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以下简称运动会)
安全保卫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已完成
指挥架构升级
“如何将运动员、嘉宾、技术官员和观众准时准点送抵场馆、场地,是交通指挥最重要的一环。”安全保卫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根据运动会所开展的前两次合成演练经验,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已同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合成一处、协同指挥;同时,三亚市公安局调配大量交通警察力量进驻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协力保障交通运输的指挥与保障工作。
10月25日,运动会举办第一次合成演练,其中一项演练科目便是红树林酒店群首赛日大规模指挥调度演练,旨在全流程检验交通指挥调度体系运转情况,对车辆运行计划编排、行车动线规划等进行测试,考察交通运输保障的实际执行效果。在11月5日举行的第二次合成演练中,交通运输同样是检测的重点。“通过实战演练,我们能够更直观地发现问题、针对性做出整改,不断优化出行安全保障。”安全保卫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
以场馆和接待酒店点位为重点保障区域,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按照“1+N”的方案编制思路,制定了1个交通运输总体工作方案及11个专项方案,并编制相应交通运行图,合理配置运力;同步完成交通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目前,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实行“点位长负责制”,1000多辆保障车辆将在交通运输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科学调度下,为参会人员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围绕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立了“4个专班8个组”的组织架构,下设车辆调度中心负责赛时车辆调度工作。每个点位配备不少于4名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各点位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管理,确保酒店与场馆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八方来客提供安全、顺畅的交通运输保障。“各个部门整合资源,统筹运力,顺利完成了车辆、驾驶员、调度员的筹集,并陆续开展全面培训。”交通运输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培训内容涵盖运动会交通运输任务和交通线路规划、职业道德、驾驶礼仪、交通安全知识、驾驶实操、紧急事件处置等多个方面,“此外,运动会还将全面调动社会资源,筹划调集200多辆出租车、网约车作为运动会备用运力,在保障酒店周边为参会人员提供应急交通保障。”
依托三亚全力打造的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各部门业务负责人依托可视化指挥系统,实现对道路交通、人员管控等任务的远程指挥,为赛会举办保驾护航。围绕“自动排班、调度指挥、任务下发、数据统计、轨迹可溯”五大功能,运动会搭建交通运输调度信息系统,完成“大屏端(管理端)、中屏端(运营端)、小屏端(用户端)”三个层面的系统建设,实现赛事保障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数据集成与共享,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服务提高整体管理效能。
11月11日下午,三亚市公安局天涯分局治安大队为运动会安保工作人员发放一批运动会安保工作“明白卡”。这张“明白卡”采用统一规格,正面印有持卡人信息、任务内容、执勤地点,反面罗列持卡人工作职责、工作时间、着装及装备等,岗位清单提醒全面,内容简单明了。
“‘明白卡’结合各安保岗位工作情况实行‘一岗一卡’,让安保人员在执勤时对职责、任务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执行有力,任务保障更踏实。”安全保卫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推行安保工作“明白卡”,对安保人员职责进行划分,旨在进一步增强安保人员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责任体系。目前,安保工作“明白卡”在分批制作中,将陆续发放到每位安保人员手中。
“明白卡”只是赛会安保制证工作的一部分,各项制证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中。
当下,运动会安全保卫指挥中心不断完善安保措施,建立起“一队伍、一方案、一预案、一图、一表”的安保工作体系,在所有竞赛场馆场地和25家接待酒店成立安保组,科学化、精细化每一场馆、每一接待酒店的安全保卫工作。为了让安全保卫工作更加人性化,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借2次演练的契机完成6轮安保工作培训,并对安保工作人员开展各民族风俗习惯、大型赛事规范执勤礼仪等共4个公共科目、6个专业科目的培训,让安全工作与体育盛事有机结合,使八方来客宾至如归。
11月15日,在三亚市榆亚路和南边海路交叉口,运动会主题景观花坛吸睛。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运动会进入倒计时6天
将于11月22日开幕
一起来看筹备进展如何
👇
运动会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共集结赛会志愿者6939名、城市志愿者1万多名,为参会人员提供12类志愿服务项目。
据了解,赛会志愿者是运动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分别来自三亚地区六所高校、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和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将投入18个竞赛表演场馆场地、25个接待酒店、5个大型活动场所等场馆(所、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运动员、技术官员和观众提供礼宾接待、交通指导等12类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指挥中心执行有关负责人透露,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在志愿者工作地高标准建设赛会“志愿者之家”,为志愿者提供物资保障、医疗急救、心理疏导等服务,以确保赛会志愿服务正常开展。通过制定运动会志愿品牌规范,统一服务标识、服饰、昵称、标志口号和主题歌曲,逐步完善形象识别系统,提升三亚“小鹿鹿”志愿者整体形象。
据介绍,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建立以来,围绕组织建设、点位部署、人员保障、观众组织、精品打造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该中心下设8个专班、18个志愿服务运行管理团和志愿服务团、93个工作小组,健全赛时运行管理和协同联动等六大工作机制,实现扁平化服务,确保运动会志愿服务和观众组织工作高效运转。该中心还创新推出《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配置部署图绘制操作指引》,召集志愿者组织方、使用方、派出方开展集中培训会和岗位配置对接交流会,完成了各场馆志愿者服务岗位配置及点位部署图,图上作业定人定位定岗定责,在全国志愿服务大型赛会中尚属首次。
11月8日,在三亚湾红树林酒店群,工作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三亚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平台进行预报产品制作。受访者供图
秉持“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运动会已设立41个应急保障组,消防救援队伍将全市划分为大、中、小16个网格,陆续开展安全检查、防火巡查、医疗检查和气象设施检查,并接续开展预案演练,为盛会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不断提高应急力量的统筹部署,统筹包括消防车、120救护车、通讯保障车、应急供电车等应急保障车辆190余台,消防、医疗、供电、供气、供水、通信、气象服务等保障人员800余人参加运动会应急保障处置工作。
截至目前,运动会已有来自全国40余家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1038名记者报名注册,各代表团的185名记者也将随团参与报道本届运动会。
为保障运动会新闻宣传工作顺利进行,运动会新闻宣传指挥中心搭建了“1+18+5+2”的媒体服务保障工作体系。
“1”指主媒体中心,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咨询服务区、采访间、茶歇区、媒体工作区等12个功能区,赛时将实行每日12小时运行。主媒体中心配置了两条500兆网络专线,可满足记者传输文件、音频等材料,可供300多名媒体记者同时办公。主媒体中心还设有网上新闻中心,通过新华社info系统,为大家提供“新闻素材”+“信息发布”+“采访报名”一站式服务。
“18”指18个运动会竞赛表演场馆,都设有场馆媒体工作间、媒体看台以及摄影摄像点位等,并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工作人员将在赛时配合媒体开展工作。
“5”指5个大型活动。围绕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颁奖晚会等大型活动的宣传需要,新闻宣传指挥中心已划定5场活动的现场媒体看台区、固定摄影点位、表演区等媒体工作区域和点位。
“2”指的两家媒体酒店,可满足1100余名运动会注册媒体记者入住。目前,酒店房间、餐厅布置已完成,新闻宣传指挥中心还在媒体酒店设置了媒体工作间,可供百余名记者办公,并提供信息发布、采访预约等服务。目前已设计了从两家媒体酒店到18个竞赛表演项目场馆、主媒体中心、4个大型活动场地的交通线路,为运动会新闻采访提供“一条龙”保障服务。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值班主任:史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