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文化理工
为深入推进武汉理工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 文化理工”育人氛围,增强师生居民及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珞南街理工大东社区携手火伴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图书馆+社区”非遗之光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古韵今风”陶艺编钟制作与研学、“二十四节气·夏至”文化交流、“中华国粹·京剧脸谱”文化体验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在校师生和居民们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大家深入学习了解非遗文化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楚文化研学:陶艺编钟,古韵悠扬
“古韵今风 陶艺编钟制作”活动
在“古韵今风 陶艺编钟制作”活动中,火伴文化交流中心的方研老师通过介绍各大博物馆的馆徽设计和特色馆藏,让大家领略了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湖北省博物馆的馆徽,以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为灵感,LOGO两侧的编钟轮廓线条,如同敲击编钟后的袅袅余音,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乐之中。在方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小心翼翼地揉捏、塑形,将一块块普通的陶泥逐渐转化为形态各异的编钟雏形,感受着传统手工陶艺制作的乐趣。从博物馆馆徽的解读到亲手制作,每一步都让人沉浸于楚文化的魅力之中,更激发了大家探索楚文化奥秘的热情。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探寻千年楚韵
感受博物馆力量”文化研学活动
一周后,“探寻千年楚韵 感受博物馆力量”文化研学活动如期而至。大家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点参观了曾侯乙展厅。曾侯乙展厅位于南主馆一楼、二楼,展览分为“敬天崇祖”、“金声玉振”、“所尚若陈”、“观象授时”、“车马仪仗”与“永保用享”几个部分,多角度阐释曾侯乙文物,体现古代礼乐文明,凸显文物艺术特色。通过专业讲解和互动交流,大家深入了解了藏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曾侯乙时代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古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件展品都是荆楚文化魅力的见证,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非遗新传承:夏至未至,文化已至
“二十四节气·夏至文化交流活动”
非遗传承,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在2024年夏至之际,图书馆东院分馆携手理工大东社区邀请火伴文化交流中心方老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活动。活动紧密围绕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夏至文化习俗,通过陶艺手工制作与深入交流,实现了校地资源的深度共享,丰富了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方老师详尽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及夏至文化习俗的深厚历史底蕴。参与者们沉浸在陶艺的世界中,用心感受着泥土的温度,大家亲手制作陶艺日晷和圭表,将对夏至的理解与对非遗文化的敬意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分享时刻,社区居民余端阿姨讲述了自己初次尝试泥塑的经历,以及那份被母亲珍藏的白毛女雕像,让我们感受到传承的力量——即使是最初的尝试,也能成为珍贵的记忆。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非遗文化定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中华国粹:京剧脸谱,韵味无穷
“中华国粹·京剧脸谱”文化体验活动
京剧,作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千年的传承与智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京剧文化课堂中,方研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及角色分类,让参与者对京剧艺术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课间方老师引导大家合唱《说唱脸谱》,通过朗朗上口的唱词,让居民和同学们轻松记住了不同角色的脸谱特征,使得非遗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变得既有趣又富有成效。
在面泥制作环节,参与者们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京剧脸谱作品,既有传统的花脸、刀马旦等经典形象,也有太乙真人、奥特曼等动漫元素的融入,展现了非遗文化的无限创意与魅力。机电学院的艾科拜尔·吾拉依木同学开心地分享了他的体验:“我原本想制作一个帅气的脸谱,结果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太乙真人。”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活动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