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拿着一杯特调精酿啤酒,
在酒吧柔和的灯光下,
几名年轻人坐在一起
听行业专家谈学术科研。
每到周末,
平日放着摇滚乐的酒吧
化身“学术会议室”,
如此“学术酒吧”深受年轻人欢迎,
坐在酒吧里听学术讲座是什么体验?
接力发展的深夜“识”堂
“开课!”11月9日19时,在包河区的一家小酒馆里,光线拢聚在一块泛白的屏幕上,身穿格子衫的许金鹏站在台前,缓缓地说:“今天的课程是《了解我们的心脏》。”周围是洋溢着香气的酒杯,台下是一边小酌一边侧耳聆听的“学生”,这样的氛围令他感到些许陌生。
这场讲座的主办人是周经纬,去年在合肥开办了一家青年夜校。周经纬很快发现青年夜校的固定性,许多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很难再重新聚到一起进行讨论。“上完课后大家都走了,但其实不少人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继续进行话题沟通的空间。”而学术酒吧就可以成为接续的存在。
11月9日,周经纬举办了学术酒吧的第一场活动,他邀请来自安徽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许金鹏,为到场的14位年轻人,开启了一场关于心脏的主题讲座。
“我希望学术酒吧能够更加与众不同一些,在这里,大家可以探讨学术、专业知识,找到课本以外的答案。”青年夜校为城市中的年轻上班族提供技能拓展的需求,而周经纬认为,学术酒吧则肩负起提供交流空间的要任。大家坐在这里彼此交流见解,耕耘知识的田野,是这种形式最好的答卷。
轻松的氛围,用知识“下酒”
将教学的课堂从校园或是研究室搬到酒吧,许金鹏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在酒吧里铺开自己的医疗科普手册之前,他刚刚忙完当天的最后一场手术。他从诊室匆匆赶来时,来现场听课的年轻人也从城市的各个角落纷纷赶来这里落座。
28岁的张傲然,从事跨境电商运营工作。家住瑶海区的她,一下班就特意赶来。这场讲座的知识和她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太强的相关性,但张傲然表示,因为家里人有心脏方面的健康问题,所以想来了解一下。张傲然计划在这里学,然后在家里用。在课程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已经工作了5年的张傲然当起了“充满疑问”的举手大学生。
这种不拘谨的互动让来自安徽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刘至一感到惬意。刘至一告诉记者,这也是学术酒吧的魅力所在。抛开传统课堂的严肃氛围,大家在学术酒吧里能够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聆听喜欢的课程,“知识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进入到了脑子里。”刘至一笑道。
学术酒吧的独特性,同样让作为主讲人的许金鹏发生了“改变”。此前,在社区的健康讲座中,许金鹏只会将来访的中老年人当作患者看待,故而宣讲以诊治为主。
但在学术酒吧中,年轻的面孔让他专门将上课的课件整合得更加轻松有趣了,惬意的氛围也让他在表达上更加自如。“面对一群青春活力有着求知欲的学生时,自己也会特别高兴。”许金鹏将这种深刻的感受形容为“年轻向上的态度”。
内容交杂的“第三空间”
反馈良好的首场活动,让周经纬有了将学术酒吧持续办下去的念头和信心。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当晚酒水销量较平日也会翻一番。他希望这个特殊的空间能够成为“生存”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第三空间”,“大家能够在这里以一种轻松的视角,感知知识的趣味,进而提升自己。”
从线下反馈来看,这种期待已然实现。刘至一说,经此旁听,她不仅对心脏知识有了新的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全面的审视。“明白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术知识的即时性和专业性,正在学术酒吧里慢慢显现。
和其他部分学术酒吧不同的是,周经纬主办的这场讲座,贴上了“公益”的标签。他说,顾客们为课程交付的60元“学费”,会被悉数交给安徽万物生慈善基金会“天使守护”计划,用于白血病儿童的救助。“这是我们合肥人的一点心意。”
“统计学的讲座现场,可以坐着宝爸宝妈,也可以坐着来自新闻领域的从业者;而演讲医学知识的学者,也可以成为公益募捐的主导人。”第一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周经纬看到了学术酒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他期待自己能够探索出更多可以实践的道路,这一期愿也同样出现在其他学术酒吧中。毕竟这一新颖的“兴趣小组”,总要有人摸索着去走下一步。
校审 | 王 照 终审 | 高 洁
来源 | 合肥日报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2024-10-31
2024-11-01
2024-11-02
2024-11-04
2024-10-31
2024-11-01
2024-11-02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