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老师

政务   2024-10-24 16:30   山东  

洪老师
孟凡金

“值此家乡人民欢庆莒县一中百年华诞之际,学生谨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礼!莒县一中百年长河中,您是举足轻重的。您以大智大慧润泽教育事业,您以大仁大爱哺育莘莘学子,您当之无愧是当代莒地大先生!”

 ——代序言

甲辰龙年,盛世欢歌。2024年10月1日,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建校100周年“青春跑”火炬从莒县第一中学西校区校史馆前点燃,迎着十月的第一缕晨风,熊熊燃烧的火炬在校友们的手中传递,跑出一中老校区,经过土门首文化桥,途经莒国古城,穿越大美沭河,奔向沭东校区……

百年沧桑,岁月峥嵘。100年来,有四千多名园丁辛勤耕耘在莒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有七万多名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先后从一中出发奔向四面八方,施展才华,建设祖国。今天的“青春跑”既是上一个百年的岁月荣光的回望,更是下一个百年继往开来的展望。

“谁跑第一棒?”

“老校长洪国梁!”

当天的一中老校区五彩缤纷,满园盛装。上午9时,“青春跑”火炬在校史馆前由莒县教体局局长、莒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焦广良点燃并交到老校长洪国梁的手中。但见已89岁高龄的洪国梁老人手擎火炬激情奔跑,他神矍体健、思维敏捷、耳聪目明,神采飞扬。洪老师的闪亮登场让今天的“青春跑”更加彰显魅力,更加富有诗意,更加充满畅想,成千上万的一中学子和全县人民对洪国梁老师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热烈奔放……

北上求学路


今年“九九重阳节”,天空晴朗,暖阳高照,我怀揣着对老人的祝福,拜访了洪国梁老师。

洪国梁,1935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市扬子江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全家人靠在码头出苦力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贫寒,因为洪国梁最小,父母只能集中力量供他自己上学,他的父亲曾说过,文盲受欺,无论如何家里也得有个读书识字的。在战乱频发的年代,洪国梁于1948年在本县读完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了泰兴中学、泰兴私立醒华中学、泰兴师范三所学校,因为家境困难他毫不犹豫选择了不需要交学费的泰兴师范学校。

“都说您走路带风,这是怎么练出来的?”我有些好奇地问。

“上学时练成的。”洪老师笑着说。

原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洪国梁五年师范是在如皋市上的,每个学期两趟四次步行丈量60公里的路程回家往返。洪老师说:“那时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夏天晚上走,凉快;冬天早上走,暖和,一般走10个多小时,遇上天气不好就得小跑。”

人啊!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五年漫长求学路,洪国梁不仅练就了走路带风的强壮身体,重要的是磨炼了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人生品格。

“如皋师范两年初师毕业后,上级对年龄大的学生开始分配工作,而对年龄小且学习好的学生就留下来,继续读中师,我就被留下继续学习。又三年毕业时,恰逢山东省向江苏省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我就报了名,在南通考试后,如愿以偿来到了山东师范学院,开始了我的北上求学之路。”洪老师话语流利,如数家珍。

从苏北泰兴到鲁中济南,尽管生活学习条件及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洪国梁求学报国的信念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坚定。浓郁的齐鲁文化氛围滋润着他的心田,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着他求知若渴,他刻苦攻读,如鱼得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大学学习生活结束了,洪国梁和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毅然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投身教育,报效祖国。

哪里最艰苦?

沂蒙山区!

于是,20岁的洪国梁怀揣着崇高的理想,激扬着青春的脚步,只身一人背上行囊,信心满满地奔向了沂蒙山东麓的莒州大地。

甘为教育洒热血


来到莒县中学,洪国梁精神抖擞,满腔热忱,扎实苦干情满校园,三尺讲台舞动青春。他担任初中两个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很快就实现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后来又兼任语文教研组组长,虽然工作十分繁重,可他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您读书有激情,教书有耐性,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我向洪老师请教道。

“是感恩!”洪老师满怀深情地对我说。

他接着说:“我的童年在战乱中度过,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全家人供我一个人读书,我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洪国梁的今天,没有父母和哥哥姐姐的付出我也上不了大学,所以知恩图报、甘于奉献是刻进我骨子里的人生信条。”洪老师越说越激动。

