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全国模范法官郝荣琦给您拜年!

政务   2025-01-31 08:02   安徽  
灵蛇献瑞喜洋洋,法院先进齐拜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向大家拜年,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新春祝福。

全国模范法官郝荣琦给您拜年啦!


人物名片

郝荣琦,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人民法庭庭长,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24年11月获评全国模范法官。

人物寄语

法治路上的追梦人,有理想、有坚守、有光芒,我也在努力成为光芒中的一束。

安徽日报



法治路上追梦人——记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人民法庭庭长郝荣琦

佩戴庄严的法徽,一身干练的装束,眼神中透露着睿智的光芒。12月3日,记者来到淮南市田家庵区泉山人民法庭,见到刚刚调解完一起家事继承纠纷案件的郝荣琦。她告诉记者:“要穷尽方法,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

2011年,郝荣琦成为田家庵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开启了她在法院的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法律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忠诚履行法官职责,在审判“第一线”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天平”的含义。她曾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妇女岗位建功成绩突出个人、全国模范法官候选对象、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田家庵区是淮南市主城区,泉山法庭作为城区法庭,主办集体诉讼案件。

抓案件最佳平衡点,着力双方最关注的利益切入点做工作;抓争议焦点,着力重点问题做工作;抓关键人员,着力关键人物做工作;抓群众困难,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抓有利时机,着力打开双方当事人心结。针对集体诉讼案件,郝荣琦总结形成了“五抓五着力”的工作方法,先后平稳解决30余批集团诉讼案件,实现零信访、零群体性事件。

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推行审判团队专业化办案以来,家事继承纠纷案件一直由泉山人民法庭办理。

为了能更好地处理家事纠纷,郝荣琦在泉山法庭创设了温情调解室。在她看来,一个好环境会让当事人有好心情。

走进温情调解室,一块扇子形状的牌匾映入眼帘,上面印着: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调解桌上摆放着几盆绿植,使调解室显得温暖温馨。

在这里,从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的握手言和,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关系又重归于好,每一起成功调解案例的背后,都有着郝荣琦的默默付出。

“群众到法院来不是走程序的,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诉求。”郝荣琦坦言,她将调解贯穿审判全过程,总结出“倾听、共情、疏通和化解”的调解“四步走”工作方法。

2024年2月4日中午,泉山法庭接到当事人电话,老母亲已经80多岁,年迈体弱,道路上都是大雪,担心影响当天下午开庭。考虑到老人的实际需求,郝荣琦迅速启动便民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冒着大雪赶到老人家中,上门开展调解服务。

该案是一起家事类纠纷,一名退休多年的教师在老伴去世后,内心倍感孤独,四位子女也成家立业。老人焦虑未来养老问题,在老伴的遗产分配方面与子女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便一纸诉状将子女们诉至法院。

通过倾听,郝荣琦一方面聚焦矛盾点,深入浅出地释法明理,另一方面,结合法、理、情多角度分析子女与母亲的心结。

经过5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屋内从各抒己见到情感交融。最终母亲向孩子们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需求,子女们也认识到自己的疏忽,表示将履行好赡养义务,今后“常回家看看”。

2020年以来,郝荣琦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审限内结案率和调解率分别为0、96.94%和42.98%。调解率、案访比、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三项指标均位居该院民事条线第1名。

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泉山人民法庭庭长、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郝荣琦已办理各类民事案件3165件,其中调撤1756件。说起这些,郝荣琦目光坚定:未来,心有所信,方能致远。

安徽新闻联播



【榜样】 郝荣琦:用真心真情守望公平和正义
聆听群众呼声,寻求法与理、法与情的平衡,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人民法庭庭长郝荣琦认真办好每一起司法案件,用心用情守护公平正义。
在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郝荣琦正在庭前调解一起合同诉讼。由于原告白天工作忙碌不易请假,郝荣琦就将每次接待时间都安排在了下班以后。

