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俊丨春节话春联 —— 春联在春节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摘   2025-01-27 19:57   山西  

往期 · 推荐

王致俊丨又到腊月二十三 —— 孝义小年的民俗民情画卷

王致俊丨腊八节 —— 孝义传统习俗与饮食文化的盛宴


作者丨王致俊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春节时人们张贴春联的热闹场景。春联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春联,首先是春节文化的配目视觉标识。新春之际,当一幅幅红红的春联贴于千家万户的门扉,那景象宛如一片喜庆的红海。“红梅吐艳迎新春,绿柳争春闹佳节。” 这鲜艳的红色象征着喜庆、希望与热情,在寒冬中似火焰般给人温暖与振奋。远远望去,城市农村、大街小巷满是春联的红色,这直观地宣告着春节的到来,让人们瞬间被浓郁的节日氛围所包围。


春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完美融合。从内容上看,春联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此联简洁地传达出岁月流转、生命延续以及家庭幸福美满的祈愿;“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则体现出民众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期盼;“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春联犹如文化的使者,默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孝义人。


在春节文化的传承中,春联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它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历史悠久。每年张贴春联的过程,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长辈带着晚辈贴春联时讲述春联的意义和春节习俗,像“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这样的春联,就在这种传承中深入晚辈心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春联,还具有凝聚家庭与社区关系的力量。一家人共同参与春联的选择、创作和张贴,充满欢乐,增进感情。在社区里,邻里间互相欣赏春联、交流背后的故事。列如:“瑞气盈门增百福,春风入户纳千祥” 拉近了邻里距里,营造和谐氛围。



春联的对仗方式也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且对仗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春联常见的对仗方式有工对、宽对和流水对。


工对,要求对仗极为工整,在词性、诗类和平仄等方面都严格相对。工对的作用在于它能体现出春联的严谨性和艺术性,使春联在形式上达到一种精致的美感。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数量词对数量词),“黄鹂”对“白鹭”(鸟类名词对鸟类名词)“鸣”对“上”(动词对动词)“翠柳”对“青天”(名词对名词),平仄也完全相对。这种精确的对仗方式,让春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同时也展示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提升了春联的文化品味。


宽对,相对工对要求没那么严格,只要词性大致相对、平仄基本协调即可。宽对的作用在于它为春联的创作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在创作春联时,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特定的内容或者意境,创作者可能难以做到工对那样的严格对仗,宽对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如“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大地”和“人间”虽不完全同类,但都表示一定空间范围。宽对在保证春联基本对仗美感的同时,能够让创作者更自由地抒发情感,使春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流水对,则是上下联有逻辑关系,这种对仗方式的作用是使春联意义连贯且富有哲理。列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上下联是假设关系。流水对不像工对和宽对那样侧重于形式上的对仗,而是更注重内容的关联性。它让春联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对仗,更是一种思想的连贯表达,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增加春联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内涵。


春联,在春节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元的。它是春节的视觉盛宴、文化内涵的载体、传承的纽带以及凝聚家庭与社区的黏合剂,在春节中如明珠般闪耀,让春节文化更具魅力。

      

编辑丨于艳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天下孝义人”同名抖音号

期待您的来访和互动



天下孝义人
说孝义人议孝义事倡孝义风抒孝义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