 “您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发多少?”我好奇地问。

 “刚来时月工资45.5元,一年试用期后提高到50元,感觉特别满足。那时,我把工资分成三份,即给父母、帮学生、我自己,有钱花了,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我看到,话语间洪老师很是自豪。

 把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奉献给孩子。起初,洪国梁看到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衣服破旧,便买来针线帮着缝缝补补,也曾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最贫困的学生,力所能及为学生做些事情。如,一个叫薛彦林的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悄悄地退了学,洪老师急了,他先给垫交上学费,再去薛彦林的家劝其回校,学生父母感动得流泪,学校身边的人也都竖起大拇指,而在洪老师看来这是分内责任、小事一桩。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校恢复正常教学急要教师。面对这样的局面,决心一辈子扎根莒县一中的洪国梁没有丝毫动摇,他脚踏实地做教案,心无旁骛抓教学,深受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1979年,洪国梁先后被任命为一中教导处副主任、主任,1982年被任命为副校长,1984年被任命为校长。学校里唯才是举,组织上任人唯贤,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学校主要领导岗位,成为莒县第一中学的当家人。

“您被组织上委以重任时是怎样的心情?”我说。

“激动和压力并存。”洪老师接着说,我激动的是一个外地人得到组织上这么大的信任,自己十分感激;那么,如何尽快把一中的教育质量搞上去?这是关键,全县人民拭目以待,自己深感压力巨大。是啊,一中作为莒县百万人民优秀子弟人生起飞的摇篮,如何给他们插上加快腾飞的翅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人民期盼。“孩子要成长,关键看校长”,莒县一中在这位新校长的任内是突飞猛进还是平平庸庸?洪国梁成为了众人注视的焦点。

纤瘦的身材,黑红的脸膛,朴素的衣着,说话苏中腔,走路似小跑,这就是激情奔放的一中校长“大先生”洪国梁。

当上校长有了决策拍板权,可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不能任性,必须让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把鼓槌敲到鼓点上,这是洪国梁对校长权力的认知和运用规则。于是,他审时度势首先对学校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点燃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辉煌岁月。

第一把火,自我革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怎么干,干部是关键,他第一把火点燃了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强化。当时人浮于事、小成即满,严重影响工作推进。对此,洪国梁打破传统,不论资排辈,不按部就班,敢于突破,大胆用人,直接从优秀教师中选用了一位副校长,两位部室主任,充实学校领导力量。这三个人都是有能力、有威望的一线骨干教师,大家口服心服。同时革故鼎新,定新规立新矩进行了制度改革,这一把火烧起来,稳住了学校核心层,激活了领导活力。

第二把火,强身壮体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好不好,教师队伍最重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彼时,莒县一中近百人的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但是与全临沂地区各县相比,这支队伍的各项业务指标又是最差的。如,本科学历只有8人,专科学历只有19人,中专及以下学历占绝大多数,高中教师合格率仅占15.5%,初中教师合格率仅占13%。这样的师资队伍水平与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对一所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的要求极不相称,而相差甚远。

“必须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洪国梁正视现实,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传说您上任校长时向县教育局要的唯一一个条件是全县教师任由一中挑选,让该进来的拍手欢迎,该调出去的一点也决不含糊,是真的吗?”采访中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时,我问洪老师。

“一点不假。”洪老师笑了笑,接着说,干教研业务那几年,我走了全县不少乡镇,对全县师资情况基本了解,甚至对某乡某村某位教师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是跑到山东师院、临沂师专等大专院校抢师资,招进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接下来,学校采取讲课比赛、公开竞岗等激励措施,增强了教师群体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使平庸拖沓、敷衍了事的教师再也没有得过且过的机会了。这一系组合拳打出了一中教师队伍的新风貌,至此,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很快建立起来了。两年后,莒县一中的高中、初中教师达标率都超过了90%。

采访中,一中老教师赵松森深有感触地说:“洪校长是业务型的领导,既懂教学,又懂管理,爱才如命。为了调我到一中教学,他不辞辛苦,苦口婆心做工作。那时,我在二十里联中担任高中班语文教师,他顺藤摸瓜来了解情况,过了几天又骑自行车来听了我两节课,并参加了课评,当场表示调我去一中教学。可由于我恋家、恋孩子、还恋我家的服装加工项目,我说回家和家属商量一下,就没当面表态。隔了几天,洪校长又来了,但这次他是直接拿着县教育局的调令来的。并且说,已和联中的王校长、何校长协调好了,将我妻子也调到一中附近的大湖联中,生活都给安排妥当了。对此我终生难忘。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还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洪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要求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装在心中,关心关爱,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师德、师能、师表”三师风尚展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滋润着莘莘学子茁壮成长。1985年,莒县一中高考在临沂地区各县第一中学中位列第一。1986年,莒县一中以临沂地区唯一一所中学代表身份参加了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1988年4月,临沂地委、行署批准莒县第一中学为副县级单位,这无论是对扩大教育资源分享还是提升教师教学视野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把火,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师资队伍精干高效,学校运转步入了高效率的快车道。这时,洪国梁腾出手来烧起了第三把火——彻底改变校容校貌,加快建设一座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学校。

