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史记》是想“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聪明人善于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自《史记》始,我们逐渐有了“二十四史”,记录的历史横跨一千八多年,卷帙浩繁。另外历朝历代的各种史学典籍,比如《资治通鉴》、《清史稿》,多的是数百万字的鸿篇巨制。
历史是一条沉默的河流,它从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开始,一直流到了我们这里。它告诉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携带着我们祖先留下的痕迹,然后再带着我们的痕迹,流向我们子孙后代的方向。
我们常常克制不住地想了解历史,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如果有一本书,能用精炼简明的语言介绍我们国家的历史,让我们整体了解一遍就好了。
今天带来的这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正是这样一本书:用不到六十五万字的篇幅,以凝实精炼的语言,从三皇五帝的上古讲到了鸦片战争的近代,还兼介绍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经济、宗教、民族等等,其中既有史实又有史论,详略安排得当,可见作者的史学功底。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说,这部书对他的影响深刻。
自1941年《中国通史简编》出版至今,已经八十年的时间了,比我们现在很多读者的年纪都要大。成书的那个时代,还属于那段让人不忍细看的中国近代史。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之下,本书的作者之一兼主编范文澜是第一个融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中国通史的。
所以这本著作不同于以往的纪传体史学材料,它是“人民的历史,不是皇家的族谱”。所以在这本书里面,没有“为尊者讳”,作者没有因为对方是盛世之君,就略写过失。帝王将相在书里剥去了权位财富的外衣,直击权谋政治的本质,陈述他们的作为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作者用清奇的思路,剖析深沉的中国史。比如,为什么说三皇五帝的远古时代是最原始的公社时代?私有制的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到底有什么关联?
讲到唐朝在对外发动战争之后,大量异族迁入国内,诸胡能自由的居住,他们的将领能在朝堂上任职,为后面的“安史之乱”等诸多兵祸埋下了伏笔。讲到蒙古帝国西征欧洲的时候,也会提到他们是如何保护被征服国的宗教,是如何利用宗教的。
书中采用了很多史料,力图全方位、立体的讲述历史,里面包含了很多平时我们不知道的冷门知识。作者有时候也会提出一些有趣的议题,比如“票号”、“钱庄”为何没能成长为现代银行?
由此可见,范文澜老先生知识之渊博,眼界之开阔。
__
谈到范文澜,就不得不谈到钱穆了。跟钱穆持有的“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国史大纲》)态度不同的,范文澜的观点更加犀利,评论更为直白。
在谈到春秋时期的养士制度时,直言“富贵人养士,和养狗同样的意义。”
昔日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崇尚养士,在薛地召集豪侠六万多家,宾客三千多人。孟尝君在薛地放高利贷,取息金养食客。然而这些食客做了什么呢?“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就是源自田文当初携众食客狼狈从秦国逃窜出来的故事。
逃出秦国之后,这群人入赵,快离开边境的时候,赵人听闻孟尝君大名,群出看他,却嘲笑他长相普通。《史记》中记载说:“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因为他发怒,食客们便屠了一县的人。后来他失位,这群人都跑了,复位了,又跑回来了。
在评论两晋历史的时候,一段“曹魏防止侯王篡夺,但篡夺者却是权臣;司马氏大封同姓,但篡夺者却是同姓。”讽刺的意味不言而喻。
整本书一路阅读下来,令人愈发珍惜今天的生活。
明代的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写:“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然而冯梦龙终究有过官身,大家子弟,没有在土里刨过食,也没有靠天吃过饭,对于普通人的际遇,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底层人民一直充当着被压迫的角色,战乱时刻,他们要面对的是沉重的赋税和兵役,如果不幸碰到天灾兵祸,更是要面临易子而食的惨剧。哪怕是太平年代,豪强之间的土地兼并和来自朝廷增加的赋税,也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家破人亡。
正如作者在1941年第一版的序中开篇提到了那样: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我们必需了解整个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前途,我们必需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与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前途,我们必需了解这两个历史的共同性与其特殊性。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才能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顺利地推动社会向一定目标前进。
这样,研究中国历史,是每一个进步中国人民应负的责任。”
这是一本值得认真读一读的中国通史。
全书16开,硬壳精装设计,内外双封,无论收藏馈赠,均是上佳之选。精选的轻型纸,色泽柔和,入手轻薄,护目不伤眼。《中国通史简编》修订再版了数次,这次又经过了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重新精校,采用了全新编排,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里面的朝代年表和章节简评,也能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
这本书推荐给中学学段及以上年龄阶段喜爱历史的人。
下图的限时特惠信息未修改,具体信息以商品详情页面为准。