对于“红尘”的逃避,也包括道家,无论是他们看的书,还是他们的“说法”,似乎都在印证这一点。


不过他们大概私淑的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定是有的,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未尽然。“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也许是生活的常态。


至于“道系”就成了消极生活的背书,“修仙”更成了不切实际幻想的代名词,这都是对于道家本身最大的误解。


我们常说道家“出世”,主张“无为”,这话不能说不对,但得知道这是个相对的概念。“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那是要以“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为前提,而不是盲目地躲——遁世不是遁逃,而是对于某些物欲横流的俗世价值观的否定。


离开了这个基础,是不能谈“出世”的。而且道家本身的教义,也绝不是一个“出世”就能去代表的。至于“修仙”,乃是道家对于上古文明的继承和发挥,什么是“修仙”?葛洪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这本身就要以做人的态度为前提,如果再深入地看,就不难发现,道家与消极生活,荒诞幻想完全不是一回事。



2


首先,道家本身也具有一种主动“入世”的态度,这种态度最直接的例子就在《道藏》里,在《道藏》中,灵宝派经典《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被列为诸经之首,意义何在?


就在于这里面强调的是“度人”,是积极主动地去普度众生,而不是藏在什么地方抱残守缺。这是道家存在的一个大基础。道教之为教,不去化育群迷,普惠众生,何以称之为“教”?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道家的斋醮科仪也好,符箓法术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去服务人,去帮助和改善社会。这个是的真意,所以无论是那些所谓的“隐士”,还是围观者,把对于社会的远离就划入范畴,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这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即一个人的生命,是要由自己支配和决定的,而不是听命于自身以外的力量。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坚定?因为真正的修道,强调的是“与道合真”,而“道”是无限的,恒久的,所以人要去追求“长生久视”。



3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长生久视对他来说不但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还会带来折磨。所以道之“无为”,是积极地无为,而非消极的逃避,或是苟活。


再者,“无为”和“有为”,“出世”与“入世”,在看来,从来都不存在什么对立与隔阂。恰恰相反,两者密不可分。澄心修炼,摒除外物,这是无为,是出世。积累功德,度人行善,这是有为和入世。


长春真人邱处机讲两者的关系时就说:“二者共出一道”,认为二者根本就不是对立的事情,他还特意强调了“静处做好,闹处做更好”的观点。因为积累功行才是最难的,所以有无之间的问题,是每个真正修道者所必须去正视的。


所以,的“出世”与“无为”,是要建立在积极面对世界,面对自我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外在抵牾社会,内在抵牾内心之后的被迫选择。真正的修道之士,是存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哪管形式上是入世还是隐居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


修行交流微信号:   dao13899   


已有颜资国道人微信的无需重复添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云传统
最齐全的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