“我是一中的校长,一中要给孩子们盖楼,你们批给我们的钢材指标可要多一点呀!”

“我是一中的校长,一中要给孩子们盖楼,你们卖给我们的红砖可要优惠一点呀!”……这句始终带着苏中口音的“莒普”话语,曾经在县委、县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厂矿企业等不同地方不断响起,这话语感动了无数人,这话语促成了一件常规来看似乎难以办成的大事儿。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莒县大果街一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楼房建筑极少,其繁华景貌还不如现在的乡镇,县直部门办公场所多数都在大果街顶周边的大街小巷里。彼时的一个时期,人们经常看到洪国梁出了东门进西门来回穿梭的身影,他在跑手续,要资金,拉赞助建设人们期待已久的现代化新一中。

大家知道,原莒县中学的教室、办公室、宿舍都是5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经过了30多年的风吹雨淋,已有安全隐患。校园院墙则由土坯垒砌,院内凸凸凹凹破烂不堪。尤其是学生伙房由于面积小买饭排队只得在外边,遇上刮风下雨,学生受罪的情景洪校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盖楼建房,这是一中的大事,也是全县教育的大事。有条件要建,没有条件争取政策、创造条件也要建。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一幅幅洪国梁不辞辛劳求人化缘的场景。

走东跑西,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怕碰壁,洪国梁四处奔波,马不停蹄,他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赢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个时期以来,建校援助资金和各种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一中建设工地上,但见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忙,非常振奋人心。加上学校自身的开源节流,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尤其是起死回生的校办工厂年盈利就达20多万元,对学校建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楼平地起,旧貌换新颜,莒县一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处集教学楼、办公实验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公寓楼、餐厅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1987年,实验教学楼落成时,面对前来验收的领导及专家,洪国梁拍着瘦瘦的胸膛自豪地说:“我们学校盖楼用的材料,没有一样是高价的呀!”因为这份心血的付出,莒县一中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润物细无声


屋楼春晓,日出初光先照。每一个书声琅琅的早晨,人们都会看到洪老师炯炯有神的眼睛在闪烁;浮来夕照,胜景熠熠生辉。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人们都会看到洪老师楼上楼下走动的身影,目睹2000多名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他那慈父般的仁爱和万分欣慰的心情是常人难以领略的。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活生生的人和人的关系。”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洪国梁说:“校长与教师的关系,首先也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他始终本着“尊重人、相信人、爱护人”的原则,对待教师坦诚相待、光明磊落。评先树优,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激发活力。他的座右铭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昂起头来”。他用建设性的态度去对待教师,让教师昂起头来,教师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昂起头来。但他同时要求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师傅和徒弟要讲礼数,不准本末倒置,必须摆正师生关系,唱响尊师重教主旋律。

洪国梁说话掷地有声,干事干脆利落是出了名的。他担任莒县一中校长10多年,是莒县一中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那么,长期担任一把手的秘诀是什么?“一颗公心为教育。”洪国梁的回答耐人寻味。他又解释道:“看轻权利,看重责任,出以公心,大家就会走到一处,就能干大事;如果看重权利,看轻责任,出以私心,大家就会离心离德,什么事也干不成。”是呀!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敬畏事业,公心处事,尊重别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正如长期共事的副校长张玉增所言:“洪校长信任人、尊重人,与他一起干事轻松愉快无顾虑。”

