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军装的人 ,都忘不了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在记忆里,这段岁月固执而强烈……”今年85岁的营桂前,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 ,仍眼泛泪光。
营桂前和自己的哈萨克族朋友
营桂前曾于1959年至1965年在济南军区担任卫生员。6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踏实的作风。转业到兵团后,营桂前将四师六十七团简陋的连队医务室建设起来,30多年来医治了无数的患者,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
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医务室只有一间土坯房、一个中药柜子和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常用药品,居民们连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症都无法就近治疗。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营桂前一干就是30多年,连队的沟沟坎坎、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年只有蜿蜒曲折的小土路,出诊全靠双腿,我经常背着一个药箱走好几公里路去接生、问诊、复诊。”营桂前回忆,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居民有需要,就必须出诊。那时没有电话,看病都是上门喊,有时营桂前刚端起饭碗,就要放下碗筷出诊。有时半夜刚躺下,听到拍门声就得背起药箱出门。
营桂前当时治病时常开的药
对于居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营桂前都了然于心,哪些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甚至对哪些药物过敏,他都一清二楚。
与在部队做军医不同,在基层做“赤脚医生”得什么都懂。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营桂前白天看病,夜里钻研医学书籍,精进自己的医疗水平,每日被排得满满当当。
“我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亲人看待。”正是这种理念,营桂前深受居民们的肯定和喜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桂前”。
扎根基层30多年,卫生室里没出现过一次医疗纠纷,营桂前深知居民们对他的信任,所以用心用情医治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居民。他曾因为救治一名患者耽误自己孩子的治疗。
营桂前和家人合影
那是1968年的一个夜晚,受居民所托,他照常背着医药箱前往就诊,中途他的一个女儿找到他并哭诉说,双胞胎弟弟妹妹突发高烧并伴有呕吐症状,营桂前因忙于自己手头的治疗没能及时赶回,因此导致他和孩子天人永隔,这也是他心里永远的伤痛。
“在印象中,父亲没有按时回家吃过饭,他用一双温暖的手、一颗仁慈的心救死扶伤。我现在尽一份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就是给父亲自小对我的教导最好的回馈”。营桂前的女儿营海燕说。
营桂前参观伊力特酒文化馆
“在这里从医几十年,从未想过回老家去,我对新疆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能将病人的病看好,就是我最大的欣慰。”营桂前说。
“营医生好”“营叔叔好”“小桂前,进家吃饭”……随营桂前在团场走一圈,居民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政府有需要,报酬多少无所谓,守护乡亲健康,是我的使命。”营桂前说。(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彦汝 崔裕 通讯员 文静)
监制丨殷雪静
编辑丨史进
责编丨贺伟
来源丨四师可克达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