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混申,手握北欧第一名校offer并成功获得CSC,我是这样做到的!

文摘   2024-08-18 21:17   江西  
 

在自己的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太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也有一些弯路和欠缺,因此想将一些个人的经历和经验所得分享给大家。

本内容主要针对建筑类专业(主要是景观专业)学生海外博士申请。

“引玉之砖,一人所见。”一家之言难免有局限性,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仅供参考,兼听则明。

个人背景 

本科:四川大学

硕士:东南大学

专业: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录取:哥本哈根大学

研究方向:雨洪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择校择师

发掘目标院校和导师是首要步骤。重申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内容还是建筑类专业为主(建筑、规划、景观、城市设计等)。

首先,如果有硕士导师直接推荐的博导而且自己也很心仪的话,会节约很多时间。咱主要是通过身边信息收集和网上冲浪来选择学校、导师和研究方向,考虑过后没有请中介。

分享自己择校时的几点思考:

01 排名

学校的排名和导师的名气要结合来看,追求高排名学校或者排名稍低但大牛老师组都有可取的原因,要自己斟酌清楚就行。

攻读博士的学校排名,不是绝对的重要,但排名越高的学校确实平台和机会有所区别,同时也涉及到归国就业时卡排名的情况。

02 费用

费用大概的降序。美国≈英国>澳洲>欧陆≈日本新加坡,欧陆主要是因为免学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国家主要法德荷西比北欧。

读博士,我的想法是钱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基本的经济支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会有些影响到自己学习生活的心态。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线上和老师面谈的时候,其实课题,学习能力那些没有问的太仔细,可能看了简历老师自己心里有谱了。

但很在意就是问到funding这个问题,如果你能从某个途径找到funding,大概率就可以读,其他的硬件觉得你没问题。

后来很多老师也是传递了funding很关键的这个信息。

03 课题

大家自己都有对科研的自身理解和热爱,专业领域细分也比较复杂,我就不多言了。

我是延续了硕士阶段的一些研究基础和兴趣的萌芽,也为申请节约了一些时间,如果现阶段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起码要有对学科的热爱。

毕竟,课题再找再换都有可能,上车还是要建议大家慎重。

以上三点,结合了俺本科和硕士院校情况,还有周边同学申请的学校和自己的判断,自己大概有如下想法:

排除美国(原因:国际关系和疫情,美国的确有一大批非常好的学校,但申请难度也很大,无奈基本放弃)

排除日本(原因:没有日语基础,且无感,虽然离家近。日本常见的选项学校:东京大学、东工大、京都、千叶等)

基本排除英国(原因:当时英国疫情非常糟糕,其次英国留学费用相比欧洲其他国家高太多,基本没有免学费,大概平均40-60w一年(学费就接近20w),现在大环境下建筑类专业全奖博士很难拿。所以过程中尽管联系了一些老师,但重心没有放在英国。

英国常见的选项学校:剑桥、UCL、帝国理工、爱丁堡、曼大、谢菲尔德、卡迪夫、巴斯等,btw英国读博时间确实要短一些)

意向:

米兰理工POLIMI

(http://www.dottorato.polimi.it/en/index.html)

建筑类专业不错的学校,QS排名100出头,实力在线,学习遗产保护和历史的好地方,但我的研究方向不太匹配以及尝试联系了老师没有积极信号,遂逐渐放弃)

代尔夫特理工TUD

(https://www.tudelft.nl/en/education/programmes/phd/phd-admission/)

QS排名50左右,自己开始最想去的就是TUD,联系老师信号也比较积极,后因为研究方向和奖学金最终没有去成。专业能力没的说,很齐全,整体工科都很强,没去挺可惜的。

哥本哈根大学KU

(https://phd.ku.dk/english/)

最终去的院校,QS排名70左右,景观专业方向齐全,专业院所架构类似国内农林院校,能选择的老师很多,机缘巧合联系的导师方向也很契合,很快就支持我申请CSC奖学金,最后一路顺利通过。

还有其他了解过的一些学校,简要一笔带过一下没选择的原因(院校的优势都是各有特色的)

都灵理工、埃因霍温理工、瓦格宁根(有老师回复,但综合个人意愿、排名、全奖机会等等,排在了稍后的心理顺位)

