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看展人”变“展中人” 与观众入画同游的“外销画”展

文化   2024-12-23 08:53   北京  


博物馆头条按:由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主办的“从珠江口到大世界——19世纪外销画主题展”,于2024年9月29日至2025年1月1日在中山市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150余件(套)外销画精品文物及相关主题文物,为观众呈现19世纪的珠三角社会生活。




全流程共创”展览

“置身事内”的感受与表达

18世纪到20世纪初,除了瓷器、茶叶、丝绸等热门外销品外,广州还产销各类“外销画”。由中国画师和画工们借鉴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画,满足了各国商人、海员、游客的需求,让他们可以带些物美价廉的纪念品回去,向家人朋友展示自己的中国之行。

题材各式的外销画承载着19世纪珠三角的社会生活写照,承载着中西审美情趣的交流融合,承载着中国画师们结合传统与西洋的绘画技法创新……


但,观众想看到什么样的“外销画”展?


“什么是外销画”“谁在画外销画”“外销画在画什么”……通过收集展前调研问卷,中山市博物馆找到了该问题的答案。

近两年,中山市博物馆在策划临展时非常注重“共创”这一板块,对于“从珠江口到大世界——19世纪外销画主题展”,中山市博物馆则进行了“全流程共创”的探索,展前调研问卷便是“全流程共创”的初始环节,也是观众“置身事内”的第一步。


有将近58%参与展前调研的观众对于“外销画”的概念是模糊的,风景画与风俗画是观众最为期待的画作题材。

根据调研结果,本次外销画展览选择以设问的方式来构建大纲,从观众的角度提问并解答。观众在调研问卷中提出的外销画相关问题,展览中也有所回应、答复,由此将展览做得更为贴合大众,让展览内容可以更好地普及传播给广大观众。


触摸、解谜、对话

多元体验“人在画中游”

“从珠江口到大世界——19世纪外销画主题展”的第一单元从“什么是外销画”入手,介绍了外销画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缘由经过,并通过不同外销画种类的展示说明,让观众对外销画有基本认识。

展前调研问卷显示,在众多外销画中,观众对于“蓪草画”尤为陌生。为此,展览加强了对于蓪草与蓪草画的介绍,并设置了“触摸蓪草”互动,让观众进一步产生“入画”的情绪与体验。


第二单元“谁在画外销画”,将外销画师的故事设为独立单元来讲述,以“谁在画”为内容要点,辅以外销画铺场景,增强观众的观展感受。同时,展览根据观众的兴趣点,延伸出“谁在买”的话题,形成了内容上的对照。

外销画的题材多样,有船舶画、港口风景画、肖像画、市井风情画、动植物画等。第三单元“外销画在画谁”,将外销画里的常见题材进行展示与解读,“一柜一天地”,若观众细看每一幅画,便能找到不少历史信息与趣味细节,从中获得解谜般的乐趣。

相比起不同展品各自的“独白”,展品间“对话”的形式更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第四单元“对话·外销画”,将同时期传统中式的人像画、动植物画及相关展品与外销画进行对话,展示其不同与共通之处。“对话”不是“对比”,在展品的“对话”中,观众从展览内涵的“接收者”,变成了展览意涵的“构造者”。

“共创·外销画”作为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展示了博物馆与社区、学校、观众共创的成果,实现了大众从“看展人”到“展中人”的转变。


由“看展人”变“展中人”

博物馆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在共创单元里,来自大众的创意可以在博物馆中有效展示,同时也成为展览中的亮点板块。馆藏的蓪草画展品,描绘了当年热闹的龙舟竞渡场面,将其与13支中山本地龙舟分会提供的龙舟桨相结合,便强化了在地文化输出,唤起了观众当下的共鸣。

在线下与线上同步开展的“一分钟看外销画”栏目,则邀请每一位看展观众来谈论自己对于展品的看法与感受,由观众来撰写充满人情味的“说明牌”。

展览在活动方面也与本地的小学教师们开展了社教共创,将教师团队的绘画与教育特长与展览相结合,运用丰富的主题、多样的体验带领大众一起探寻外销画的文化魅力。

至12月中旬,“从珠江口到大世界——19世纪外销画主题展”参观人数突破28万+,已收到观众共创互动问卷5200+份展览以共创的形式,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自由生长”的体验平台,期待更多观众走进中山市博物馆,共同绘制这未完待续的画卷。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从珠江口到大世界——19世纪外销画主题展

展览地点:中山市博物馆伶仃洋展厅、石岐海展厅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9日至2025年1月1日

编辑:郑祉韵

审核:廖弘超、戴静怡

监制:博物馆头条

博物馆头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直属国家文物局,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博物馆行业发展研究成果与“中博热搜榜”系列数据调研榜单;行业内刊《全国博物馆周报》编辑中心;以专业视野链接全球博物馆,以数据视角赋能博物馆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