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你好!| 传承千年的竹麻号子,声声入耳余响不绝

旅行   2024-11-01 18:13   四川  



师傅 你好




罗才勋站在3米多高的篁锅旁,满眼都是师父杨祚欣的身影,耳边还回荡着他高亢的声音——但师父已经作古,传承竹麻号子的使命,如今落在了他的肩上。







《师傅,你好!》主题系列栏目特别致谢“国家级非遗项目‘竹麻号子’成都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才勋”。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对“号子”的记载,说搬运大木头时前面的人喊、后面的人和(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四川民歌中有著名的四大劳动号子:川江号子、盐工号子、石工号子和竹麻号子。


· 国家级非遗项目“竹麻号子”成都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才勋


竹麻号子是一种由号工领唱,众多工人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音乐。早在宋代,邛崃的平落古镇就是首屈一指的造纸产地,素有“成都草纸半平落”的说法。如今平落已经改名平乐,造纸时所唱的竹麻号子也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承千年的声气,如今在平乐依然余音不绝。







邛崃平乐一带盛产翠竹,遮天蔽日,青翠欲滴。每年三四月间,纸农们从竹林砍下嫩竹泡于水池中,这便是“竹麻”。五六月间,竹麻脱青后加石灰,而后进“篁锅”蒸熟,开始打竹麻。


· 作为造纸原料晾晒的竹麻(图据:图虫创意)


打竹麻时,四至六人手持“舂杆”围“篁锅”而站,用舂杆捣碎竹麻,这是造纸制料至关重要的工序之一。1962年,年轻的杨祚欣开始打竹麻造纸时,篁锅动辄三四米高,上面还有一米左右的锅沿,一锅料完全装满要装两万多斤。十几个人,人人拿着五六米高的舂杆,一旦开始打就不能停,实在坚持不住了也只能换人不能歇手,一停就前功尽弃。


如果不唱号子不出声地打竹麻,俗称“打哑桶”。不但打的人没劲,且主家往往认为打出来的竹麻不“绒”即竹纤维不细,即便造纸也不堪大用。其实打竹麻既累手、也累腿,所以不唱竹麻号子,没几个人能坚持得下去。而一旦竹麻号子唱得漂亮,打的竹麻也会很漂亮,这样造出来的纸便白,能卖上好价钱。


· 2011年,68岁的杨祚欣检查制作出的竹麻纸(王效 摄)


唱竹麻号子时一人领唱,余者唱和,声音高昂、节奏强烈。竹麻打得好不好,和领唱的人很有关系。领唱者多为嗓音嘹亮又谙熟民歌者,其它人则以“呀、嗬、嘿”之类的衬词应和。而主家备下豆花和白肉请工人们吃饭,领唱者也多被推坐上席。杨祚欣打了两锅竹麻之后,就开始当起了领唱。


在竹麻号子声中制造出来的竹麻纸,一种偏黄,用作草纸、包食物或祭祀上坟;一种偏白,用作练字用的毛边纸。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两种纸都比如今的白纸要常见得多。平乐的河边曾经满是纸商的船,日日不绝将平乐的竹麻纸通往岷江和长江运往远方。


· 水边的平乐古镇 (陶轲 摄)






竹麻号子和造纸山歌,是两个不同的民歌种类:山歌节奏自由,而号子强调律动。


平乐的竹麻号子,大致分为“上工号子”、“中午号子”和“收工号子”三大部分,人数依次增多。罗才勋说,上工号子只需要几个人,中午号子就需要十几人,而收工号子所需唱和的人就更多了。


杨祚欣所唱的“上工号子”,以“十二月数”为特色。因为参与人数不多,所以“上工号子”歌词较为完整。一声一声号子中,四季流年在竹麻的蒸汽中逝去。


正月里晨花齐开放,哟啊,二呀月燕子上高梁罗;

三月里阳雀叫头上,哟啊,四呀月农忙正栽秧罗;

五月里端阳闹龙舟,哟啊,六呀月家家晒衣裳罗;

七月里荷花满池塘,哟啊,八呀月十五桂花香罗;

九月里重阳蹬山上,哟啊,十呀月丰收把酒尝罗;