爱才惜才但不埋没人才,这是洪国梁的为人处世风格。采访中,当我提及这方面时,他说:“我曾四面八方到处挖人才是为了一中的教育事业,我也多次推举人才走出一中,那是为了国家建设,目标是一致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洪校长一直把握一个原则,如果你去的地方条件比一中好,发展空间比一中广阔,人生前途比一中更大,我就全力推荐支持。反之,我就会向当事人讲明白自己的看法,劝其三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立胜在接受采访时说:“1985年我被分配到莒县一中教书,教高中一年级八个班的政治课,还有初中四个班的政治课。我把学生从高一送到高三,我的学生考大学,我考研究生。在中学工作期间,工作和考研的矛盾还是有的,但不是主要问题,也没有感到有很大的冲突。莒县一中的校长洪国梁是位开明人物,那时中学教师比较缺乏,一般都规定不让老师考研(2001年我到昌乐当县长时,昌乐县还对教师考研限制,我坚决要求他们废除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可洪校长支持年轻人学习,我考研之后,他还在大会上表扬我爱学习。政治教研组的同事们也都支持我,特别是我们的组长王建华老师。有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工学矛盾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灵活处理和合理利用时间了。”

“二楼还有一盏灯亮着,那是洪校长的办公室。”一中的深夜静悄悄,人们远远地看见映在薄纱窗上的那个瘦瘦的剪影,废寝忘食,周而复始。

“又去跑业务去了,洪校长一直在奔波着。”人们知道,他是位不知疲倦连轴转的人,深耕教育沃土,大爱洒满莒州。

我们心中的洪老师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莒县一中百年华诞之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衡水中学、青岛二中、东营一中等多所知名高校、知名中学纷纷发来贺信,每一封贺信无不寄托着对名校莒县一中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与此同时,洪国梁老师也收到了一个又一个莘莘学子的衷心祝福。在洪老师向我展示的学生祝福信件中,有一封用繁体字书写的书法贺信妙笔生花,气势如虹,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一中校友刘延统对母校、对洪校长的高度赞誉和美好祝福。

敬爱的洪校长:

值此家乡人民欢庆莒县一中百年华诞之际,学生谨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礼!

莒县一中百年历史长河中,您是举足轻重的。您以大智大慧润泽教育事业,您以大仁大爱哺育莘莘学子,您当之无愧是当代莒地一圣人!

祝愿校长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学生刘延统敬上

2024年10月1日于北京

2024年10月2日,莒县一中沭东校区人声沸腾,彩旗飘扬。在“建校10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届校友、领导嘉宾及社会各界人士7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叙校友情谊,无不欢欣鼓舞!

是呀!母校给学生的爱是无私深沉而又广博细腻的,“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这是母校的荣耀也是老师们的欣慰,洪老师更是激动不已。

“妈妈的洪老师,我们的洪校长。”这是85级校友张丽娜在其微信抖音里发的图片标题,图片同框的是自己和母亲与洪老师的现场合影,并配文曰:“星辰变换,校庆如歌。岁月悠悠,情怀不老。灿烂而又难忘的一刻,永远定格在青春的年华里。”

张丽娜介绍,母亲张花荣,今年86岁,曾就读莒县一中5级4班初中部,是洪老师的学生。当时母亲学习成绩特别好,在初中三年里学校每个月发给的3元奖学金,自己都舍不得花拿回来补贴家用。由于家里穷,所以上完初中就去读了师范,尽早工作挣钱养家。那时有些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差距并不大,就像我母亲才比洪老师仅小三岁。学校上劳动课时,就安排女生去大果街的服装厂学裁剪、干零活,也学到了很多本领。

一家人的一中情缘根深叶茂,几代人的师生情谊情深似海。今天,张丽娜全家喜气洋洋参加百年校庆,这是全家盼望已久的大事,特别开心,特别激动。母亲说过,在参加莒县一中90年校庆合影时,她曾与洪老师约定“百年校庆见”。今天,老人们的愿望实如期现,谁能不高兴呢!

张丽娜说,今天还有一件大喜事,她高中同学自己的老公孟卫东要和校友画家宋维松一起登台挥毫泼墨,现场作画,表达对母校的敬意与祝福。而自己和当年学校女子篮球队的10名队员应邀参加最靓丽的老校友旗袍舞蹈队演出,为百年校庆舞动彩虹,引人入胜,这是多么荣幸的事呀!

