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打工人,挤爆汤泉馆

文化   2025-01-07 08:03   广东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每日人物
(ID:meirirenwu)
作者:王潇
编辑:Yang



“吸烟时刻”

更衣室里,林欣欣仿佛开了0.5倍速。她缓慢地挪到柜子边,尽可能放慢速度地脱掉衣服。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偷偷斜着眼睛看一下别人,确保自己的脱衣进度是最慢的。


这是林欣欣经历过的一次团建。为了图个新鲜,一组人把团建地点定在了汤泉洗浴。她是北方人,小时候几乎每周都会去一次洗浴中心,所以一直笃定:肯定不会尴尬。可刚走进洗浴中心大门,她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尴尬混杂着羞耻的复杂情绪,越靠近更衣室越明显。只能一直磨磨蹭蹭,确保自己是最后一个进入澡堂的人。


林欣欣是公司的部门总监。在她的印象里,公司团建一直都是那么老几样:远点可以出省旅游,近点就去徒步爬山。小型的就一起吃个饭,再去KTV,“没什么意思”。


最近两年,汤泉馆作为传统洗浴中心的进化版,火了起来。“打工人的精神堡垒”“周末托己所”……社交媒体为它打下过各种标签,如今还要再加一个“团建圣地”。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听到去汤泉馆团建时,第一反应都是拒绝。赵慧妍在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每个月公司都有团建费用,但只够吃一顿饭。正赶上最近很忙,组里决定“攒一攒来波大的”,每个人轮流决定团建地点。10月上旬,赵慧妍听到轮岗负责团建的人,正在和其他人聊天决定地点,她特意放慢了打字速度,竖着耳朵,隐约听到一声“泡汤”。赵慧妍立马放下了手头的活儿,开始紧张,“太尴尬了”。


社交媒体上,人们想出各种方式拒绝和同事“坦诚相见”:生理期,腿受伤,实在不行就高血压,“最舒服的地方,转头却是同事”。尤其是南方人更难以接受:连和别人一起洗澡都不敢想,更何况还是同事。赵慧妍同组一共十几个人,最后实际一起泡汤的只有三个人。


那些真正走入汤泉馆团建的人,都有一套自己应对尴尬的方法。林欣欣的方法是——快慢结合。在更衣室里要慢,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再慢悠悠进去,挑一处角落的花洒,全程面向墙壁,尽可能减少和同事的眼神交流。洗澡也要慢,等同事们都转移到汤池之后,再独自出发。但是,进汤池要快,要趁大家都在聊天时,以迅雷之势迅速钻进水里,一下子让自己的整个身子都没入水中,只露出脑袋在外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尽量不被人发现”。


林欣欣一度觉得神奇:明明几小时前还坐在办公室听下属汇报,怎么现在就要坦诚相见了呢?


上班时,林欣欣经常看到,各个职级的男性,会挑出一个时间来聚在一起抽烟,她把这段时间称为“吸烟时刻”。她觉得,“吸烟时刻”的人们在同一时间逃离上班做着同一件事,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是一个介于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灰度空间,“可以说一些工作时不方便说的话”。林欣欣说,泡汤团建,就是属于女同事们的“吸烟时刻”。


钻进汤池时,林欣欣的精神依然紧绷,忽然身边有个同事碰了她一下,夸了句“皮肤好滑”。那一刻,林欣欣意外地觉得心里有些放松,她也开始夸奖起对方的身材。短短几句话,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很快从上下级变成了可以聊八卦的姐妹。


不过,作为领导的林欣欣,还是巧妙地拿捏着尺度:既要和下属打成一片,又不能太亲近,“失了威严”。她时刻在心里牢记着团建的使命,要利用“吸烟时刻”解决一些工作场合不便解决的问题。


组里有个平时很少说话,有些自卑的女生,只会闷头干活,泡汤时也坐在角落,林欣欣看到后立刻把话题转到她身上——以示领导在时刻关注你,没有忽略任何一个人。组里最近有一个晋升名额,两个候选人的关系变得有点僵,开会时提到对方都会突然安静,林欣欣趁着泡汤有意让两人多说说话,缓和关系,日后才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在所有团建项目中,泡汤似乎是最容易拉近距离的一种。张雨霏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关公司。在组内成员中,她的资历最浅,时刻秉承着“小心翼翼,言多必失”的职场生存法则,遇到难搞的客户,也不敢和别人吐槽。有一次,她和两个领导一同出差,工作完后决定一起泡汤。刚开始,她还很局促,只敢在两个领导说话时,见缝插针地附和几句。


汤池的温度很高,蒸汽烘得人身体发软,脑袋还晕晕的,有一种微醺的感觉,三个人敷着面膜,坦诚相见。这让张雨霏产生了一种错觉:身边的人是朋友,而不是领导。她渐渐变得大胆起来,开始吐槽客户。从汤泉馆出来,冷静下来的张雨霏很惊讶,“放在穿着衣服的场合,绝对说不出这些话”。


