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中共乡城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意见》全文来了→

文摘   2025-01-02 11:49   四川  


中共乡城县委

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

十二届六次、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乡城新篇章的意见

(2024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乡城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乡城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城新篇章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乡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幕,全会通过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以及重要讲话,为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部署,谋划提出一系列事关全省重大改革举措。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明确了全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城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和省州委部署在乡城落地落实。


乡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牢牢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按照州委“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区三地、培育四大动能、实施五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大力实施县委“12563”总体工作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乡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着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共同富裕等引领性改革上攻坚突破。到2029年,完成本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聚焦“创新引领”兴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健全完善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体制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乡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政策措施,统筹抓好“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融圈补链、健圈强链,构建具有乡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亚丁、香格里拉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中国最美藏乡田园休闲度假目的地。探索建立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激励机制,全力推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积极争创绿色旅游示范区,持续擦亮“田园白藏房·净土香巴拉”的金字招牌。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推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围绕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和“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推动高原特色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抓好有机农作物良繁基地建设,健全特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力打造全州首个集“有机生产、有机加工、有机文旅”三大产业于一体的有机小镇,推动有机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争创省级有机示范区。完善水风光热储蓄建设规划,加快水电、太阳能资源科学开发,推进风能、地热等资源综合利用,健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机制,丰富能源开发合作模式,完成255万千瓦光伏项目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市场化改革,构建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清洁能源市场体系。持续拓展电力外送通道,构建坚强可靠智能电力输配系统。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资国企参与战略资源、优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逐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厘清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完善国有企业风险防控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强化县外投资监管。


(三)深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措施,扎实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专项治理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助企纾困、减负赋能。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采购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力度。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加大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打击力度。推进惠企政策落地,强化惠企政策直达。


(四)落实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举措。全面落实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财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效。坚持“奖勤罚懒、激励约束”基本导向,强化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结果应用,提升县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程度。深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绩效改革,建立基本支出、项目资金、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联动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建立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建设现代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金融政策落实机制,丰富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鼓励企业规范化改制。构建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协调配合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向涉农、小微、制造业、绿色产业等领域信贷投放。       


(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新领域新赛道科技创新引领和制度保障供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深化数字乡城建设,完善数字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与绿色算力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绿色算力新质生产力示范。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绿色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探索推进应急救援、货运物流等领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工业扩规提质计划,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配套、关联协作,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康养、碳排、林下经济等产业。完善数据安全工作机制。






三、聚焦“城乡融合”拓空间,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蓄积城乡融合繁荣发展新动能


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六)健全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性研究和规划建设,科学划定功能分区,持续提升城镇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以科学合理城市空间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优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落实“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政策措施,完善县域多规合一衔接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健全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办法。探索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


(七)健全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建立城市体检长效机制,推动供气供暖供氧宜居工程,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立城市路、水、电、气、通信、环卫等保障能力提升机制。实施智慧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深化中心镇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积极争取省州政策支持开展“小县优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八)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打造“四个示范样板”、开展“六大行动”为载体抓手,强化资源整合,紧盯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等领域,引导财政衔接资金、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对口支援等资金向产业、生态、文化、经济、民生发展倾斜,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筑牢共同富裕思想基础,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乡城路径,持续深化平安乡城、法治乡城建设。到2027年形成全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乡城样本。率先在促进全州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实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探索形成一套全州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经验做法。


(九)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更大范围推广以工代赈,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乡村振兴“双百工程”长效推进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五良”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占补平衡制度,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进种业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审批管理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资源资产资金监管制度。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支持牧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四、聚焦“开放发展”优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开放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坚持思想开放、空间开放与制度开放并举,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全州发展大局,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局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推动全域开放发展机制体制。按照州委东融西联南拓北延开放格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西北经济圈建设体系。建立健全飞地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设乡城物流园区。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战略备份项目转移。用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推动县内外市场主体、优秀人才、优质资源、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等要素高效流通。主动融入金沙江流域特色经济带,加强与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协作发展。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建立完善新型招商引资机制。探索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探索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农牧产品出口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十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任务,完善促进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类准入经营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梳理、交办、督办机制,紧盯群众办事不顺心、不顺畅环节开展“微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专业化管护模式。分类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提升信用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十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和服务保障机制,推动藏猪、葡萄酒研发中心落户乡城。深化“科技强基”,组织实施清洁能源、特色农牧、战略性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建设有机饲料加工厂和省级核心育种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建立融通创新机制。发挥兴川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作用,挖掘中小微企业创新潜力,鼓励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研发。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收益、资产单列管理、先投后股等改革措施。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施科普赋能行动,探索科技示范基地转为乡镇中小企业。


(十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贡嘎英才计划”为牵引,实施“乡城英才”等干部人才培育工程。实施“一产业一团队一环节一人才”,集聚工程和乡村特色人才项目培育工程,加快建设高原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围绕人才松绑健全人才服务、支持、激励机制。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大与校企院所战略合作,柔性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完善重点人才服务保障“一人一策”,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健全“组团式”帮扶工作机制,实施百名青年人才跟岗培养计划,深化“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本土人才培育机制。依托“科技万里行”“三区人才”等载体,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管理机制,加强非遗传习馆、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一批乡城工匠、高技能人才。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专项政策,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人才入乡“新农人”队伍建设。