案件原告 张强

利用她休息的时间帮我们开庭,调解非常成功。

不打烊的夜晚法庭,点亮的是一盏盏为群众服务的“便民灯”。2011年大学毕业后,郝荣琦成为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凭着勤学好问、吃苦耐劳,郝荣琦仅用了不到3年就成为助理审判员。然而第一次独立办案,就让郝荣琦受了一肚子委屈。

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三级高级法官 樊瑾

当时她办理了一件(老人)申请变更监护人的案件,但原监护人不配合,态度极其恶劣,拒收判决书,并把判决书扔到了郝荣琦的身上。
那一刻,郝荣琦委屈得差点掉下眼泪。但看到老人因为原监护人照料不周而造成身体状况艰难,她觉得这事必须管到底。于是,郝荣琦收拾好心情,又连续上门做当事人的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了监护人的变更,让老人拥有了更好的晚年生活。
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泉山人民法庭庭长 郝荣琦
这起案件也让我明白,民事法官面对的是家长里短,不仅需要用法理去剖析真相,更需要用温情重塑希望。
以真心换真心,以包容定纷争。多年办案,郝荣琦总结出“倾听、共情、疏通和化解”的调解“四步走”工作方法。去年下半年,郝荣琦接到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60多户业主同时递交起诉状,要求开发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接案后,郝荣琦立刻按照业主名单逐个电话摸排,反复分析逾期交房的原因以及业主不同诉求,找到了案件突破方向。经过多轮电话沟通以及面对面调解,最终协商出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
案件原告 张建银
她特别认真,很快就联系到我们,了解具体情况,从头至尾都在细心,耐心地帮大家,确保了我们业主的合法权益,我们都非常满意。
释法、晰理、明情,从2014年担任助理审判员以来,郝荣琦累计审结3831起案件,其中调解成功超过1000起。她也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人民法庭庭长 郝荣琦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官的责任,也是我从业的初心。我想努力成为一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法官,把对法治的信仰和追求以为民司法的实际行动写进辉煌的天平。

安徽法治报



以拳拳之心托起法律天平——记淮南市田家庵区法院党组成员、泉山法庭庭长郝荣琦

“办案认真,为人亲和”这是同事和当事人经常用来评价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泉山法庭庭长郝荣琦的一句话。

郝荣琦是山东寿光人,毕业后就进入法院工作,在审判一线一待就是13年。从齐鲁大地到淮河之滨,从书记员到法庭庭长,郝荣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凭借着辛勤的付出和优异的表现,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妇女岗位建功成绩突出个人、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淮南好人”等称号。


扎根基层担使命


在郝荣琦看来,正是十余年的基层锤打历练,让她从一个对法律事业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法官。

基层矛盾纠纷量大面广,调处难度大,尤其是集团诉讼案件,往往案件数量多、涉及当事人多、标的额大、利益冲突多等,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辖区稳定。郝荣琦从化解的30余批集团诉讼案件中总结经验,形成了“五抓五着力”的工作方法,即抓案件最佳平衡点,着力双方最关注的利益切入点做工作;抓争议焦点,着力重点问题做工作;抓关键人员,着力关键人物做工作;抓群众困难,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抓有利时机,着力打开双方心结。

“郝法官,没有想到为了我们的案件,你们凌晨还在开展调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我们达成协议,谢谢你们。” 5月30日上午,淮南某小区业主代表将一面锦旗送到郝荣琦手上,并连连致谢。

某房地产公司在山南新区开发建设一处楼盘,因未能按期交房与业主产生矛盾,最终形成一批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40余户业主同时递交诉状,要求开发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

“开发商违约在先,违约金必须赔偿给我们。”“项目受到疫情影响,我们没有办法,已经在尽力缩短工期完成了。”双方僵持不下一度让调解工作陷入困境。在反复分析逾期交房的原因以及工期开展所遇到的客观障碍后,郝荣琦全力寻找突破方向。首先根据逾期情况的不同将案件分类,逐条计算违约金数额。随后通过和业主代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着力双方最关注的利益切入点做工作,耐心答疑解惑打开调解突破口。同时从社会责任与逾期后果的方向继续做开发商调解工作,用最合适的方式、在最合适的时机化解矛盾。