KTH(方向和专业原因,如果是建筑,尤其绿建、技术、能源方向一类我感觉他们还是很厉害的,比较推荐,而且和CSC合作关系貌似不错)

ETH、EPFL(我太菜了我不配…只能尊称里面的哥哥姐姐们一声:大佬)

澳洲墨尔本莫纳什、新国立南洋理工香港诸校等(可能和不想去日本的原因类似吧,说到底心里还是想去欧陆,疫情使得新加坡和香港的竞争还挺激烈)

慕尼黑工大鲁汶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等(不太了解)


02费用来源途径

前面提到了费用还是个比较关键的因素,这里讲一下我了解的常见的费用来源。

01自费

各个国家学校政策不同,博士学费也不一样,不过欧洲除了英国其他很多都是免学费的。

自己的心态是:希望尽可能降低自费的比例,或者奖学金能直接cover。

02岗位制博士(Phd position)

其实就是全奖博士,说法略有区别。总体来说应该是待遇高,性价比颇高的读博之旅,但竞争激烈。

去年代尔夫特建院放出来一批职位,指定课题,基本每个职位都是1:100+的竞争。

能力强且正好课题和职位又比较匹配的各位建议一定还是要多多尝试,说不定也就过了呢,但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实力,不能盲目押宝在这么激烈的竞争。

03CSC博士

简言之,公派留学,大体分为个人类和合作院校类。

基本条件:拿到offer或者邀请信,且对方学校免学费,然后由CSC基金委出奖学金生活费,共同解决费用问题,来支持学生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这也是最后我选择的途径。

至于CSC的申请流程后续附了一些相关内容的链接,规则和方式里面已经讲得非常透彻了。

04其他奖学金

例如广东省公派出国留学,一些地方性或者企业政策,看到过但不是很了解,不赘述。

总结:建筑类专业全奖博士不好申请,需要实力和机遇;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自费也是有的,英美费用很高,但也有一些例如德法等花费相对低一些的地区和学校;CSC等奖学金可以作为减轻费用压力的一种途径。


03时间流程安排

我的时间线,供参考。

4-5月,萌生想法,和家人同学老师们商量沟通,决定申请。

6-8月,收集信息,各种各样的信息,学校、老师、中介、国际关系、研究方向…语言也开始学了,还需要兼顾硕士阶段的工作室设计项目任务。

9-12月,基本全身心开始投入到准备中来,也是最为疲惫的时间段。

准备语言。本科考完6级就没怎么学英语了,从头捡起来,我脸皮厚敢说敢写,勉强恢复到中等水平…

确定研究方向。撰写research proposal。这个越早写完越好,方便和老师陶瓷交流,有一个课题方向也能让你在选择老师和学校的时候有的放矢,要敢写,万事开头难,至于写得好不好后续可以不断修改,相信随着阅读和学习总会不断完善的~

开始套磁。陶瓷邮件:注意礼貌,不卑不亢。

1、邮件简单介绍自己,准备一个简历附件便于详细查看;

2、说明来意,读博的意向和感兴趣的课题,如果准备了CSC也可以说明,有这两点基本的面够了。

除此之外,如果你看过老师的文章、书籍可以自行发挥寒暄,如果有关联的作品集内容也可以稍加展示。

那段时间我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学英语,下午学到3、4点学不太动了,开始发邮件套磁,大概是欧洲时间的早晨,正好老师们起来看看邮箱。

晚上修改proposal,查看老师有没有回复,然后浏览各个学校的一些信息。因为每个学校的网站…一言难尽,对于我这种英语水平又一般般的人来说,总之很费神。

自己没有采取海投,你可以海量的看信息,因为各个学校的老师确实很多,但是海量的发邮件去打扰人我觉得不是很可取(尤其是对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系所的老师们)。

第一,我个人认为不是很礼貌,搞差中国学生整体印象;第二,量太大自己都分不清谁是谁,有些浪费时间。

我的心里是有比较明确的择校方向和研究方向的,大部分的老师点进去资料页短时间内就能知道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很多老师的研究方向和proposal根本不搭边,这种发邮件大概率也是石沉大海。

少数感兴趣的老师,会记录下来存档(频率大概每看10个老师会有2-3个?)