五、聚焦“绿色发展”提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绘就绿美乡城新画卷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十四)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美丽乡城建设。持续推进硕曲河、玛依河、定曲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建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积极争取生态保护补偿权益。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依据《乡城县生物多样性(物种)调查与评估方案》,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机制。创新多元化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和环境科技机制。建立中央、省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效整改机制。建立全域无垃圾行动机制,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机制。


(十五)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部署要求,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立生态价值转换指标体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农牧产品、旅游线路等碳足迹、碳标签生态价值开发。推进“森林四库”建设。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推动林草等生态资源集中收储,优化整合资源形成“资产包”,促进建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生态产品交易模式。






六、聚焦“民生福祉”办实事,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新提升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十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以高考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乡城县高级中学与省内外名优高中建立紧密校联体,推动体育美育特色综合高中优质发展。深化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联动培养机制,构建“四大教研”共同体,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落实“双减”长效机制。建立教师礼遇制度,健全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


(十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健康乡城行动,加强医疗卫生综合监督,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高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构建整合型区域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域医疗机构药械采购目录、价格、配送“三统一”综合运行管理。推行远程影像诊断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健全部门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落实本土医师培养计划,提升执业医师持证率。健全健康惠民体系,持续开展巡回医疗公益活动和“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推动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十八)深化促进就业增收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和残疾人再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覆盖全民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优化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


(十九)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础养老金。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社保政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落实城乡居民房屋财产损失、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推进“民生保”提质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失能人员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深化双拥创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干部群众刚性住房需求。稳步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提升行动。完善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


(二十)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健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部署,因地制宜发展“银发经济”,健全老龄和养老服务政策机制,完善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健全托底性、公益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运营机制,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新增设3岁以下独立托育班,完善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婚假和生育休假制度,落实生育补贴制度。推进公共设施和居住小区适老化适儿化适残化改造。






七、聚焦“共治共享”促和谐,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法治体制机制,巩固安定团结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加快推进乡城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十一)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机制。坚持好、执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更好发挥询问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作用。建好用好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完善人大执法检查联动机制,拓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路径。


(二十二)健全完善协商民主体制机制。落实协商民主制度,完善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开展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深化“有事来协商”工作。


(二十三)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机制。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工作机制,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议政建言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深化工商联改革和建设。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加强基层统战工作。


(二十四)健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体系。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措施,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健全民族团结进家庭进寺庙实践行动长效机制,深化“石榴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健全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加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五个认同”成为广泛共识和行为自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挖掘、选树、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机制,全力打造川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


(二十五)健全完善宗教治理事务长效机制。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十六)落实好深化法治改革任务。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配合上级人大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化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进司法领域改革,健全公正执法司法机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小区依法治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八、聚焦“平安和谐”防风险,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安全体制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水平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统筹改革与稳定、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十七)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完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二十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调度管理机制,完善调度指挥、会商研讨、业务保障等设施设备和系统,健全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体系。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执行“甘六条”硬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完善责任包干、责任落实、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推进乡镇应急体制改革。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设各乡镇应急指挥平台。健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体系,加强地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推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长效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






九、聚焦“文化惠民”聚人心,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展现时代文明新风尚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强乡城文化软实力。



(二十九)构建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通基层渠道。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打响“乡城白藏房文化”品牌,依托品牌引领文化生活,逐步形成群众文化生活按需供给服务体系。健全精品文艺创作引导、管理与奖励扶持机制,完善文艺企事业单位及团体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文化建设数字化与信息化转型。


(三十)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督察制度,全面融入全域博物馆之州建设。不断规范革命文物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机制。健全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乡城段)融合建设与管理服务机制。系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构建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机制。






十、聚焦“党建引领”强根基,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谱写乡城改革发展新篇章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工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改革,推进各领域党建质效全面提升。



(三十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鲜明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激励和保护担当作为、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实施“乡城菁英”、红色薪火工程,构建后备干部梯次培养链。严格执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系统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推进“建强红色堡垒、培育乡村头雁、搭建党群连心桥、争创示范标杆”四项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培树、后备干部队伍储备培养、活动阵地管理使用”三项重点工作。规范党员发展,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健全“有事找党员”长效机制。


(三十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完善巡视巡察整改全周期责任体系和制度流程,优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雪域清风”突出问题整治活动。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坚决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关键少数”监督,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政治生态监测预警评价。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保护改革创新激情。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深化纪检组织片区协作与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机制,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探索乡镇、村(社区)纪检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三十三)坚持以啃“硬骨头”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全县改革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协调解决改革推进重大问题。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把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政治巡察内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各部门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新鲜经验。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弘扬和践行“团结奋进、自信开放、创新实干、探路先行”新时代乡城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新时代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浓厚氛围。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乡城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指点乡城
给关心关注乡城发展的你送上最及时的乡城信息,敬请给予不离不弃的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