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韩三方外长会谈在韩国釜山拉开帷幕。这是三国外长时隔四年的再度聚首,也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外交大戏。人们期待中日韩能够在这次会谈中,为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会谈结束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并没有参加原定的晚宴,而是提前结束行程匆匆返国。这一细节瞬间引爆外界的猜测:“谈崩了?”“矛盾升级了?”
面对这些疑问,中国驻·韩公使方·坤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王·毅外长是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提前离开。这句话看似平静,实际上却传递出一份意味深长的信息:工作忙,不是借口,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时间的珍视,一种对不切实际期待的回应。
会谈真的谈崩了吗?未必。至少从官方的消息来看,三方一致同意为接下来的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并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准备。这些成果,证明这次会谈的确有了实质性进展。但事情并不止于表面。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想合作,行;但前提是要落实《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既定共识。
可日韩能懂吗?过去几年,日韩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表面上,日韩频频喊话要加强合作;可转身,却在对华政策上越走越偏,越来越靠向美国。这样的双面态度,让区域合作频频受阻,也让本该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蒙上阴影。更讽刺的是,美国在中美关系紧张之时,高调拉拢日韩共抗中国;但当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美国却又主动伸出“橄榄枝”,试图与中国缓和关系。日韩呢?甘当棋子,被推着走,却迟迟学不会回头思考自己的位置。
王·毅外长提前离场,或许正是对日韩态度的一次无声反问。中方想表达的,不只是对会议成果的重视,更是对日韩责任的提醒:合作不是单向的,双方都要拿出诚意。中国愿意推动区域和平,也愿意搭建合作桥梁,但绝不会无原则妥协。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友谊或对抗,而是一场充满博弈的复杂棋局。在这盘棋中,日本和韩国是棋子,中国也是;但不同的是,中国不仅是棋手,更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面对这场关系错综复杂的外交互动,王·毅外长在会谈中的发言掷地有声。他强调,中日韩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应该立足于民众利益,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反对把合作搞成“阵营化”的对立游戏。
一边是中国的开放与原则;另一边,是日韩的犹豫与试探。王·毅外长的提前离开,不是草率收场,而是一种姿态的彰显:时间宝贵,中国不等人。
中日韩之间的合作,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不是一次会谈就能决定的结果,但却是一次重要的开局。未来,日韩是否会真正领悟合作的真谛?是否会在原则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关系到三国的命运,更关乎整个亚太地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