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群众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居民综合服务中心以多形式、聚合力,将反邪教宣传教育与党建、自治、德治、法治教育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时刻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把反邪教知识带到群众身边,将反邪教意识深入居民心里,厚植反邪教土壤,营造全民识邪防邪拒邪的良好环境。
一、党建为先,建造防邪拒邪“大氛围”
一是发挥党建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反邪教”工作模式,织密基层党组织,逐步完善“社区—小区—网格”三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末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防范邪教渗透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基层反邪教组织建设,建造防邪拒邪“大环境”。二是健全党组织反邪教机构。中心及各社区党委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反邪教工作责任制,落实专职具体工作人员,切实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反邪教工作。强化党组织反邪教工作责任,落实反邪教工作措施,彻底解决反邪教工作“最后一米”,减少邪教滋生的土壤,挤压邪教生存的空间,防控邪教滋扰破坏活动,夯实反邪教基层基础,实现把邪教问题管住管好。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反邪教工作中的作用。中心及各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共产党员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共产党员识别邪教本质、认清邪教危害,自觉抵制邪教、远离邪教侵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二、自治为本,筑牢防范邪教“防火墙”
一是创新打造品牌。探索创新打造志愿者队伍品牌,大力培育一批类似于“老赵面对面说事室”“名人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室”“警务室”等特色品牌,特别是从政治业务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五老人员中发掘力量,将反邪教宣传、关注重点人员动向、转化攻坚等功能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基层反邪教工作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二是推行“网格化+反邪教”模式。邪教的传播和运行倾向于熟人社会传播的方式,而以“网格”为单位的基层社会治理刚好契合这一传播方式,要正确把握邻里的生活交往特征,推行“网格化+反邪教”工作模式,因地制宜的将防范邪教融入基层自治工作中,发挥人人都是防邪宣传员的作用,为防范邪教筑牢“防火墙”。三是发扬人文关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以人文关怀构建平安库伦、和谐社区,注重教控并重,帮扶结合,发挥反邪教志愿者作用,保证邪教易感群体的安置帮教工作及时到位,通过日常走访、随时关注、时时留心,主动为易感人群提供帮助,提高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邪教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法治为纲,增强抵御邪教“免疫力”
一是重视法治教化作用。其实,很大一部分受裹挟邪教人员,都是因为法治观念薄弱,因此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识,开展法制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充分利用普法宣传,通过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开设“三治”课堂,举办以反邪教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节目、搞竞赛等活动,邀请法律顾问进社区、小区,开展咨询热线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等方式,构建便捷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而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增强其抵御邪教的“免疫力”。二是重视治安防控体系的作用。坚持摸排发现靠前,纳入治安防控视线范围,建立多元摸排机制,通过构建统一、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整合资源、兼顾各方、互通共享、有效覆盖,最大限度发挥治安防控体系的反邪教作用和功效,同时,建立“社区--小区--网格”三级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使邪教组织无发展空间可循。
四、德治为魂,注入识邪拒邪“精神内核”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功能和浸润作用,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社会新风尚,还可以打造爱心帮教驿站,通过心理疏导、爱心帮扶、社会保障、文体活动等“正能量”的发挥,进一步提升群众反邪教的能力和意识,为其注入一颗识邪防邪拒邪的精神“内核”。二是丰富业余生活。可以在节假日期间,结合送文化进小区等活动,将反邪教知识融入其中,开展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借助“社区老年大学”等平台,学习书法、摄影、养生等知识,提升生活质量,引领群众防范邪教,寓教于乐。三是强化警示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的特殊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教育,同时把反邪教工作与普法工作、文化教育、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进行正反面教育宣传,组织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反邪教知识宣传品,对无邪教人员的社区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其反邪教意识,使警示教育无死角、无空挡、无盲区,不给邪教组织滋生的空间。
扫码关注
编辑:给力巴
初审:包文利
终审: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