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管理、问题处理、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对过程的管理和交付物的产出总是关键步骤。
我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这里的“始”指的是清晰定义的需求和目标,“终”则是指交付物与成果。
然而,从开始到终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输出交付物?
通常有两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埋头苦干,在截止日提交“最终可见”交付物。
第二种策略:多次迭代,过程中积极沟通、提供“最小可行产品”(MVP)寻求反馈。
MVP,即“Minimum Viable Product”,中文翻译为“最小可行产品”,指的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资源集中在最核心的功能上,以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推出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产品版本。MVP的目的是在市场验证中尽早获得用户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产品。
MVP最重要的是“Minimum”,最小,强调的是“最小投入,最短时间,最少试错,最轻可用”。
最小可交付——迭代的力量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也就是“员工的客户”或“员工的服务对象”,你可能也会更倾向于采用“最小可交付”的项目管理方式,为什么?因为“最小可交付”模型允许项目以最小的功能单元进行划分,每完成一个单元就可以进行一次交付和反馈,从而实现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
以我自己写书的经历为例,我将书的内容拆分成了一篇篇的文章,一边写一边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从读者那里寻求反馈。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写作的效率,甚至也让我获得了出书的机会。在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拆分”。
最小可交付策略的好处包括:
多次反馈和迭代:在每一次小规模交付后,我都能及时获得反馈,并据此修正内容。这样的迭代过程不仅有助于纠正方向上的偏差(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还能发现那些我自己可能未曾意识到的问题(达克效应)。
减轻压力:将大项目拆解为多个小任务,可以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完成并得到反馈,这明显比在项目快截止时才去寻求反馈要轻松得多。这也是我采用的“向上管理”领导的策略,不待最后时刻才去找领导反馈,而是通过持续的交流来共同塑造最终的成果。当然,有些领导可能不会愿意过程中陪你一次次磨作品,所以,怎么把握好“度”,需要自己注意。
双赢的合作模式:如果能在项目开始时就与上级或合作伙伴达成“最小可交付”的共识,这种工作模式往往能实现双赢,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满意度。
实现“最小可交付”和多次迭代的策略
目标拆分:将整个项目或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具有可执行性和可度量性。
定期检查:设立定期的检查点,用以评估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按照既定路径高效前进。
开放反馈通道:鼓励团队成员、合作伙伴以及客户提供实时反馈,创建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环境。
灵活调整:对于收到的反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迅速调整策略或执行计划,适应项目发展的需要。
庆祝小成就: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或成功迭代后,适当庆祝,以激励团队的士气和维持动力。
通过“最小可交付”的策略,我们不仅能够提升效率,更能在过程中掌握更多控制权,逐步引领项目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种方法论不仅适用于项目管理,也同样适用于个人学习和成长。无论我们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实施这种策略来优化我们的输出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