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吉林省解锁粮食增产“密码

文摘   2025-02-01 21:33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牢记殷殷嘱托,吉林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计划到2030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让每个中国人的饭碗里装进更多“吉林粮”。

2024年吉林省粮食再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780.7万亩,实现19连增,粮食单产达到每亩971.7斤,粮食总产达到853.2亿斤,已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首次跨上850亿斤台阶。在这些增长的数据背后,又有着哪些密码呢?

“要想多打粮,先得有良田。”梨树县地处世界著名的“黑土区”和“黄金玉米带”,是全国产粮大县。从2007年起,这里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最近十年间,“梨树模式”试验田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减少土壤流失80%以上。

护好黑土地,才有米粮仓。在推广“梨树模式”的同时,吉林省还把目光瞄准盐碱地这个耕地后备资源。眼下,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对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测试。

吉林省有670多万亩盐碱地,如今成为了粮食增产的新增长极。2024年,最新培育的吉粳129耐盐碱水稻品种,第一次在重度盐碱地上大面积种植,创造了首年亩产破千斤的纪录。

“良田良种打基础,良机良法促丰收”。目前,吉林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每亩可增产30%。

在扩良田、育良种、用良机、施良法的同时,吉林省依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先天优势,建设农业数字化平台,拓展“吉林一号”卫星在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气象服务方面的应用场景,为现代化大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进一步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吉林新闻联播
欢迎大家关注中国农技推广新媒体矩阵 /

学习更多农业相关知识,每天更新农业相关新闻和技术指导

欢迎关注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

我在这里等你哟!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
第一时间发布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通报农业技术重大项目实施动态,推介农业农村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分享各地鲜活做法和典型案例。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管,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