12月中下旬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点。临近圣诞节放假,放假前如果能够联系好老师的话,利用圣诞假期好好修改proposal,基本年初就能得到比较确切的回复了。

我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些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左右进行了面谈面试交流和初步意向的确定。

我是12月下旬收到了邮件回复,圣诞节放假结束,1月7日安排了面试,面试的进程比较顺利,老师们的印象不错,决定支持我申请CSC,大概一个月陆陆续续的修改proposal,整个寒假春节期间也在修改,老师人都很好帮我一起改了改(真的很感激),最后在二月底派发了邀请信,开始了CSC申请。

期间我还投了两个岗位制博士,都没中,确实也是意料之中吧,难度确实很大了,自己各方面材料也准备了,就当锻炼自己了。

3月底提交CSC申请的截止日期,学校的材料会早一个月,也就是二月底截止,收集材料公示,在三月底提交之前,如果有更加心仪和合适的学校也派发了offer或者invitation letter,可以及时决断做修改。

4月-5月,忙论文,忙毕业,调整心态,等待结果,期间偶尔有焦虑。5月16号硕士答辩结束,CSC还一点动静没有,毕业聚餐大家都在聊未来聊工作其实自己心里还是挺担心,如果没过的话就还是找工作吧。21-23号周末出去旅游散心,以为24号周一会出结果,结果并没有。

一直等到5月31号,五月的最后最后最后一天,人都麻了,晚上九点,坐在工作室整理资料,突然群里说可以查结果了,收获大红奖状,没我想象的兴奋哈,可能是真的等麻了哈哈哈哈。


04一点心态和心得的分享

把这个放在最后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思考真的有局限性,出发点和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

心态和心得太玄学,和每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态度是挂钩的。放在后面,看完前面申请过程就当最后调剂一下心情吧~

心态:为什么要读博?这个问题会在申请过程中反复问,不追求终极谜底,但需要有一些坚定的答案。

兴趣热爱or学术追求or职业规划or现实考量,不管哪个或者还是复合性原因,都需要有一些思考来给自己信心和理由。

其次,我觉得我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不管成功与否,不仅仅是说对于读博,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一个相对更清晰的认识,也反映在自己去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换做以前,我是不会知道这些学校的特点和具体信息的,充其量知道个名字地点,现在对于这些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能真的会因为这些改变慢慢接下来有了更多的不同。

心态起伏很正常,俺在兴奋和焦虑和迷惑,来来回回吧,除了申请,生活还有很多其他的部分要逐步推进。

其实偶尔一两周不顺利导致焦虑是正常的,但过了之后依然就静下心来慢慢做就是了。同时期找工作的同学们其实心态也类似的,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学会调整。

心得:心得最玄学了。讲心得门槛也低,所以心灵导师遍地,鸡汤遍地…所以少写一点。

有盲目悲观的,有盲目乐观的,但感觉乐观,那怕是盲目乐观的人还是少一些。所以我的心得就是鼓鼓劲。既然选择都要读博了,独立思考肯定要有,耐心还是要有的,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也是要有的,理想主义有一点的。

总结下来就不要太聒噪,拿出一点攻博人的样子,踏踏实实肯定能学东西的。

“当你满足于周围人对你夸耀的时候,常常是下坡路的开始,当你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坚持一步,转机就在眼前。”

在写proposal不知道怎么下笔的时候,在起初的陶瓷邮件没有收到回复时,在英语成绩一直卡壳时,在录取结果不停等待时,都有着这样相似的一筹莫展的心境,但真的有时候坚持一步,转机就在眼前,打开邮箱一封新的邮件,可能就会进入另一番景色。

所以,认真做吧。有时候数十年的厚积才有薄发,攻博的周期说长不长大概一年,别太心急不放弃,都会有收获的~祝福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知乎:Hsu0734  原标题:海外博士申请经历分享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219565

申请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在公众号“全球留学DIY飞跃计划”后台对话框回复

A  加入本科生申请交流群

B  加入全球各国硕士生申请交流群

C  加入全球各国博士生申请交流群

期待和志同道合的你一起交流分享留学申请~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在看!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球留学DIY飞跃计划
全球免费硕博申请交流社区,提供订制化VIP硕博申请服务,EI/SCI/SSCI论文辅导等服务。我们同时还免费为大家提供最新的全奖机会,分享各类申请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