汤泉馆给了所有人放松的空间,但在团建的语境下,依然有一些不得不遵守的“潜规则”。办公室里,“老板工作我加班”的准则延伸到汤泉馆,变成了对身体的限制——老板坐着我不能躺。


从泡汤的池子出来,张雨霏和其他同事在休息区汇合。有人提出玩桌游,她找了一个懒人沙发,刚准备顺势窝进去,可抬眼发现领导就在对面,坐得还有些板正。张雨霏只能挺直腰板,端坐在懒人沙发上,她斜眼看了看其他人,“也都坐得很直”。


(图/pixabay)


桌游结束,几个领导开了一间带麻将桌的影音室,刚好三缺一,一个麻将初学者同事加入了战局。可等到吃饭时,同事偷偷给张雨霏发消息:其实我好想去唱歌……


张雨霏的小组,每个人都有五百元的团建预算。汤泉门票占三百元左右,剩下的一百多元,理论上可以在汤泉馆里任意消费。但团建在哪,职场就在哪,如果结账时,让领导发现只有一两个人的金额格外高,“难免有些难做”。张雨霏和同事们一起玩游戏机时,哪怕把钱都算在一个人头上,也不会超过预算,但大家还是心照不宣轮流到结账区刷手牌——把一百多元的费用平摊了。


从三亚到“澡堂” 

当各种消费都开始卷性价比,冬季的汤泉馆能够火起来,似乎也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赵天琪是东北人,在他看来,如今的汤泉馆和曾经的洗浴中心完全不同。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去的洗浴中心,就是澡堂,很难和高级二字扯上关系,提供的服务不外乎搓澡、按摩,顾客也多是大爷大妈。


而如今的汤泉馆,更像是个大型游乐场。不仅装潢高级,提供的服务也更年轻化,看电影、打游戏、喝咖啡,还有不限量的免费水果。瞄准的客群,也变成了年轻人。


汤泉馆提供的不限量免费水果。(图/访谈者提供)


旗下有两个汤泉品牌(水裹·汤泉和曲水兰亭洗浴)的象上汇集团CEO赵学旺曾表示,据他观察,20岁-35岁的消费者能占到水裹总客流的70%,曲水兰亭30岁左右的用户能占到65%-70%。


近两年,旅游业重新迎来火爆,只是旅游距离在逐渐缩短,“原本放假就国,如今放假去郊游”。同一时期,“城市微度假”的概念也开始兴起,相比于更远更贵的旅游,到城市周边露营、徒步变成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可北方进入秋冬,很多户外活动都无法开展,汤泉馆很好地填补了这部分的消费需求。几百元的门票,能够吃喝玩乐一整天,成为年轻人们“微度假”的新选择,“以前过冬去三亚,如今去泡汤——不是三亚去不起,而是泡汤更有性价比”。


一起向性价比看齐的还有公司团建。2022年时,赵远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品牌营销,年末免不了要和各个客户一起聚会,联络感情。他没赶上互联网最好的时候,听同事讲,再前几年的年末聚会,都会直接飞到泰国、新加坡度假,公司给钱也很痛快。可近两年,聚会规格断崖式下降,有一次甚至变成了亚运会的赠票,那一年公司恰好赞助了亚运会——票不花钱,都是“没什么人看的边角料(比赛)”。


就连泡汤的预算审批也变得越来越难。为了维护关系,赵远清经常需要和客户吃饭聚会,这两年泡汤火了,自然也加进了活动项目。原本,这些活动公司从不干涉,也不用审批,直接报销即可。后来变成要先申请预算,再付钱,到最后,公司直接不批了,“(请客户泡汤)都算个人活动,不给钱”。又过了不到半年,公司下发裁员通知,赵远清领了大礼包离职了。


赵远清记得在汤泉馆团建时,泡汤池里,身边都是同级别的同事,大家一直在互相抱怨:还怎么干啊,赶紧跑路吧。等来到休息室,见到领导,所有人立刻话锋一转,开始讨论起当下流行的热点,看看哪里能再出个营销点。


团建的同时也不忘卷工作,休息室也能立即变成办公室。越来越多人选择周末在汤泉馆里加班,“加班染上了班味就地下楼洗干净”;还有年轻人为了“哄”自己学习,直接把汤泉馆当成自习室,有插座,有水果,还能泡澡——自习仪式感拉满。


有吃有喝的汤泉馆既能做休息室,又能做办公室。(图/访谈者提供)


泡汤甚至还吸引到了外国人。郑晚在一家外企工作,老板是新西兰人,过年时,老板会从新西兰飞到中国,和员工一起团建。惯常的活动是聚餐并进行一场球类比赛。去年,郑晚和同事提了一句泡汤,老板没说话,她还以为外国人对这件事不感兴趣。等到今年团建前,老板突然主动来问:那个特别豪华的地方,今年去吧。


