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满庭芳——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民生   2024-12-17 17:59   宁夏  

  贺兰岿然,黄河不息,新时代的宁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奏响了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乐章。

  山海结盟,28载东西携手、双向奔赴,通过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把昔日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宁夏篇章。

  防沙治沙,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用“草方格”创造了世界治沙奇迹,实现“人进沙退”的逆转,成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全国典范。

  勇攀高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让宁夏智造铭刻“创新中国”……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凝聚起各族群众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从六盘高峰到黄河之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力量正在不断集结、汇聚。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1958年自治区成立之初,数以万计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产业工人从五湖四海奔赴宁夏,从零开始,建起第一所高校、第一家医院、第一个剧院……

  时光前行不舍昼夜,连接起过去和未来,镌刻着团结奋斗的足迹。

  现代化的移民小镇——闽宁镇,因热播剧《山海情》而家喻户晓。然而就在28年前,这里是“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亘古荒滩。那时的西海固地区,崎岖的山路、破旧的土房、贫瘠的土地……千百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贫困大山”,让人无法喘息。搬到闽宁,成为绝望中的一丝希望。

  总书记对宁夏各族群众充满感情,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指引闽宁两省区的群众风雨同舟,展开了一场携手战贫困、共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闽宁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0倍。

  从闽宁协作到定点帮扶,一批大型企业跨越地域和时空,倾情帮助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宁夏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东部援西部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成为宁夏各族群众最深情的共鸣。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母亲河日益健康,贺兰山重焕生机,建设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宁夏高等研究院……

  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车间共班组,大家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把过去很多“不可能”“办不到”变成“一定行”“干得好”;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党建和高共情团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前瞻眼光、务实举措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建设共富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打牢坚实基础。

  回望来路,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图景;不变的,是手足相亲的情谊。在深度与广度双向并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全区上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壮丽篇章!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铸牢”说到底是心的交融、力的凝聚。

  不论是红二十五军来到六盘山下回族群众聚居的西吉县,制定“三大禁令、四项注意”,还是毛主席率中央红军途经单家集,留下“单家集夜话”的革命佳话,红军在同心县和海原县东部建立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团结的种子,在宁夏历史进程中根植、传承。

  近年来,我区创新打造“一家亲”互嵌式社区、“红石榴”青少年交流、“中华情”旅游促融、“山海情”双向就业工作品牌,编发《“石榴籽”故事》丛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开展“道中华”系列活动,多管齐下专项治理高额彩礼等,引导各族群众更好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于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团结花”、厚植“中华魂”。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建立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为各族群众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让团结和谐之花在社区竞相绽放。“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如同一株奋斗的芨芨草,把根扎在毛乌素沙漠40年,和灵武白芨滩林场各族职工种下63万亩防风固沙林,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浩如烟海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城……在王兰花、王有德等先进典型的带领和引导下,各族群众学习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当千千万万个“小家”融入“大家”,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凝聚了人心。少数民族居民占总人口38.7%的灵武市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大型集中安置社区。如何让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成为社区的头等大事。社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配建幼儿园、商业街、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嵌入家政保洁、养老托育、商超、快递、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让各族群众共享美好生活。同时成立石榴籽就业车间、直播间,吸引各族残障人士、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小机构”搞好“大服务”、促进“大融居”。

  风雨无阻、辛勤劳作的农民,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的党员干部,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矢志创新、埋头苦干的科研工作者,点亮“科技树”,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走街串巷、不停奔忙的快递小哥,用汗水浇灌梦想……在宁夏,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拉近了人心、密切了情感、增进了信任,每个人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都深深熔铸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互为彼此的那束光,团结奋斗、携手前行,凝聚起昂扬向上的强大力量。

  “坚持在奋进中凝聚人心和力量”

  民生实事,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执着和韧劲,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力度、温度,增进大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情。