冬月里家家把火烤,哟啊,腊呀月过年人人忙罗。

哟嗬,哟嗬,哟嗬哟嗬嘿,哩哟嗬哟嗬哩呀。

· 2011年,68岁的杨祚钦(中)率众唱竹麻号子(王效 摄)


而“中午号子”则叙事更为简短,因为人数增多,因此开始分出不同的高低声部及和声。号子声高低起伏,口中的配合与手中的节奏一致。


嗉依佐,嗬......嗉依佐嗬嗨呀佐,嗉依佐嗬嗨呀......蔡伦仙师把纸造,哟嗬,王呀母娘娘出药方,一瓢花药一瓢浆,哟嗬,神仙指点成纸张,学生拿起做文章,哟嗬,武举闻名天下扬。

· 罗才勋(右三)在表演竹麻号子


如果是“收工号子”,不但有更多人参与更复杂的唱和,甚至还有女声的加入。竹麻接近打完,工人们的情绪和竹麻号子的咏唱也随之达到高潮。叙事的歌词让位于简单的衬词,自有一种浑朴的雄壮。


嗉依佐啊喂,嗉依佐嗬喂嗨,嗉依佐嗬嗨呀佐啊,嗉依佐嗬嗨呀佐,天要黑嘛喂,加油干嘛喂嗨,嗉依佐嗬嗨呀佐,嗉依佐来嗨佐,嗉依佐嗬.......嗉依佐嗬嗨呀佐,嗉依佐嗬嗨呀......


罗才勋参加过人数最多的一次竹麻号子表演,是在2009年左右,当时多达四十余人,只有领唱需要配麦克风。当四十余人的声音同时响起,惊天震地的同时,舞台似乎也跟篁锅一样热气蒸腾。






1958年,竹麻号子作为最具川西平原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民歌精英汇演,获中宣部优秀奖。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手工造纸就全面停止了,因为成本太高。杨祚欣以前进过川剧团,除了耍狮子灯之外也耍幺妹灯,过年过节的时候四处表演。2003年,他重新开始唱竹麻号子。此后五年里,竹麻号子从市级、省级一路升级,正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走上舞台的邛崃竹麻号子


从2004年开始,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所的万光治教授,开始对包括邛崃竹麻号子在内的四川民歌进行全面录音采集。2006年7月,他采集了杨祚欣所唱的《竹麻号子》(编号1559)、《坝区竹麻号子》(1566)和《造纸山歌》(编号1560、1561)。实际上,这是古代乐官四处采风、以存留民间歌谣的现代效仿。


从学术角度而言,杨祚钦所传承的《竹麻号子》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它保留了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反映了打竹麻劳动对歌唱的影响。但是随着手工造纸这种传统工艺的消失,即使在有上千年造纸历史的邛崃,竹麻号子也难免于改变,亦即被新的歌唱风尚所影响。而竹麻号子一旦走上舞台,成为娱乐项目,这种改变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罗才勋而言,竹麻号子如今的传承可谓任重道远。“年轻人不愿意学,因为很难像其它唱歌跳舞一样产生经济效益;老一辈又越来越凋零,许多唱词也许就从此无人知晓。”他希望能有年轻一代像他当时一样,在倾听和学习竹麻号子时被真正打动,从而真心爱上这一门非遗项目。


· 如今的罗才勋,依然坚守竹麻号子这门非遗技艺


竹麻号子的魅力来自于劳动。1982年,文化工作者杨云义在一片山岭中茫然不辨西东,忽然听见一阵粗犷的号子声随山风而来。转过一片竹林,只见山溪旁篁锅高耸,数名壮男手持舂杆沿锅而站。正当夏日,蒸汽氤氲,打竹麻者如头顶苍穹、脚踏群山。高亢嘹亮的竹麻号子声,在竹林中上下飘荡、声震数里。


· 平乐镇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王勤 摄)


这就是从宋朝以来传承千年的竹麻号子,来自劳动者血脉深处的肺腑之声。只要人类还在劳动,就永远都会有浩瀚不绝的感染力。



- END -




PRODUCTION TEAM

编辑 | 旅小妹               校稿 | 毛裕  袁伟               审核 | 张良

图源 | 网络


邛崃文旅
宣传邛崃旅游资源、线路及邛崃旅游信息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