“仁慈睿智,爱心清澈”这是学生们心中的洪老师。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心潮激荡,思绪万千,如同83级学生靳淑虹在《流年追忆》文章里这样满怀深情地讲述,令人浮想联翩。

我家曾与洪校长家相邻,他的爱人尉淑德老师才华出众,气质高雅,是我读莒县完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比翼双飞,都是各自学校的佼佼者和领军人。

小时候踏进一中校门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道路的两边是婀娜多姿的杨柳。东边有“万枝香袅红丝拂”的合欢树和高大挺拔的梧桐树,穿过宽阔的操场最西边的几排平房就是一中家属院,这里曾记载着我的成长,放飞着我的梦想。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一中家属院的孩子”。记得陈树红、洪滔两位大哥护送我和邓兆霞去城市里完小上学……洪波哥一直是我们家属院的骄傲,他相貌英俊文质彬彬,高考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海洋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诉说着母校的传奇。莒县一中,这是我们的父辈挥洒热血和汗水的地方,也是我们从小长大的摇篮。我们曾在梧桐树下纳过凉;在操场上撒过欢;在杨树下粘过蝉。我们曾一起看过黑白电视:一起燃放过新年第一束烟花。流年似水,往事缠绵,一中家属院长大的孩子们啊,你们都好吗?

记忆中,洪校长总是走路带风,他精力充沛,行动力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自他担任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后,就四处奔波广揽人才,足迹遍布莒县各个乡镇。他重能力而非关系,无论是在偏远的乡村或在落后的山区,只要发现老师课讲得好,就会全力调往一中,并费尽周折安顿好家人,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投入教学。在他任职期间,一中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高考成绩连年位居全临沂地区之首并持续多年。那时的一中威震四海、名扬天下,这与洪校长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洪校长是教育界的栋梁之材!是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莒县人杰地灵,莒县人淳朴善良,勇毅包容的品质一直感动着我。”这是我在与洪老师的交谈中老人家多次提及的话题。是呀!洪国梁扎根莒县70年,手握教鞭40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戴,他深厚宽广的育人理念像灯塔一样闪耀着教书育人的光芒。“洪老师好!”这声莒地人家喻户晓发自内心的美好问候,充满着无比的崇敬与温暖。

 百年一中薪火相传,百年一中桃李满园。莒地,历史文化底蕴悠久而深厚,作为根植于这方热土上的莒县一中是莒县的“最高学府”,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全县人民寄予厚望。自创办以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硕果累累,荣光闪耀。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的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学子铭记于心,付诸于行,在此,我们由衷地致敬母校、感恩老师。

薪火相传育新人


奔跑!奔跑……从母校出发由西向东激情奔跑,天空晴朗、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歌声嘹亮,今天的莒城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青春跑”激扬青春!

“谁接后一棒?”

“校长许慎德!”

上午11时许,“青春跑”火炬由现任莒县第一中学校长许慎德接棒,只见他手擎火炬精神抖擞、笑容满面、迈着矫健的步伐,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手擎熊熊燃烧的“青春跑”火炬跨进沭东校区。

2016年,为切实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莒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沭东新区创建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2749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8455平方米。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23年8月部分楼舍启用。沭东校区总规模可容纳90个班级,学生4500人,教师350人。建设成为一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充满活力幸福高端的现代化知名中学,为加快现代化强县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力量。

近日,我应邀前往一中沭东校区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踏入新校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气恢宏,品位高端,满目清新,心旷神怡。“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的办学宗旨,熠熠生辉,格外醒目。“致敬每一位奋斗者”的学校校风,凝聚人心,激情高昂。“高端校园、高端课堂、高端管理、高端生活”的办学目标,立足前沿,令人神往。

参观过程中,洪老师笑容满面,谈笑风生。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座谈会上,校长许慎德说:“我们继续秉承‘把最暖心情怀给老师,把最美的笑容给学生,把最好的态度给家长’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老师智慧,学生阳光,老师爱教、学生爱学’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

“生长在莒县,学习在一中,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在校学生刘硕说。

“百年再起航,我们信心足、干劲大,一定会承前启后,加快高质量发展,让莒县一中绽放新光彩,创造新辉煌。”副校长赵朝阳的话语,掷地有声。

 沭水拖蓝,屋楼春晓。 看到的是景象,听到的是力量,震撼的是心灵,百年一中,征途漫漫,任重道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路啊,长着呢。”洪老师的话,语重心长。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莒县作家协会主席、《莒州文学》总编辑)




来源:莒县融媒
编辑:许传鹏   校对:崔益萌
责编:刘延妍   审核:庞尊刚

精彩推荐
莒县“晨星工厂”有多牛?
招聘!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莒县发布
关注莒县发布,即时收取莒县政务、民生、公益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