  甘肃籍在银务工人员张百龙,将孩子从农村老家带到银川上幼儿园。了解到张百龙收入微薄,幼儿园为其办理了学前资助减免,免除每学期750元保教费,并补助每学期450元生活费——各市县区紧盯学前教育救助、“零门槛入学”等方面,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全方位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2023年,全区1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一日三餐、护理治疗都有专业人员操心,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探索医养结合,推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养老新模式,为高龄、重症、因病卧床、残疾障碍、失能老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养老”变“享老”——宁夏养老服务满意度在全国排第六,“乐享塞上·颐养宁夏”成为业界知名的养老服务品牌……

  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实现城乡供水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服务”,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水;把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实现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创新实施新增学位奖补政策,支持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

  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个个暖心数字,照见发展的民生温度,尊重了“人”的价值,看见了“人”的能量,成就了“人”的梦想。

  当生活蒸蒸日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黄河水到不了的地方,共产党的恩情都能到”的赞许声中,宁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把维护民族团结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时时想团结、事事促团结、人人护团结。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自治区党委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创新开展全面大起底、回头看和“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理论研究,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组织“百场万人”宣讲6800多场次,推动铸牢主线深入人心;我区出台加快建设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创建“5585”模式,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大工程”,实现各族群众在“学工娱、吃住行”中增进共同性。

  社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单元,吴忠市金花园社区连续18年举办社区邻居节、邻里饺子宴、邻里茶话会、邻里厨艺大比拼、邻里才艺展等丰富多彩的邻居节活动,1万多名各族群众在社区这个温暖团结有爱的“大家”里互帮互助、互敬互爱。

  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会聚来自9个乡镇的800多户各族移民群众,家家户户不修院墙,邻里之间亲如一家,每逢婚丧嫁娶,大家相互走动,村民经常带着拿手好菜参加“百家宴”活动,在浓浓“烟火气”中聚起邻里情,真正做到了“村如其名”。

  聚焦扣好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一粒扣子,中卫市第九小学开设中华民族知识启蒙课程、常识课程,以“细流滴灌式”的宣传教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心灵深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从理论研究到地方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转化为一项项可知、可感的具体工作。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维吾尔族学生毛吾丽旦·吐尔逊和班里5个不同民族的学生同学同吃同进步。不久前,毛吾丽旦·吐尔逊请假回家,担心她因此耽误了学习,同学们每天轮流“值班”,为毛吾丽旦·吐尔逊开通视频、“直播”上课。毛吾丽旦·吐尔逊感慨地说:“我和宿舍回、汉两个民族的姐妹处成了闺蜜,大家同吃同住,以心交心、以情换情。”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历史上的宁夏就是各民族交汇的地方。我区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讲好宁夏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奋斗的历史史实。我区连续40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打造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等主题展馆、公园,开设“小宁大讲堂”,以动漫形式阐释解读“三交”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在各市、县(区)讲好“山海情”“石榴籽”“结对子一家亲”等民族大团结故事和“母亲河”“草方格”“煤制油”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实现全覆盖。

  “打竹板,响连天,我们一起走上台,精神抖擞展新颜。今天不把别的说,说说咱们的兴洲红……”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兴洲苑社区红石榴快板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创作了群口快板《石榴花开颂党恩》,让民族团结之音声声入耳,引导辖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社区还组织开展“非遗剪纸共绘团结情”“小小石榴籽”培育等系列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见、触手可及、入脑入心。

  时间的如椽巨笔,绘写了雄浑壮美的团结画卷;前进的嘹亮号角,鼓舞着勇毅前行的奋斗步伐。各族群众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一笔一画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崭新篇章。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塞上大地,石榴花开繁似锦。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好注脚。



-END-
来源丨宁夏日报客户端
编辑丨王   辉
校对丨马玉波
审核丨张   鹏


往期精选


- 推荐阅读 -

- 推荐视频 -

红寺堡公安
红寺堡公安警务信息公开、查询、警务宣传公众服务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