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车集团零碳产业园在株洲正式落成。由此,新一轮央企零碳产业园建设热潮又添代表案例。然而,部分关键问题仍然待解。该园区主要用于制造电驱系统及相关零部件。园区通过余热回收,光-储-充等多维融合的少碳技术,园区可实现单品生产能耗下降12%,清洁能源占比超50%以上,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工厂。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纳入明年重点任务,这是零碳园区在中央会议的首次亮相。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题”后,国内随即迎来一波零碳园区建设和投用热潮。例如,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电力的近零碳园区于2024 年 9 月投入使用,该园区通过车棚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设计建设、中央空调和配用电系统智能化改造以及园区低碳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建设,实现了绿色能源与生产生活的协同优化控制。同时,园区还接入了烟台市的虚拟电厂。大唐集团近日着手在乌兰察布打造的数据中心项目,是央企在内蒙古建设的首个“零碳”数据中心。该项目总投资估算 34 亿元,算力可达 6000P。项目绿电使用率将达到 100%,并创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空气交换、分布式光伏等技术。近日,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也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该园区是雄安新区首个全电智慧园区和直流零碳示范园区,园区建筑70%屋面用作光伏发电,面积达1.1万平方米。在整个项目建设中,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地热、光照等资源,广泛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等绿色低碳科技,创建了“清洁节能低碳”“负荷柔性互动”等四类典型示范,实现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55.5%,建筑综合能耗、建筑运营碳排放强度(较国标基准值)降低55.1%、83.5%,使项目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智慧零碳示范园区。
然而,建设热潮之下,尚有问题待解——目前国内并未推出零碳园区的明确标准,也暂无国际规范。“零碳”并非没有碳排放,而是“净零排放”,即规定时期内人为清除或抵消排入大气的温室气体人为排量。因此,随着本轮零碳产业园建设潮的兴起,大量企业可能会单纯将“净零排放”作为产业园的标准,忽略了碳排放双控中要求的碳排放量控制而仅强调碳排放量管理。由此,国内或将迅速发展出两类零碳园区:一类主要依靠购买绿证实现零碳;另一类是双碳战略1.0时代(能耗双控)的零碳园区。但好在国际上已有一些成熟案例可供借鉴,例如德国柏林欧瑞府零碳科技园等。该园区通过实施能源转型和智能化管理,成功实现了零碳排放的目标。在能源利用方面,园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借助智能电网系统实现电能的优化分配。这不仅确保了园区内能源的稳定供应,还大大降低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此外,园区内还建造了多个零碳建筑,这些建筑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大幅减少。同时,园区配备了绿色交通设施,如电动汽车充电站、自行车租赁点等,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低碳出行方式,进一步减少了碳排放。 因此,随着越来越多实力强大的央企加入零碳产业园建设,未来几年中国或将涌现一批更加国际化,更符合碳排放双控的新型零碳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