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一个被丢弃的水瓶中洞察玄机;以一枚残缺的指纹、一个模糊的足迹解开真相……拥有过硬本领的刑警,总是能凭着一双敏锐的眼睛,透过物证拨开迷雾,让罪犯无所遁形。
在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这位刑警有点与众不同——具备痕迹、声像两个专业鉴定资格的谭力月,不仅有一双能穿过迷雾窥见案件真相的“千里眼”,还有一双能从广袤“声海”中“听”清嫌疑人特征的“顺风耳”。
今年8月举行的重庆市刑侦尖兵技能大赛中,这位“耳聪目明”的刑警,斩获了刑事技术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他那善于从无数信息中发现蛛丝马迹的侦查能力、锲而不舍探求真相的细心与耐心,来自于奋战在刑事技术事业一线10年的砺剑。
刑事技术技能竞赛现场,参赛民警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闪动着错综复杂的声音数据。对于谭力月来说,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正“讲述”着案件的秘密,还原着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涉网新型犯罪逐渐成为刑事犯罪的主流。”谭力月介绍,对于勘查电诈案件,声音鉴定具有对嫌疑人进行“身份虚实转换”的独特优势,通过将不同案件串并分析,以此锁定嫌疑人的身份。
他坦言,去年刚开始接触声音鉴定相关的工作时,自己可谓毫无头绪。“理论知识的繁杂和深奥、身为南方人卷翘舌不分的短板,加上区公安局才刚刚引入这项新技术,给我熟练掌握技能带来了不少困难,所以我经常向总队的专家请教,自己也在不停地摸索。”
谭力月没有因条件限制而停下探索的脚步。他把实战当做最好的老师,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将大量专业书籍一点点“吃透”,最终顺利取得声音鉴定方面的资格,作为第一鉴定人,谭力月对成功破获多起案件起到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市民袁女士被刷单诈骗案中,他及时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为受害人挽回3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90后”的谭力月,2015年1月加入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自此便一直奋战在刑事技术第一线的战场。从警以来,他先后勘验各类现场1300余次,提取指纹、足迹、生物物证等痕迹物证2000余份,比中超过100名犯罪嫌疑人,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细心”,是谭力月能够客观、准确地勘查分析犯罪现场,通过现场的每一处痕迹、每一件物证、每一个细节还原案件真相的关键词。
2022年12月的一天凌晨,辖区群众张某报警称,其家中价值10万余元的金银首饰被盗。由于案发地人员流动大、周边视频监控少,且张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无人居住,难以确定案发时间,再加上其发现被盗后急于查看损失,将现场痕迹破坏殆尽,案件侦破难度极大。
面对渺茫的破案机会和几乎不抱希望的事主,谭力月挑起重担,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反复对现场进行缜密勘查,不断推演着作案过程,一寸一厘地搜索提取证据。
“现场勘查后,我发现卧室和衣柜的门锁有被撬过的痕迹。”谭力月说,由于现场痕迹遭到严重破坏,这处痕迹成了破案的关键。经过缜密分析,他判断嫌疑人用以撬锁的作案工具极有可能是一把钝器,随即立刻展开寻找,终于在现场周边的杂草丛中找到作案工具,通过技术手段成功锁定嫌疑人的身份。
“当警察就要当刑警,为冤者昭雪、令罪者归案。”谭力月说,成为一名刑侦民警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一种信仰。10年来,为了勘查现场,他攀爬过陡峭的高山、行进于湍急的流水、搜寻于爆炸的危房、置身于恶臭的环境……因这份信仰与热爱,他从未想过放弃。
右为谭力月
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无论命案要案、普通刑事案件,还是非正常死亡事件现场,凡遇警情,谭力月和同事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努力固定每一组证据,揭秘每一起案事件的真相。
今年8月,辖区群众报警称一小区内有老人死亡。接到报警后,谭力月和同事立即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死者家属对死因有诸多疑问,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此时恰逢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又正值中午,隔很远的距离都能闻到尸体浓浓的恶臭。顾不上思虑太多,谭力月和同事戴上口罩和手套、穿上防护服,开始对现场及尸体进行细致的勘查检验。
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中,谭力月和同事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汗水一遍遍将厚厚的防护服浸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仔细勘查,我们发现老人家中门窗均无有人进入的痕迹,尸体表面也没有明显外伤。”谭力月回忆。根据现场勘查、尸表检验情况,同时结合走访调查,最终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向死者家属解释后也得到了认可。
“每一次通过现场勘查还原真相、通过专业技术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我都特别有成就感。”谭力月说。从新手“小白”到刑侦“工匠”,他将青春最亮丽的片段书写于打击犯罪一线,以实际行动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因工作表现优异,谭力月荣获个人嘉奖2次。
来源:平安铜梁
责编:申杨帆
编辑:徐 静
关注我 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