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句在写作上备受鼓舞的话,是一位一直在传媒行业干了很多年的老师说的,她说:“不记录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她还特意解释这句话脱胎于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记录的意义在于:理解世界,表达自己。
真的说得太好了,太对了。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人,很多事,如果不是因为记录,真的容易忘记。
而且因为有记录,我们的成长轨迹更加的有迹可循。
所以写作也好,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也好,其实都是在记录着我们鲜活的生活。
回想我的写作表达启蒙,或者开窍始于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老师要我们写日记。
当时的我很苦恼,不知道写什么,那会,我们写日记无非就是写在学校干了什么,回家干了什么。
虽然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孩子,回家要干很多家务,比如放牛,割草,煮饭,喂鱼,挑水,砍柴,洗衣服,
而我放学后相对没这么丰富的事情要做,所以每天回去顶多就是写作业,和小伙伴玩这些。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一篇别人的文章,萌生了参考的想法。于是,我的有一篇日记就写的是我帮家里放牛(其实我家里没有养牛),通过想象,我写的放牛的经历应该是比较流畅,还带有环境描述和情感的抒发。
就是这篇日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我好像开始喜欢写东西了,也喜欢看书,到处借书看。
看得最多的好像是安徒生童话,这也构筑了我小时候的想象力,所以会天马行空地构思故事,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打腹稿。
后来,上初中,高中,我的表达欲更加井喷,只是不会那么写故事,喜欢自由又散漫的表达方式。
好像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感力,一些词语我之前并没有见过,但我会自发地对它们进行组合,然后会惊喜地在别的书里发现,原来真的有这样的词语,有这样的说法。
那时候的作文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下笔就可以刷刷刷地写完,老师也特别给面子,每每都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在班上读出来。
到现在,我都记得我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念我作文的模样,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老师,声情并茂,我自己坐在下面都会感觉不好意思。
喜欢文字,喜欢记录,写日记,经常记下随时的有感而发。
同时,也眷念文字,所以,当年读书写下的很多作文本我其实是都收好在家里的,只是因为后来家里建房子,搬家丢了好多,还有一些直接被妈妈当废品卖了。
我就像丢失了宝贝一样的心痛,因为那些文字里记载着我青少年的成长。
好在,我还是保留了一些下来的,曾经写下的日记,和同学、朋友往来的书信,虽不曾再去翻看它们,但它们的存在和保存,本身就让我觉得富足。
说起来还有点好笑,对文字的敏感,充沛的情感感悟,也让我异常的多愁,以至于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热闹的教室里,走在路上,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都会默默地流眼泪,自己也说不出缘由地流眼泪。
再后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一件一件完成了人生的所谓大事,为生计奔波,在累加的琐碎中失去了记录的兴致和表达的情绪。
没有太多记录,只记得累,仿佛掉在了一个灰暗的洞穴里。
好多年的麻木,在有一天突然又重新被唤醒,原来,我还是那么喜欢文字,喜欢表达,喜欢记录。
我想在年老后,所有的表达和记录,都将成为我的财富。
所以,喜欢记录和表达的朋友,请尽情地释放对文字的热情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