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革命党在福建
民生
时事
2024-09-13 07:01
北京
近有学界友人垂问,台湾雾峰林祖密在福建参加中华革命党的事情。我手头的相关史料很少,未见涉及林祖密的事情,却有关于中华革命党在福建的情况,或可供学界友人参阅。
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先生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创立的,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乃于同年秋季在厦门鼓浪屿建立。《福建省志》之《大事记》(方志出版社,2000年)记:1914年秋,“原在香港负责‘讨袁军事统筹部’的宋渊源回闽参加讨袁斗争,与叶青眼、许卓然等在厦门筹组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有成员百余人”。据王连茂采访和整理的叶青眼口述历史《“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简述》(载《泉州文史资料》1962年第4辑;又收于王连茂《刺桐杂识》,海洋出版社,2018年),在中华革命党创立后,孙中山给叶青眼寄来一份“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的委任状。随后,叶青眼、朱震、宋渊源、许卓然、钱竹轩、赵刚、傅振箕、陈金芳、丘廑兢、许春草、余羽生、王泉笙、丘仁心、周骏烈、庄育才、陈仲赫、杨持平等人在厦门鼓浪屿开会建立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并选举委员7人:叶青眼(支部长)、朱震(军事委员)、许卓然(党务委员)、陈金芳(财务委员)、宋渊源(政治委员)、丘厪兢(总务委员)、傅振箕(秘书)。“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向省内各地军阀宣传,团结他们,一起来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此支部决定把同志派到各个城县进行活动。其分配如下:福州(包括上游地区)余羽生、许卓然、傅振箕;泉州王泉笙、钱竹轩等;漳州陈智君;同安庄育才、陈延香等;仙游杨持平等;厦门即由我和其他在厦门的同志负责。”徐天胎《福建民国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附录《民国史料摘抄》,有《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重要负责人名单》。所列人名,与叶青眼口述历史基本相符,个别人名如余孙生、傅振基、陈育才等则有不同。《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重要负责人名单》记:“同年,党员汤文河、钱竹轩在泉州,余孙生在福州,均被北洋军阀所拘捕,旋被杀害”。叶青眼口述历史所记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的牺牲同志有:“潘(汪按,即潘节文)、陈(汪按,原文未列名字)、庄仁心等优秀同志”,“在泉革命同志汤文河、钱竹轩等5人”,“福州的余羽笙”。
《福建省志》之《大事记》记:1915年2月22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委派徐镜清为福建革命军第二师师长兼延郡司令官,沈国英为泉州司令官,江涛为兴化司令官,邹云彪为汀龙司令官”。又记:1915年5月22日,连江中华革命党人吴适集合400余人,在云居上庵组成护国军入城,攻占县署。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派陈德才前去镇压”。从这两条记载可知,孙中山除委任“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还委派“福建革命军”的“师长”和地方“司令官”;中华革命党在福建的军事行动,有该党福建支部所组织,也有由该党党员(如吴适)所发动。
附带言之,台湾雾峰林祖密在福建参加中华革命党之说,由来已久、其来有自。在我看来,虽然当年并无孙中山同林祖密会面的记录,虽然“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叶青眼的口述历史未提及林祖密,但这两点尚不足以排除孙中山“敦促参加革命,林祖密遂宣誓参加中华革命党”的可能性。兹以本文上记事例为证。一方面,叶青眼当年也未同孙中山见面,其“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的委任状是孙中山“寄来”的,叶青眼终于在孙中山“敦促”下参加中华革命党。另一方面,孙中山委任叶青眼,也委派徐镜清、沈国英、江涛、邹云彪等人。叶青眼口述历史未提及徐镜清、沈国英、江涛、邹云彪,也未提及吴适,但不能排除他们是中华革命党成员的历史事实。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