最终经过多轮调解,在案件分流的基础上,根据逾期时间、购房款金额及是否存在双方违约等不同情况,促使各方协商出满意的调解方案,将楼盘群诉风险及后续批量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耐心调解弥亲情


田家庵区法院推行审判团队专业化办案以来,家事继承纠纷案件一直由泉山法庭办理。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郝荣琦秉持着“一碗水端平”的理念,厘清矛盾症结,怀揣着仁爱之心,尽力修复家庭成员关系。

“这样的调解结果,我们兄妹们都满意,感谢法官这么晚还费心为我们化解纠纷!” 1月23日晚8时许,一起因房产继承引发的家事类纠纷案件在郝荣琦的调解下得以妥善化解。长达6个小时的沟通中,郝荣琦从“亲情与和谐”的角度出发,引导兄妹四人回忆相互扶持的成长经历,通过讲明法理、讲清情理,最终使他们放下敌对的成见,在法庭握手言和。

家事继承纠纷中,矛盾的一方往往是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针对这一情况,郝荣琦常常通过便民立案、上门调解、巡回审理等方式,减轻当事人诉累。

2月4日中午,一名八旬老人致电泉山法庭,称由于连日大雪、道路结冰,无法参与当天下午的庭审。老人育有4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老伴去世后,老人内心倍感孤独,同时焦虑未来养老问题,在老伴的遗产分配方面与子女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便诉至法院,请求依法继承遗产。得知消息的郝荣琦迅速开启便民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冒着大雪赶到老人家中。

“从来没有想过法官会到我们家里解决难题,外面还下着雪,实在是太感动了。”一进门,老人就激动地握住郝荣琦的手。当天的调解中,郝荣琦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沟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心结,同时聚焦矛盾点,深入浅出地向老人的子女们释法明理。最终纠纷成功化解,其子女表示将继续履行赡养义务,并承诺今后会常回家看望老人。

为帮助化解家事继承纠纷,郝荣琦在泉山法庭设立温情调解室,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变“坐堂问案”为“面对面谈心”。同时结合自身的调解经验,创设“分层递进调解法”,按照倾听、共情、疏通、梳理、化解的调解步骤分不同层次递进调解,使得该类案件调撤率达88%。


司法为民践初心


为充分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泉山法庭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推出“夜间法庭”工作模式,提供“不打烊”司法服务。常常夜幕降临,法庭内却灯火通明。郝荣琦以身作则,坚持加班加点,经常忙碌到最后一个离开法庭。

在一起时间跨度较长的疑难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因长期奔波无果及家人的反对,而产生了强烈对立情绪,一度不愿沟通。为了安抚原告的情绪,同时不影响其他案件的正常办理进度,郝荣琦每次都将接待安排在下班以后,一盏灯,一杯水,真诚地倾听,耐心地劝解,使原告逐渐放下了戒备。最终促使案件双方达成和解,医院一次性赔偿原告15余万元。

“要坚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这是郝荣琦经常叮嘱同事们的话。在郝荣琦的带领下,泉山法庭在全院率先推出“掌上微法官”服务,实现案件当事人通过微信与法官团队的直接联络沟通,使得当事人的需求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法庭之外,郝荣琦还是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孩子们身边去,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成长环境。与此同时,郝荣琦常常带领法庭干警在人流量密集的商场、小区、集市加强普法宣传,用心用情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并经常性走访企业,上门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赢得广泛认可。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柏松 | 安徽新闻联播 | 安徽法治报 记者:吴文珍 通讯员:刘雨薇
编辑:张愉

安徽高院
投稿邮箱:ahgywx@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