等到了汤泉馆,国内年轻人的卷再次刷新了新西兰老板的认知。有很多人拿着电脑躺在懒人沙发里办公,甚至还有两个人穿着汗蒸服在桌子上签合同谈合作,“合同谈完立刻放松庆祝”。


双向奔赴


汤泉馆成为年轻人聚会、公司团建新宠的背后,是花样百出的营销动作。


王迪曾经是某家连锁汤泉的营销负责人。2022年他刚入职时,这家汤泉“甚至连新媒体部门都没有,团队也没建起来”。但王迪感受到,公司想要打入年轻人市场的决心很坚定,光是营销支出,每月就有三四百万,“给钱很大方”。


与餐饮行业需要拼尽手段提高翻台率来挣钱不同,对于汤泉馆来说,尽可能地拉长顾客的停留时间,才是赚钱之道,“待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增加消费”。这可能也是汤泉馆动辄几千平方米起步,甚至有的要开一整栋楼的原因,足够大的面积,才能同时容纳足够多的人数,每个人的停留时间也有了保障。


为了留住顾客,王迪总结了一个基本逻辑是:要让人省心,同时看起来有性价比。


王迪做的第一件事,是引入自助餐。此前,他所在的汤泉,想要吃饭只能单点。汤泉馆里的餐品价格,比常规餐厅要贵,顾客一边算钱,一边还要选菜,“太麻烦了”,因此餐厅的生意一直不好。


而自助餐刚好能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自助餐本身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无限畅吃的概念,很容易给人一种便宜量大的错觉。其次,自助餐固定的付费金额,可以搭配进门票一起售卖,对顾客的来说,体感上减少了一次消费动作。


对汤泉馆来说,“自助餐是个引流款服务”。王迪把餐厅变成自助后,他发现客流量明显增加了,餐厅区一下挤满了人,“排队排出老远(很远)”。但事实上,在汤泉馆里吃自助,算不上便宜,有的汤泉馆一份早餐自助就要129元,普通人很难吃回本。


汤泉馆的自助餐成为了引流款服务。(图/访谈者提供)


同样属于“引流款服务”的还有各家汤泉馆不断宣传的应季网红水果,其中以车厘子和榴莲最为出名。网红水果们自带流量,每一句“车厘子自由”和“榴莲自由”的宣传语背后,都跟着一群急着去畅吃打卡的年轻人。不少人是专程为了水果而来,“又泡澡又吃榴莲,还要什么自行车”。


最后一步,是在汤泉馆内,布置上无数适合出片打卡的“景点”。无论是堪比五星酒店的装潢,还是为圣诞节、跨年夜专门布置的装饰,还有随处可见的卡通雕像摆件,和躺平也能出片的胶囊式休息区。主打一个来了就能拍照,拍照必然出片,终极目的是能在顾客的社交平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品牌营销而言,一个深入人心且标签鲜明的概念,更能快速提高热度。


“泡汤届的天花板”“一个人也能呆一天”“躺平人的天堂”,很快将泡汤这件事包装成了一种新兴的、热门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广开来。


王迪刚入职时,社交平台上关于泡汤的帖子还不多,公司也很少和博主合作。他入职后,开始大量寻找博主,“每天狂发合作邀请”。赵天琪也是从社交平台上种草的泡汤,她发现,很多博主都在发相似的帖子,主题都围绕着泡汤放松,在她的记忆里,光是“在汤泉馆待一天”的帖子就刷屏了很久。


社交平台上火了之后,王迪还尝试过直播买票。他在汤泉馆的一家分店里开设了直播间,挑选空闲的工作人员直播,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开播前,王迪对首播并不报希望,目标定得很保守:一百万。可没想到,刚开播就爆满,“票特别好卖,远超目标”。


年轻人愿意为汤泉馆买单,背后是为了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付费。汤泉馆抓住了这种心理,从澡堂升级到“游乐场”,在功能性的洗浴之外,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景。刚刚过去的跨年夜,很多汤泉馆都推出了专属的年夜饭,甚至直接安排上跨年晚会,表演魔术、唱歌,把过年的仪式感拉到满格。


而对于那些选择在汤泉馆团建的打工人,这些一站式的娱乐项目,也是必不可缺的存在。相比于酒桌打圈、徒步素拓等身心俱疲的传统团建项目,在汤泉馆里的团建,哪怕神经始终紧绷,但至少身体有了放松的空间。汤泉馆里丰富的娱乐种类,也让逃离领导有了更多可能性,再不济还能安慰自己,“至少还洗了个澡”。


“至少还洗了个澡”。(图/《白天的澡堂酒》剧照)


(文中讲述者皆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每日人物】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读完点个【在看】👇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