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学堂丨你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骗?

财富   2024-11-08 15:53   广东  

街上的反诈标语

运营商推送的反诈小提示

网上关于反诈的知识触手可及

看了!学了!也记住了!

为什么还是会被骗?

难道你真的是“易受骗体质”


什么人容易被骗?

诈骗分子是利用什么心理弱点?

你是否是骗子“青睐”的人?

下面就带你一一了解

01

过于自信的人

过于自信的人由于自信过度、放松警惕、抵触反诈宣传、好胜心理以及忽视风险等因素,更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就能“日赚斗金”。这类人是高危被骗群体,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就等着一个不小心栽进去。





典型案例

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杀猪盘”诈骗、网购退款诈骗等。


02

涉世不深的人

涉世不深的人此类可能还未走出校门,或者刚刚步入社会,不谙世事,无法分辨复杂社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并缺乏社会经验、信任感过强、判断力不足、好奇心强、情感需求以及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多方面因素,有时一通电话就能逼得他们嚎啕大哭,然后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钱款被转走。





典型案例

冒充公检法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等。


03

缺乏辨别能力的人

缺乏辨别能力的人此类以年长者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渐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缓等。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但还往往听不进其他人的劝解,轻易相信其他说客,执意在一些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连子女都无法劝阻,最后耗尽毕生积蓄。





典型案例

投资理财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

受骗者的心理弱点


1

利用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渴望

以及贪小便宜的心理

网络刷单诈骗是典型的虚假宣传、施以小利诱骗上钩的例子,宣传中常有“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轻松赚钱”“足不出户,日进斗金”“动动手指,人生躺赢”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奔小康或变成富翁的神话,引诱人们浮想联翩。之后,骗子让上钩者先刷几单尝点甜头,骗取其信任后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任女士在家中玩手机时被网友拉进一个陌生微信群中。网友称,在该微信群内经常有免费的红包可以抢。果然,任女士一入群便抢了几个几块钱的小红包,这让其兴奋不已。

期间,微信群管理员发布了一条网络链接,告知群内人员下载一款名为“飞伊”的APP,通过在APP中点击指定商品下单,并将钱转到相应的银行卡账户,便可以获取返利。随后,任女士下载安装注册了这款APP并在“带单老师”的引导下通APP做刷单任务


刚开始,任女士尝试操作了几次,收到了数百元的返利。如此唾手可得的甜头让任女士该有的警惕顷刻间烟消云散。随后,在“带单老师”指定的银行卡账户转账人民币共计1.9万余元。最后,任女士发现均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警求助。


2

利用人们好色的心理实施诈骗

招嫖诈骗是典型的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贪财好色的心理,对受害人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站、社交软件、视频软件、短信等途径发布色情广告,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APP,以观看色情视频、“约会”服务为诱饵,引导受害人向指定APP进行充值刷单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下,很多被骗的受害者由于难以启齿而放弃报案,导致诈骗分子更加有恃无恐。


典型案例

陈先生上网时看到一则招嫖小广告,便添加了对方QQ。双方经过短暂交流,约定了交易时间和地点。第二天,陈先生根据对方发送的定位前往指定地点。然而到达后,对方先以“登记上钟”为由要求他支付888元,陈先生完成转账,但随即被告知备注方式错误需要重新转账。陈先生再次完成转账,然而对方又以“保障服务安全”为由,要求其支付3888元作为安全押金...陈先生就这样一步步落入了对方的陷阱,最终“美女没有见到,却损失了9552元。



3

利用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视

骗子利用人们对国家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信任设计骗局,从而实施诈骗。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冒充熟人诈骗,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疼爱晚辈的心理,针对他们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较低等特点乘虚而入,冒充家人拨打电话,随后以“出急事要赔偿对方”“被警察抓需要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诱骗转账,或要求老人去银行取现,并将先现金交给上门拿钱的“取现人”。


典型案例

何大妈(化名)的“孙子”打来电话,声称自己在外地嫖娼被当地派出所抓获,要交5万元罚款才能被释放。“孙子”叮嘱何大妈不能将事情告诉任何人,并会有“工作人员”前来指定位置收取罚款。何大妈信以为真,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将5万元现金交给了工作人员。



4

通过令人恐惧的虚假信息

引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

当受害者处于紧张、恐惧的应激状态时,理智会退位甚至消失,注意力会集中在骗子提供的信息上,思绪被严重干扰,最终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决策偏差。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打一个电话自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报出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出示伪造的工作证件和逮捕令等文书,让受害者心生恐惧,进而对其进行远程操控。再如,声称能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涉案需要协助调查,就是利用人们对这些污点的顾虑、对未来的恐惧,引诱其上钩。


典型案例

2024年10月17日,受害人刘某接到一个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冒充警察,称其涉嫌一起洗钱案,若其没有参与的话需要跟办案单位说清楚。受害人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洗钱,对方称可帮忙转接办案单位。在与冒充的办案单位人员取得联系后,对方给其发来逮捕证,并用言语恐吓,受害人害怕且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将自己银行卡内资金转到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内,后发现被骗21.2万余元。

来源:江门邑反诈

开平农商银行微幸福
开平农商银行最新资讯、优惠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