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雄——深山基层练出的首席中医肿瘤专家

时事   2024-11-21 17:33   安徽  

他,医者仁心,医术精湛

五十余年坚守临床一线。

他,中医圣手,妙方治癌

传奇一生谱写杏林传奇。



乡土专家坐诊中字号医院


杜兆雄,1956年1月生于安徽霍山县太平畈乡东界岭怀恩堂,其祖父杜晓亭为霍山五大名中药剂师之一。
杜兆雄1971年1月入伍,1972年4月入安徽医学院中医系深造,1975年8月毕业,放弃留校执教,执意回大别山区工作。1976年10月因文笔好调县委办,跟随服务过三任县委书记,1979年7月响应中央号召,为解决中医后继乏人乏术问题毅然归队。1993年12月获副主任中医师职称,后因中专不设正高岗未再晋升,2022年12月始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高评委评定主任中医师职称。安徽省大别山中药学校原校长。是安徽首届杰出青年中医(1997.12月省中医药学会评授)、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2009.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评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022.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并拨款成立传承工作室)、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首席中医肿瘤专家(2023.7月特聘)。省级非遗项目中医(皋陶)淠衡钝斋学派代表性传承人、一纸斋医学创立人、安徽三大地域医学后起板块皋陶医学倡立人、大别山地域文化西山文化倡研人、安徽省大别山中药职业技术学校倡办人、杜氏中医治癌系列疗法和“四添”(男要添精、女要添姿、老要添寿、少要添智)中医养生保健学说创研人、皖西皋陶医学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大别山中药学校杜兆雄中医肿瘤研究所创办人、西山文化核心区特产风味食品“皋粑”(现已成为市级非遗)是祭祀皋陶(上古四圣之一、皖西人文始祖)专用贡品的最先论证人。


2023年7月3日,杜兆雄正式以“首席中医肿瘤专家”的身份,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门诊三楼名医堂坐诊,在聘任仪式上接过院领导颁发的聘书后,杜兆雄便在几位安徽、南京、天津中医大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硕士毕业的年轻主治医师的跟随下开始望闻问切辩证论治。未多久,因省内外许多患者接踵而至,每周一中午晚上下班均要延迟一个多小时,医院只得进行限号,他也成了该院第一个限号的特聘专家。


精湛医术为生命保驾护航


杜兆雄五十余年始终坚守临床一线,苦心孤诣,大胆探索,广泛求师,不断总结,逐渐在中医药治疗肿瘤、乙肝、结石、痛症、类风湿、强脊炎椎突症、男女性功能失调和不孕不育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广泛的影响。


他历时十年苦心钻研、理论先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杜氏中医治癌十六字病机学说(脏腑阳衰,经络气滞,邪踞毒聚,气化紊乱)和二十四字治略思想(局部温阳,整体滋阴;间歇攻邪,持续扶正;重点调气,全面和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系列疗法后,对所接诊病人都起到了扶正去邪、促手术后康复、减少放化疗及靶向、生物治疗反应、改善体内环境防复发、消除相应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所治病人最长的存活期已达28年。


部分成功救治病例:

part 1


1996年,合肥一陈姓老先生晚期胃癌术后化疗,因反应太重被迫停下,当时不能吃,全身浮肿由两人搀扶下车,到霍山请杜兆雄医治,经几个月汤丸并施,老人康复,2006年病愈十周年时曾送锦旗一面:“精心呵护十年风雨抗癌路,由衷感佩一片苍生大医情”,以致谢。一直健康活到91岁,因感染肺炎意外去世,为治后存活最久患者。

part 2

1999年,霍山一金矿矿长罹患怪病不能确诊,辗转二甲三甲医院无果,全身像触电、被钢刷子刷过一般,胸水抽两万多毫升,最后抽出黄色透明胶状物,不敢再抽,转北京某军内三甲医院又住了十三天,几下病危通知。杜兆雄一天一趟察脉开方,半个月后改一周一方,在该院内科相关医护的全力配合下,治疗未几天便剧痛消失,四个多月胸水全消痊愈,患者直至2017年才因脑溢血过世。

part 3


2012年,杜兆雄接诊一八旬老妇,眼部长一肿瘤,因高龄体弱,不能手术和放化疗,请杜兆雄中药治疗,甫经两月,肿块全消。
……


五十余载医林路初心不改


五十余载医林跋涉路,杜兆雄有两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留下一串坚实足迹


一直坚守在县以下基层,坚守在临床一线,却取得了丝毫不逊色于在二、三甲中医院工作的成就和临床威望。对此他说得益于以下五大要素的恩惠:党和人民的培养,机会和误会的成全,好心人和有心人的提携,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鞭策。


守住一颗不变初心


做真中医,用纯中药,攻疑难症,求确切效。同时又胸怀广阔,博取新知,而且对传统历史、文化、艺术,现代数、理、化、天、地、生等各科知识都有所涉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炽热情怀,反而增强了他的学术自信、技术自信、路径自信。


既能守正,又能创新;既善承,又愿传;五十余载医林路,杜兆雄用过硬的专业实力既赢得病人的信赖,又深受同行敬重;既被中医同道所推崇,同样为西医同行所认可。




信息综合来源:
中科院《当代科学家》杂志、中科协《奋进中国新征程》专辑

霍山融媒体中心报道

编辑丨闫寒

审核|刘正祥   姜安云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霍山融媒
看霍山,游霍山,知霍山。为你,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们,了解霍山 这里是“霍山融媒”!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